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节

      《重生大时代之1993》作者:三月麻竹
    文案:
    张宣重生后成为一代文豪的故事。
    作者自定义标签 赚钱 重生
    第1章 穷病
    1993年1月10日。
    也即农历1992年12月18,小寒刚过。
    这几天随着冷空气的强势南下,邵市的天气骤然变冷。虽说今儿还是晴天,但彻骨的寒意藏在温柔的光线里,冻的让人猝不及防。
    “半年就这样过去了啊,要过年了。”17岁的张宣从病床上起身,两眼望向窗外,有些迷茫。
    都半年了,张宣带着前生的记忆重生过来已有半年了。
    半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
    只是,不说把日子变好或改变身边亲朋好友的命运吧,张宣反而把自个整到了镇卫生院。
    急性肠炎,高温发烧的同时,每日10多次的黄色水样便,带着大量浓稠泡沫,以及少量脓血。
    最后还休克了!
    在这年代,在这偏僻的穷山村,还好自己母亲是个有点见识且护崽的主,要是换个娃多又冷血的山里苦哈哈庄稼汉,说不得因为休克就真的把命给交代了。
    想想都害怕!
    这可不是瞎说啊。上个月隔壁生产三队,有个27岁的少妇生崽,因为舍不得去医院花那个冤枉钱,最后在一把剪刀一盏煤油灯的情况下,接生时出了事故,临盆大出血,最后来不及等到救护车,人就死了。
    还有生产九队,一个女孩得了疝气,那老梆子父母觉得自己子女多,觉得家里已经够穷酸了,不愿意再借钱为小女儿治病,以致这女孩后天绝育了。
    诶!都说穷人与富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只有穷病才是最无助的困难。
    想想也是倒了血霉,前生这个时段,自己可没遭过这罪;今生稀里糊涂从鬼门关走一遍,是真的忧愁。
    不过比起逐渐好转的病来,还有更让张宣忧愁的——那就是钱的问题。
    对,钱!
    不信?你看呐……
    两年前,在邵市做裁缝学徒的大姐因闯红绿灯出了车祸,司机跑了。假死了半个月,送到湘雅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前后花了两万多才把人抢救过来。
    91年的两万多万啊!不仅把这个单亲家庭原本不厚的积蓄给掏空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而去年夏天,离大学录取线还差3分的二姐因为家里没钱供她继续复读,同母亲阮秀琴抗争无果后,默默忍着在地里干了一个星期农活,最后还是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竟然唆使一个高中男同学跑了。
    跑了!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两人私奔了。
    这可急的哟!两家好一通寻找,末了所有的线索表明:那两个混球去了沪市。
    也不知道是真去了沪市,还是烟雾弹,反正把两家人气得够呛。
    要知道,那男生可是个独生仔呢,父母还是当地的小学老师,但就是这样的一根独苗苗却被一个漂亮女同学拐跑了。
    飞了!呵护了十几年的满崽,留下一封信就和女同学远走高飞了。让那家人难以置信。
    你说人家气不气?
    当然气。
    人家那老两口还指望这宝贝疙瘩将来光宗耀祖、养老送终的呢,结果一年多没了音讯。
    根据前生记忆,张宣清楚,要想这两货自动露头,还有得好些年等……
    不过他觉得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这年头有好多女孩践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个去说吧”,然后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东莞姑娘。
    还好,二姐这货去的是沪市。
    话说回来,发生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不仅男生家里气得吐血,自家母亲阮秀琴也一样不好过,天天夜里辗转难眠、悔恨交加,偷偷抹眼泪。
    这不,阮秀琴经过半年多的内疚和自我折磨,也成功把她自己的身子弄垮了。
    化验检测,腹部出现了良性肿瘤,根据医生的建议,有必要动手术切掉。
    当时阮秀琴问医生,“手术费要多少钱?”
    医生粗粗一统计,说:“肿瘤的位置有些复杂,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痊愈大概要2000多块到3000块的样子。”
    听到要这么多钱,阮秀琴当场就打了退堂鼓。后来还是在姑姑苦口婆心地劝导下、外加大姐死去活来地哭求下,才再一次举债进了医院。
    而张宣就是在放寒假后,忙前忙后在家里头跟医院两边奔波,不小心得的急性肠炎。
    于是这一下又去了一千多。
    其实这还是他命好。重症急性肠炎,小镇卫生院本来没有针对其特效药的,还是他同学杜双伶的姐姐在湘雅医院当医生,紧急捎带了几盒德国进口西药回来。
    这进口药虽然贵是贵了点,但效果却真的管用,三瓶吊针下去,神志模糊的张宣不仅清醒过来,连带本地医生束手无策的高烧也退了。
    几万,几千,又加一千多……,想着家里债台高筑,窗前的张宣摸摸眉心,脑壳疼。
    他知道,要不是有姑姑张茹这个主心骨在帮衬着自家,他们家早就分崩离析了。
    可是张茹也有自己的难处,60多岁的人了,和丈夫从火车站退休后原本可以好好颐养天年的,但却碰上了百年不遇的下岗潮。
    取名“云华富贵”的四个儿子,云华富贵还没看到,反而有三个儿子从事业单位被下岗了。只剩老大阳云还在邵市火车站当个小领导,苦苦挣扎。
    “云华富贵”四人都已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张宣知道姑姑家能无偿挤出一万多块援助阮秀琴,也是尽了最后的力量。
    其实,张宣还有一个亲舅舅,目前在深城海关当差。
    由于在特殊时期,城里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阮秀琴家道中落,得知父母在邻省农村意外身亡后,响应当时政策的阮秀琴就地在农村和一个小伙子结了婚,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带着弟弟过日子。
    而那个农村小伙子,也就是张宣的亡父,当时见到漂亮至极的落难凤凰愿意嫁给自己,别说养一个弟弟了,就算养一堆弟弟也是脑憨憨地答应了啊。
    按理说,舅舅是自己母亲带大的,读书也是她一手送出来的,如此渊源,张宣不是没有想到过向其进一步求助。
    可是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
    两世为人的张宣深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何况这舅舅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娶的是个二婚城里人,家庭地位本就女高男低,拢共接济了阮秀琴2000块钱后,后面也是有心无力。
    “张宣,你的信!”
    就在张宣恍惚怔神时,病房门突的从外面打开了。
    只见一个满身大汗的邮差背着军绿色斜挎包,热情洋溢地递给了他一个邮包,里面应该是书报之类的。
    紧接着,青年邮差又掏出两张汇款单给张宣,第一张汇款单金额显示是20元;第二张金额比较大,足足有583元。
    第2章 稿酬
    这是本月第二次收到稿酬汇款单了,礼貌地寒暄几声,张宣平静接过,心情没有太大波动。
    倒是邮差的这声大嗓子,把外面正打着热水的阮秀琴招了回来。
    “小林,又麻烦你了。”阮秀琴对这个送了几年信件的邮差很熟,找一个干净的搪瓷杯倒满热腾腾的开水后,又赶忙从床头柜上拿了一瓶桔子罐头递给人家。
    阮秀琴熟悉邮差,邮差也深知张家的困难情况,没有去接罐头,反而捧着开水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喝一口就道喜说:
    “你们家张宣可真有出息,这半年我都是第4次给他送汇款单了呢,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作家。”
    阮秀琴默默地从张宣手里要过汇款单看了看,然后熟稔地揣进自己衣服兜里,就温温笑对林邮差说:“承你吉言咧,将来要是真有出息了,还是你祝福的好。”
    说着话,阮秀琴又把桔子罐头递给了邮差。
    “不用,不用,这东西我家里有。”邮差忙摆手,推辞着不要。
    “家里有是家里有,现在大冷天的出门在外你也不容易,就拿着打个口干吧。”
    阮秀琴这次直接把桔子罐头塞进人家邮递挎包里,同时还低声嘱咐人家替儿子保密。
    “放心,我晓得个,保证不外传。”林邮差这次倒也不再拒绝了,看了眼桔子罐头后连忙拍胸口保证。
    邮差走了。
    阮秀琴送到门口,然后把门一关,又从衣服兜里掏出两张汇款单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那惨嗖嗖的脸上已经爬满了笑容,满足的表情溢于言表。
    张宣垂个眼皮悄悄瞅着这一幕,也是默然。
    前生他经过不懈努力,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估分填志愿时问阮秀琴:“填什么专业好?”
    阮秀琴认真思索一番后就对他说:“我们是穷苦人家,不要多想,你就奔着事业编公务员教师医生这几个行当去吧,经过两三代积累,我们家才能真正脱离贫困进去中产。”
    后来如母亲所愿,张宣在一所二本院校当了老师。
    当了老师后,平时没事就喜欢安静地在校园里走走,看看书,练练拳,和朋友说说话。虽然算得上是一个小书呆子,但交际还算灵光。
    只是遇到母亲,张宣总学不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亲昵,曾经好多次回家时都想和母亲说说体己话,帮她打盆洗脚水,捶捶背,一起散散步,或者拥抱一次,说声“妈妈,这辈子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但每每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爱在心头难开口。
    思绪回拢,张宣又看了眼还在独自乐呵的母亲后,动手拆开了邮包,里面是一本《知音》杂志和一张信纸。
    由于这年头的“知音”杂志非常火,冲着它的高额稿酬,张宣已经成功给它递过三次稿子了,一来二去双方也算熟悉。
    大略翻了下这期杂志,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炒冷饭,没什么好看的,不甚意丢到一边。
    接着展开了信纸。
    信纸前头:编辑还是老一套说辞,一如既往地夸赞张宣文笔老练,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对都市情感剖析到位,引人入胜……
    快速浏览完前边,最后一段话引起了张宣注意。
    嗯?什么情况?编辑竟然向自己邀约文稿了?让自己成为固定栏目的特约撰稿人之一?
    每期五千字的一篇文章,可以写杂文,可以写一个感情故事,写都市的心情感慨之类的。
    又看一遍,没看错!真的邀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