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5章 哲学思辩

      多尔衮道:“200万石也不够哪。”
    确实不够,打仗最消耗的就是钱粮二字,大清现在并不缺银子,有的是银子,现在最短缺的就是粮食。
    大清自从立国,粮食就从来没有宽裕过。
    老汗在位之时,多次因为缺粮实施减丁。
    将辽东的汉民硬生生从200万杀得只剩下不足50万。
    没想到现在进了关,坐拥京畿膏腴之地,却还是摆脱不了缺粮的窘境。
    洪承畴、宁完我还有范文程这三个汉奸也是唏嘘不已,他们其实很清楚症结所在,大清之所以始终摆脱不了粮食短缺的窘境,全是八旗制度闹的。
    八旗制度在军事上是个好的举措,极大的保证了战斗力。
    但是在农业生产上,八旗制度却堪称是个毒瘤,有害无益。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自从进关并跑马圈地之后,八旗的旗丁已经事实上成为大大小小的地主,已经不怎么下地,只负责打仗。
    种地的差事就落在了五十万包衣的头上。
    然而八旗的满洲旗丁对于包衣常常又极为苛刻。
    这些包衣瘦骨嶙峋,饭都吃不饱,每个人还要负责耕种三四十亩甚至于五六十亩,怎么可能种得好?亩收四斗就已经不错了。
    但这事,洪承畴他们也不敢多说。
    因为八旗制度就是大清的根,谁敢置喙?
    多尔衮黑着脸说道:“200万石粮食肯定是不够,让范永斗他们想办法从南明买,南明现在不是正在闹银荒吗?正好咱们的银子多,就让范永斗他们拿银子从南明购买粮食,不管价格有多高,把能买到的粮食都给朕买回来。”
    ……
    南京国子监彝伦堂。
    各科都给事中的工作已经汇报得差不多。
    现在轮到医科的都给事中傅山、吴又可。
    两人汇报的主要是外科手术方面的尝试。
    听完了两人的汇报,崇祯说道:“傅青主,吴又可,你们的胆子其实可以更大些,除了拿牲口练手,也可以直接解剖尸体,拿人的尸体来教学,不是可以让医学院的士子更快也更准确的了解人体的构造?”
    “尸体?”傅山道,“这样好吗?”
    吴又可也担心的说:“圣上,我们只是拿牲口练手,便有许多道学先生成天跑到医学院门口来叫骂,我们若是真拿尸体来解剖并教学,这些道学先生不得疯掉?”
    “疯就让他们疯去,不用理他们。”崇祯一摆手说,“就拿尸体来教学。”
    傅山道:“可问题是,就算我们想拿尸体解剖教学,也是找不到尸源哪。”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崇祯沉吟片刻后说,“这样,朕会跟内阁打招呼,今后再有十恶不赦的犯人,在处斩之后尸体也不允许家属收敛,直接拉到医学院充为教材,还有朕也会给你们想办法,尽可能给你们提供尸源。”
    傅山和吴又可大喜道:“臣等谨代医学院两千士子叩谢圣上。”
    “不用。”崇祯摆了摆手,又说道,“噢还有,你们办妇婴堂的设想很好,不过朕以为你们可以做得更多,你们可以办一所综合性太医院,除了妇科、儿科以及产科,你们还可以设立内科以及外科,而且场地也可以扩大,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南京百姓治病,还可以让医学院的士子得到更多的践行机会。”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说道:“这么做,岂不是要比你们两个背着药箱带着一群士子走街串巷要高效得多?”
    傅山和吴又可眼睛亮起来。
    “圣上,臣等这就返回医学院去筹备。”
    打发走傅山跟吴又可,彝伦堂里便只剩下朱慈烺、朱慈炯兄弟、皇明时报总编撰汪伟以及宣教科都给事中阮大铖。
    “汪伟,还有阮大铖。”
    崇祯道:“京中的舆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处理完了正事,崇祯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京中的负面舆情。
    汪伟道:“圣上,京中舆情是在十月初突然爆发的,就是圣上将黔国公贬斥为滇中侯并迁来留都的消息传回之后。”
    “果然。”崇祯点头道,“看来同情滇中侯的人挺多。”
    “是的。”汪伟点头道,“此事连路阁老、孟阁老也是颇不以为然,两位阁老都认为滇中侯纵然有过,但是也不应该处罚得如此之重。”
    崇祯道:“那些御史言官的背后有没有内阁辅弼指使?”
    汪伟道:“据臣所知是没有的,那些御史言官大多都是跟风奏事,都觉得此事既可以搏取名声又不会有罢官的危险,不过李辉萼此人却是个例外。”
    “是吗?”崇祯笑问道,“为何说李辉萼此人是个例外?”
    汪伟道:“因为李辉萼在一个月前娶了魏国公的庶女为妻。”
    “庶女?”这时阮大铖插话道,“圣上,那是魏国公的养女。”
    “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汪伟道,“李辉萼是在为他的老丈人发声。”
    崇祯轻唔了一声说道:“就是说,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朕贬斥黔国公为滇中侯,始作俑者则是李辉萼,然后京中的御史言官为了搏取名声纷纷跟进,不少官员也为之声援,但是内阁以及部堂高官并没有在暗中推波助澜?”
    “是的。”汪伟点头道,“大概就是如此。”
    阮大铖则说道:“但现在已经形成了舆论围剿。”
    汪伟点点头说:“是的,陈良馍还有吴甘来只是替圣上辩解了几句,就在都察院和六科遭到了同僚的孤立。”
    “如此事情倒是简单了。”
    崇祯道:“那就跟他们打嘴仗好了。”
    顿了顿,又道:“阮大铖,你负责说书、戏曲,多编排一些封建礼教害人的曲本,还要让柳敬亭他们多讲讲封建礼教毒害人的故事,比如说为了裹小脚把女儿活活毒打致死,又比如说狠心将活着的女儿卖给死人配冥婚等等。”
    “臣领旨。”阮大铖欣然应诺,这个他最拿手。
    崇祯又对汪伟说道:“你再找些文章高手,最好是文坛德高望重的,比如内阁次辅张慎言就十分合适,请他们写几篇批驳封建礼教的文章,然后刊载在皇明时报的头版头条,移风易俗就应该从报纸开始,这个阵地岂能不利用起来。”
    “臣领旨。”汪伟拱手道,“臣回去就请人写文章。”
    崇祯又道:“可以多给润笔费,好文章就该给高价。”
    汪伟一下就领悟到了崇祯此举隐藏的深意,利益驱使。
    请张慎言这样的文坛泰斗写文章还在其次,关键还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将张慎言这样的革新派拢到一起,再跟保守派展开舆论斗争。
    想到这层,汪伟忽又说道:“圣上,还有一事,半年前翰林院也办了份翰林日报,版面还有内容什么的都是模彷我们皇明时报。”
    “李辉萼的那封奏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就是因为他将奏疏公开刊载在了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说此一顿,汪伟又道:“所以,一旦我们皇明时报刊载文章批驳封建礼教毒害人,翰林日报肯定也会刊发文章来反驳我们。”
    “这哪行。”朱慈炯闻言怒道,“查封他们。”
    “用不着。”崇祯说道,“那就让他们反驳好了,正所谓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封建礼教是好是坏,就让大明百姓来评判吧。”
    对于这样的哲学思辩,崇祯当然是乐见其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极大的解放了华夏先民的思想,铸就了之后两千年辉煌。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同样极大的解放了西方的思想,使得西方世界率先进入工业文明,完成了对东方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在大明也上演了心学与理学之争。
    在心学大师与理学大加的思辩之下,封建礼教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被儒家约束了两千年的思想已经有了再次挣脱束缚的趋势,遗憾的是就在此时大明灭亡了,随着建奴入关这次思想解放浪潮也戛然而止。
    只有鼠目寸光的建奴才会禁锢思想。
    崇祯是恨不得这样的思辩越多越好,范围越广越好。
    所以禁止办报是不可能禁止办报的,现在谁都可以办报。
    当然,如果在报纸上公然扇动反明、反抗皇权那肯定得查封。
    汪伟和阮大铖领了旨意之后离开了,彝伦堂中便只剩崇祯父子三人。
    朱慈烺有些难过的道:“父皇,儿臣让你失望了,没能当好这个监国,致使京中出现了这么大的舆情,还让南直的好几个州府都爆发了粮荒。”
    “欸,这怎么能怪你。”崇祯摆手道,“你只是名义上的监国。”
    朱慈烺这个监国真就是名义上的监国,甚至于连批红的权力都没有了。
    稍稍一顿,崇祯又道:“现在可以说说这次粮荒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慈烺道:“九月下旬,随着秋收结束,今年的新米大量入市,然后米价突然间就崩盘了,先是苏州,接着是湖州,米价直接跌到了五钱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