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58节

      再后面又跟来一妇人,也捏起一张纸仔细观看了起来。
    “最近这咸阳城中,还有什么其他新鲜东西吗?”那妇人抬起头询问道。
    “啊,有的有的,还可多了……”
    荆元和田胜分别和几人交谈介绍起来,如同周围各地其他点位一样,那展示之人几乎都颇与有荣焉,因为无论是这纸张,还是雕版印刷等的制作,亦或是还在研究的诸如火药等其他东西,他们可都比这些刚进来咸阳的人了解太多了。
    而且不得不说,这都要感谢天幕的馈赠。
    尤其是现下他们眼前还都有那庞大的资料库!
    再加上秦朝最近的变化,以及陛下颁布的各项改革措施,还有更改和逐步完善的秦律等等……
    田胜望了望秦王宫的方向,缓缓舒出一口气。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现在,天幕甚至还在普及私学教育等。
    【然后我们再往下说私学的发展。】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法家对于私学的主张比较偏负面。】
    【如商鞅提出“贱游学之人”——《商君书·壹言》。
    不允许评议政治得失,以推行“壹教”——《赏刑》。】
    【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诡使》。
    同时将私学视为产生“二心”的根源,主张“禁奸”。】
    【到秦朝时期,李斯更是提出私学是诸侯并作,厚招游学的产物,今天下已定,法令当出于一,使百姓安守其业;私学是古非今,批评政事,导致“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建议对私学“禁之便”。】
    【这其中有结合政治需求的考量因素在,所以秦朝时期遂严厉禁止拥有书籍和聚徒讲学,也由此终结了春秋战国时期自由讲学之风,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之制。】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采纳李斯此建议,也起到了否定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秦王宫之中。
    嬴政不由得蹙了下眉,但很快却又舒展开来。
    对于李斯提出的这个建议,其采纳原因,他现在能想到究竟是为何如此决定。
    若是没有天幕出现,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为维护政局稳定,那他必然会采纳李斯的这个建议。
    不过现在倒是不必了。
    想到此,嬴政不由得满脸欣慰的看向天幕,随即又拿出亲自制定整理的小本本记录起来——
    在秦之后,这私学或是官学的发展,或许也可多参照一二。
    【然后就到了汉朝,汉武帝这里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
    【于是与今文经学相对的古文经学,则演变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并且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
    【同时官学也在汉朝这一时期正式创立和发展起来。】
    【如汉朝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汉朝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尤其是太学。】
    【如汉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汉质帝时期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从这些数据来看,汉朝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
    【后来隋朝隋文帝时期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我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可以说,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均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朝未央宫。
    刘彻听到这里,终于算是美了。
    自己给自己算一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官学除了最高学府太学以及国子监外,还有地方官学,如我国古代的地方官学,是自汉景帝时文翁在蜀郡设学宫开始,到汉武帝时期,对文翁设学宫甚为赞许,并诏令天下郡国皆设学宫。】
    【从此以后,有些郡开设学宫,至汉平帝元年,即公元3年,开始建立地方学制度。
    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名称便由此而来,而到了东汉时期,又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
    【再有就是专科学校——即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这些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
    【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而除专科学校外,还有贵族学校和短期学校。】
    【比如东汉的四姓小侯学,唐朝的弘文馆,宋朝的宗学,诸王宫学以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朝的旗学,宗学等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贵族学校。】
    【而在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系统中,有少数学校,既不是高等学府,又不属于专科学校,更不是贵族学校,而是君王或执政大臣暂时开设时间门短促,并且无制度系统的学校,故称为短期学校。】
    【如宋代的外学,即又名辟雍,还有广文馆,四门学等都属这类短期学校。】
    【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之内。】
    秦朝时期各地。
    无数人不禁为这后来不断发展的官学私学等牵动了思绪。
    现如今秦朝也要推动那什么科举制,也在普及和研究纸张,为以开放书籍,让更多人有书可读,但若无相关人士指导,便也是寻不到真知灼见,约莫是两眼一抹黑,但现在天幕说起这些……
    有没有可能,基于此,又会有新的政策出现?
    “现在陛下应该不会禁止私学了吧?”
    “会不会也有可能再创立官学?”
    “也不知这私学和官学等,在后世会发展成什么样?”
    【我们总的来说一下,在汉朝之后,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的诸多原因,官学时兴时废,但官学衰颓,私学却呈现繁荣局面,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屡见不鲜。】
    【而且这个时期的私学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儒学,还包括玄学,佛学,道教,以及科学技术等。】
    【然后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
    【并且关于私学,唐朝也是私学遍布城乡,不过虽然制度不一,程度悬殊,但是也有名士大儒。
    如颜师古,孔颖达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学教师,“以教授为业”,“以教授为务”,一代名儒刘焯,国子学博士尹知章,不仕尹知章,不仕归田后也均在家乡教授生徒,另一方面也有村野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唐朝可以说是办学达到古代极盛,同时也是学校分类更细致的时期。】
    【关于古代教育这一块,还可以说唐朝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也是很繁盛,不过自唐朝天宝年间门的安史之乱后,即开始衰废……】
    【可见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以及其政局是否混乱等,对其治下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方方面面的。】
    反过来说,一个盛世的出现,其“盛世”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
    嬴政不由得叹息一声,所以真不愧是盛唐啊。
    也可想而知,这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又能为当下的朝代输送多少可用人才。
    就连村野之间门都有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嬴政抿了抿唇,也不知秦朝何时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想罢,嬴政又不由得振奋起来,没关系,反正他已然踏在这条路上了。
    总有一天,这“盛世”也会冠以他秦朝之名!
    【我们再继续往下说,有关官学,在唐朝之后,尤其是南宋以后,官学则逐渐走向下坡路,尤其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
    【再有就是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的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所谓的蒙学教育,则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以及蒙学。】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书院制度——即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但同样到了清朝时期,即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方面书院的建设规模发展到历史上的高峰,书院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可另一方面,书院官学化问题却更为严重和突出。】
    【虽然清朝的书院数目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总共有1900所,但也完全流为科举的附庸。】
    【所以到了清末,随着西学东渐的诸多影响,书院改制,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这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毕竟不管是官学,还是书院制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必然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
    【就如同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秦王宫。
    嬴政笔尖倏然一顿——
    官学和学院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科举制是为朝廷选拔可用人才,所以天幕的意思是,后期所谓官学和学院,完全发展成为谋求官职的一种途径吗?
    这……天幕先前不是还赞过科举制,那官学和学院为科举制培养人才,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对?
    而后嬴政将注意力放在了最后那句话上——“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所以逐渐发展到后世时期,这样的人才培养,已经不适应了吗?
    【诚然,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时期的一项创举,是有其积极性所在的,但它说到底,也只是通过考试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选官制度”,它所体现的是相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宋代以后,科举制的消极性越来越大。】
    【因为其选拔官员的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严,尤其明朝出现的八股文,唯一的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绝无任何实用价值。】
    【像唐朝科举考试还有明法,即法律相关,以及明算,数学相关等多种科目,宋朝科举考试也有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但这之后却取消了墨义诗赋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更是改为考八股文。】
    【所以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真的是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而所谓官学,学院,科举制等,若是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以及技术等等,若是没有革新精神,那么这样一种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变过程,便常常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糟!】
    【也因此,这样的教育便无疑是落后的了。】
    明清众人:“……”
    竟是如此吗?
    这可真是叫他们心思复杂。
    秦王宫。
    嬴政倒是连连点头,接受良好。
    若是通过科举制,却只得那等只会讲经论策之人,甚至只以“专一”的标准取人,一点实干才能都没有,也不“多才多艺”,那要之有何用?现在他秦朝可是不需要这样的“特定人才”。
    【所以讲到这里,让我们回归最初的初心。】
    【还记得第一期视频的专题名称是什么吗?】
    “嗯?”
    嬴政不由得挑了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