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0
/p
/p
,笑着询问:‘你可知宰予是何人?’
徐絮抬头,看着对方得意的模样,默默把‘我老师’三个字咽了下去,心里想着问谁不好,偏偏问宰予,她现在对孔子别的学生可能不熟,但对宰予,真的熟的不得了。
想归想,她面上不动声色,缓缓点头:‘知道。’
‘好,’对方抚掌,开口便说,‘[宰予问: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不叫你解,你只需说出下句即可。’
徐絮抬眸,淡定回复:‘[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对方是童生,别的不说,基础知识肯定是有的。
但可能是因为顾着徐絮还是个小孩,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问太多深奥的问题。
但说着说着,双方就开始因为宰予的‘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吵了起来。
徐絮最近的老师是宰予,所以她看待一些事,总会站在老师的角度,也就是宰予的角度看,而现在大多儒生,都是以孔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双方意见不同,自然有所争执。
但最终,还是目前正好是宰予学生的徐絮略胜一筹。
毕竟,徐絮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最近深受宰予影响的人,她脱口而出的话,基本来自于宰予。
而这些童生,只是学到了少许孔子的思想而已,没能融会贯通,自然说不过。
最后的最后,这几位童生就被气走了。
徐絮:……是不是玩不起?”
评论区:
“哈哈哈哈哈哈!”
第214章 初阶考试
“牛哇, 这个角度有点意思,感觉已经不止是金手指开大,还带了好多外挂。”
“我真的看笑了哈哈哈, 虽然你的角度是孔子的角度, 我是孔子学生的角度, 但你的能力不够,所以就算只是学生的角度,就足够把你怼跑。”
“按照文里的说法,宰予应该也是很厉害的,只不过孔子更厉害而已,按照地位来看, 孔子应该是站在顶端的人,宰予的能力也就比站在顶端的人差一点点, 现在女主就是宰予的学生, 能不强么。”
“代入我们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惜蘑菇大大每次写文必定是另一个世界观,就需要换算一下才行。”
“这个设定真的好玩。”
“好看。”
……
帖子:蘑菇新文出现的那两段内容, 有没有人看懂啊?之前出现《三字经》的时候我还看懂了, 这次居然没看懂, 怀疑人生中。
主楼:感想如题。
1L:宰予那段吗?
2L:说实话,我也看不懂。
3L:跟楼主的感想一样,需要有人来给我解释一番。
4L:有点难。
5L:帖子也没有人顶,真的没人回答吗?
6L:那什么……我只顾着看得爽了, 完全没注意文里女主说了什么, 之前《三字经》的时候, 因为能看懂, 倒是多看了几眼。
7L:只顾看剧情+1, 反正知道女主很强就行了,至于女主到底强在哪里,对话到底说了什么,好像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毕竟那来回的对话,也就是蘑菇大大写的世界观里的古文而已,就算看不懂也不影响看剧情。
8L:我也看不懂。
……
29L:看的出来,这个话题不怎么受关注了,这么久,也就这么点回帖。
30L: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回,毕竟是看不懂的内容。
31L:蘑菇大大发出来了,这段对话的解释。
32L:去看了眼,这个解释可以,这样的解释,被放在《论语》还挺不错。
33L:这个《论语》有点意思哎。
34L:但是关注的人真的不多,看我们这个帖子的回帖量就知道了。
35L:我也更关注剧情,看的爽就行,至于里面的用典啊什么的,就不是很在意。
36L:哈哈哈哈,看来大家关注的点差不多嘛,我也一样,只是看文而已,当然,像是诗词之类的,可能会更容易激起我的兴趣。
37L:这篇文里的《论语》内容不是说不好,只是需要时间去细品,对我来说,如果我有时间可能会去仔细品味,但可能就算某天有空,我也不会去仔细看哈哈哈哈。
38L:我还蛮喜欢的,可能是我一直都比较喜欢这类古文的缘故吧,打算等蘑菇大大资料里的论语篇再多一点,我会摘抄或打印下来。
39L:喜欢+1,虽然蘑菇大大文里《论语》出现不多,但从现在出现的内容可以感觉到,怪不得在蘑菇大大的文章世界观里,《论语》的地位那么高呢。
40L:我也蛮喜欢的,但一定要说怎么喜欢,暂时也说不太出来,就是觉得挺好。
……
新文评论,绝大多数都是以夸赞为主,毕竟不管是学习系统的时间差,亦或是学习系统里出现的那些特别的老师,都给了女主很大的金手指。
单从爽文的角度看,新文的爽点绝对是合格的。
但在众多夸奖的评论区,也夹杂着少数说看不懂《论语》的留言,只不过因为新文里《论语》的内容并不算多,所以这样的留言也并不多。
《论语》本身理解起来并不复杂,但因为《论语》产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距离现代两千多年,别说是在现代,就算是在古代,也会因为漫长的时间,存在词语用法上的偏差。
也是因为这些偏差,会导致《论语》里存在许多需要注释才能理解的内容,她直接将《论语》放在文里,肯定会有许多读者不理解对话的意思。
面对这一点,哪怕明知道她写小说可以让两个世界的连接关系更为稳固,易夏也不打算去强求。
毕竟她要是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论语》,直接将自己手里的整册《论语》放出去就是。
她清晰知道自己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写科普性的内容。
现代社会,哪怕是科普性的内容,也讲究个通俗易懂,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看,更多人听,她也不例外。
所以在她的文里,不管是《论语》的出现,还是宰予的出现,都是起到装逼的作用,如果一口气在文里放太多深奥的内容,那就本末倒置了。
眼下这样,只有极少数读者表示看不懂的情况,是比较恰当的。
不过她也打算下回再写《论语》的时候,要将注释放在有话说里,少了让读者专门去资料文里看的一道,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写小说嘛,重点是得到读者的认可,而不是为了炫技。
更何况,她文里提到的那些作品,都并非来自她手,一旦本末倒置,反倒说不好读者看的到底是她,还是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