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他知道太平想做的事一定劝不了,他更不想太平将他们早就和离一事公诸天下,是以现下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断在殿前来回踱步。
武崇训心烦意乱,领着一众武氏子弟前来助阵,今日若是武皇允了公主所请,武氏将失去最大的靠山,他们该如何是好?
他暗恨太平,真是看走了眼,原以为她嫁给了武氏,便会给武氏谋事,即便她当了皇太女,武氏也会站她那边,可万万没想到太平自始至终竟是为李唐谋事的!
裴氏把殿门关上之后,回头给武皇斟了一杯甘露,忧心忡忡。
武皇接过甘露,喝了一口后,看向婉儿,“婉儿,来,陪朕下一局棋。”
“诺。”婉儿应声走过来,在武皇对面跪坐下来。
武皇轻笑,“再熬一晚,明日朕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婉儿知道这出戏必须这样演下去,只是她心疼殿下的身子,担心殿下在外面跪得久了,会伤到膝盖。
“没有哪条帝王路是好走的。”武皇似是知道婉儿在想什么,她拿起一枚黑子,当先棋落棋盘正中之处,“该她挨的苦,谁也替不了她。”
婉儿轻叹,拿起一枚白子,落在了棋盘上。
武皇满意地笑了,“朕也想瞧瞧,你是如何辅佐太平的?”
婉儿愕了一下,听出了武皇的言外之意。
武皇笑意复杂,“朕不退居后宫,有些人便会对朕有期盼,于太平而言并不是好事。”说着,武皇又落了一子。
她自忖时日不多,便想为太平再做点什么。
君王,永远不能只看眼前。
她看的是数十年后,她期盼出现的事。
婉儿跟了一子,感慨道:“陛下是世上最好的母亲。”
武皇笑意深了几分,“朕倒希望你说另外一句。”
婉儿抬眼,对上了武皇的目光,坚定地道:“也是臣心悦诚服的君王。”
武皇得意地笑了,若有所思地问道:“你说,后世会如何评说朕这个皇帝呢?”没等婉儿回答,武皇却已有了主意,“历代帝王皆有碑文记录功过,朕便在陵寝外立起无字碑,任凭后世人评说。”
婉儿心窝一烫,虽然上辈子已经有过这样的一幕,可这辈子重现这一幕,她还是为武皇这样的心胸折服。
敢把功过交给众生,放眼历代帝王,有谁能有这样的胆识?
武皇瞧见婉儿的眼眶红了,不禁笑问道:“若是让你来写,你会如何写朕的功过?”
婉儿上辈子已经想过这个答案,所以这一世她毫不犹豫地给了武皇答案,“日月凌空。”
武皇回味着婉儿说的这四个字,就像当初婉儿写给她那时一样。
曌。
终其一生,她当得起这个名字。她的光耀哪怕在千百年后,也依旧光彩绚丽。
武曌绝对是大唐青史之中一笔无可替代的艳色!
“朕叫武曌。”武皇说这句话时,满眼都是骄傲之色,她知道她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也希望太平也不会辜负她的名字,“朕拭目以待一个太平盛世。”
武皇一子落下,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声。
婉儿会心笑了笑,敬了武皇一子,“臣也期待这个太平盛世。”
第202章 册封
太平率领众臣在外跪求了一夜, 嗓音都喊得嘶哑,终是在天明之时,盼到了卸下衮服的武皇出来。
武皇并不急着宣旨,只是看了一眼婉儿。
婉儿领会地展开了手中新写的黄帛诏书, 朗声念道:“天子诏——”
值卫的羽林军也纷纷跪地, 叩首领旨。
李唐旧臣等这道诏令已经等了整整十年,十年隐忍, 终是盼到了武周复李唐的这一日, 他们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诏令言明,恢复三省六部名称, 国号改周为唐。诏令最后,武皇下旨敕封太平为皇太女,将太平的皇太女之位与恢复李唐旧制绑在了一起。
李唐旧臣眼底的热泪还没来得及退却,便被诏令最后一句话哽在了原处。
接此诏令, 便等于承认了公主继位的合法。
不接此诏令, 公主今日如此触怒武皇, 也不知武皇日后会如何暗中收拾英王与公主。明着来动不得公主与英王,可谁能防住这深宫里的暗箭呢?
武皇已经退了一步,他们再咄咄逼人, 若真把武皇逼急了一拍两散, 谁也不知武皇会做出怎样疯狂的举动。毕竟现下武皇大权在握, 清洗李唐王孙换武周国祚绵延, 来个鱼死网破也不是不可能。
太平耐心地听完了诏令,她并不急着接旨,她等着身后李唐旧臣们领旨,余光已经瞥见好些个臣子交头接耳,低语着什么。
公主膝下有皇太孙崇茂。
李唐旧臣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他们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显。早就心乱如麻的他猛烈点头,只想臣子们顺水推舟地把这事给办成了。
崇茂是英王血脉,公主一心向着李唐,由公主接手把李唐江山稳住,妥妥当当地交到皇太孙手中,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众臣纠结万分之时,武皇往前走了一步,微微弯腰,眸底皆是盛怒之色,“瞧见没有?你一心为了李唐,你身后这些人为的是李唐么?朕允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谁会记得你逼宫复国之功?”
武皇的声音像是利刺,扎得他们的耳鼓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