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2页

      王元儿抿了嘴笑。
    她自己的本意就是四十八台嫁妆就算,可没曾想到的是赵大力和卓凡他们都赶着出嫁前送回了一车添妆,他们两人那边可都凑了四抬嫁妆了,而且都是些古玩器皿,价值不菲。
    而她的干娘,也是大手笔,给她添的妆竟是江南的一个百亩庄子,另外还给了五百两银子压箱底。
    江南不比北边的地大广博,那边地少,一亩地相当于这边的几亩,贵重自不必说。
    所以,王元儿这陪嫁,也称得上是十分丰厚的,便是一般大家里的小姐,有些都未必有她这样的陪嫁。
    女人出嫁嫁妆丰厚那是体面,嫁得好人家,夫唱妇随的也是一个体面,而将来生的儿子出色,女儿德容兼备,那就是荣耀,一生也就都完美了。
    “这过两天就去过大礼了,要是你弟弟给的聘礼也有你们那一半的成数,也是够体面喽。”张氏又瞟着王元儿说道。
    这话里的意思,莫不是让王元儿贴补吧?
    王婆子的脸色黑了下来。
    就是王春儿这数来迟钝的,也听出了那么点意思,不由愕然地看向二婶。
    王元儿的嘴角微微翘了一下,道:“二婶,咱们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聘礼什么的,只要比女家高上那么一层就足够体面了,要是多了去,女家少不得还要重新添上嫁妆补上来,反而不美。”
    张氏的笑脸一滞。
    “二婶你说的是不是这个理?”王元儿淡淡地看过来。张氏呵呵两声:“该是这个理。”心下却是腹诽,真是小气,明明嫁的高门大户,连给弟弟贴补个像样的聘礼也不舍得。
    “大姐,你这趟回门要住上两天吧?”王春儿岔开了话题。
    “小年便是要回去了的,总不好在娘家过小年。”王元儿无奈地道。
    虽说是嫁了人,可远不如在娘家自在,别人家千好万好,娘家最好。
    “这倒也是,不要让你婆家那边有话说。”王婆子也紧着说了一句。
    “那福全成亲的时候,大姑奶奶也是要来饮宴的吧?”张氏忙的问,又说一句:“敏儿也会回来呢。”
    “如果没有意外,那是要来的。”王元儿笑着回话。
    张氏听闻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王家,如今最得体面的自然是王清儿,其次就是王元儿了,有王元儿携着夫婿来参宴,那整个婚礼就增色不少了。
    对于张氏这心思,王元儿心中明白,自也不会挑破。
    说了一会话,王元儿又和春儿回到自己从前的闺房里说着体己话。
    听到崔源对自家大姐极好极体贴的,又看她脸颊红粉菲菲的,眉目含春,比做闺女的时候多了几分妩媚,知道她所言不假,王春儿是长松了一口气。
    “那大姐你也赶紧的怀个孩子,最好是一胎生下长子,那就阿弥陀佛了。”王春儿双手合十道。
    王元儿噗哧一笑,红着脸说:“你自己都还是先生个闺女,咋就让我先生个儿子呢。”
    王春儿一本正经地道:“我们家可是小门小户的,我头上也没有个正经婆婆压着,自是没有那压力的,可大姐你不同,这多的是眼睛盯着呢,自然是先生儿子好,还要多生几个才是。”
    王元儿嗔道:“我又不是母猪。”
    王春儿嘻嘻地笑,自又和她说起悄悄话。
    这回门都是一家子的人吃饭,也没摆屏风,就在饭厅摆了两桌,男一桌女一桌的,热热闹闹的吃了饭。
    晚上,崔源拥着王元儿道:“你还是在娘家更欢喜些,等过年后,咱们就回来。”
    王元儿点头。
    翌日,难得在娘家偷闲,王元儿干脆和崔源带着弟妹去了香山游玩赏雪上香。
    到了年二十三小年,各家挥洒除尘准备迎接新年,王元儿却是早早的就和崔源启程回到崔家。
    崔家的中馈如今仍是崔夫人带着大奶奶程氏管着,王元儿回到自己的小院时,钟嬷嬷已经领着人除尘了,见他们回来,纷纷行礼。
    王元儿拾掇了一番,按礼数先去正院请安。
    崔夫人正吩咐着管事们理事,一时半刻也没接见她,王元儿只得站在外面等。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是下晌,天气极寒,尤其是上京的天气,冰寒刺骨。
    此时北风凛冽,呼呼的刮过,使得人脸生痛。
    王元儿等了半个时辰,才见管事们出来,见她站在院中,愣了一下,纷纷上前行礼。
    王元儿嘴角微勾:“今天小年,辛苦诸位管事了。”
    众人直说不苦。
    有丫头掀起帘子,招呼王元儿进去。
    “听说这二奶奶是个小门小户出身的,这言行举止,倒不太像。”
    “你别说,二奶奶虽说是小门小户,可人家的来头也不少呢。”
    “没错,听说是那江南宋家二太太的干女儿,而且还和那卓将军交好,那卓将军坐下的千总还称她为姐呢。”
    “依我说,也比不过那边的,二奶奶的胞妹可是皇上的妃子呢。”有人指了指皇宫。
    众人交换了一个眼色,纷纷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恐怕这二奶奶也不容小缪,以后可不能随意轻视了才是,尤其二爷如今还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呢。
    王元儿自不知自己在崔家下人跟前转了个圈,就换了个形象,只知这天以后,好像家里的下人再见到她的时候,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