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二十一

      中夜,她上了山去找桓骥。
    “后日你便走吧,上次埋伏没抓到你,他们放松了警惕。到了那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婚礼上,你趁这个时候走。我在藤条上绑了绳子,滑三丈下去有一棵树,顺着相连的树你能一直爬下来直到河边。这条路可通,我走过不止一次。过了河,再翻一座山,就出上京的地界了。”
    “谁的婚礼?”
    “我的,和那个头领。”
    “你要嫁他?你疯了!我不许,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桓骥激怒道。
    “当然不可能,我自有脱身之计,你不用为我操心。”
    “真的,你发誓?”
    “我还不至于为了你把自己搭进去。”俞惜冷声道。
    那倒也是,这点桓骥倒是有自知之明。
    “对了,你会水吗?”桓骥没答话。
    看来是个旱鸭子。他身上的伤还没好,现学来不及了。仔细想了想,俞惜认命一般,爬上崖去,不多时,递了几根竹竿下来。
    “过来帮忙。”她大口喘着气。
    桓骥几乎不会什么,只能帮忙固定住,方便俞惜使力。她看俞惜拿斧子和锯子把竹子截断,砍去枝叶。几根竹竿排在一起,在关键地方拿绳子捆住,就成了一个简易的竹排。
    “简陋了些,但到底能乘人。过河的时候,你就趴在上面,抓着这个掉不下去。”
    她教他组装竹排的步骤,看他平日不学无术的派头多教了几遍确认他能学会之后才把竹排拆下来,预备回去时扔到山下。毕竟一堆竹竿看上去不扎眼。
    这样忙活了大半夜,又叮嘱了半天,俞惜实在是困了,她连连的打着呵欠。
    桓骥则看她这一系列操作看得瞠目结舌。从把他背上山到上崖下崖,再到砍竹为筏,都不像一个闺中小姐能做出来的。
    “你怎么会这些?”他忍不住发问。
    “我父亲教的”。她说着,眼中流露出温柔自豪的笑意。
    “在阆州,登山涉水,伐竹取道都是常事,有时候汛情险急,还要跟着筑堤、下水救人。我跟着我父亲,这些事情都能做的来。只不过,几年不动手,倒生疏了。”
    桓骥定定的看她,他现在好像知道了她一点点。只这一点点就让他明白当初错看她许多。
    初见,他以为她是一个骄矜的人,再后来以为她淡漠绝情,原来这些都不是她,她原是生长在山野里的竹,修美俊洁,更有无限的生机和野性。
    俞惜还想起来一件事。
    “你爬树爬到河边,那有一棵挂着红绳的百年老檀树,树下有你大概需要的东西,你若是有心复国,这对你有用,若无心,到江南后,帮我接济给那些穷苦的人吧。你若无有去处,可以去阆州的清风巷。一路上强人众多,你低调些,撞上了你不要硬拼,切记保命为上。”
    那些原本是祖母给留她的首饰,一直放着没有用处,俞惜都快忘了。如今这形势,她一个女子也保不住,不如赠予了他,也算是还了年初他捐给寺里一万两的恩情。
    她把需要的伤药、粮食也交给他。
    “那你呢?”他问。
    “我,我自是要脱身的,也许先会去林州找我母亲和弟弟,也许会去阆州,我们有缘会见面。”
    “我等着你。”桓骥咽声道。
    俞惜和他道别,她上了崖,天色已经将明了。
    她回到净水寺,把自己身上的银钱拿出来,和众人分了,把他们遣散后开始补觉。不到中午,守卫就开始往寺里送东西,布置场地,俞惜笑着接下。她出过一次门不出门,接着就在床上躺着,这样到了第三日。
    俞惜“喜吟吟”地穿上嫁衣,上了妆。这婚事办得仓促,倒也都准备得齐全。
    这寺院成了喜堂,众多的兵士,都在院子里里喝酒取乐,划拳、哄笑声盈天。
    拜过堂,那人来了一趟,亲了秦俞惜的手,又出去喝酒了。
    不多时他回来,掀了盖头,满脸的色欲,只管“宝贝儿”“心肝儿”地叫着,要去亲她的脖子。
    “不急,喝过合卺酒。”俞惜笑着,举杯来劝他。
    酒杯里被她下了麻药,俞惜看着他一点点意志消沉昏睡过去。
    她拿簪子杀了他,剥下他的衣裳来换上,从寺院后门跑了出去。
    她顺着路上山,下崖,扑通跳进水里。
    寺中着起了大火,直到后半夜,下起雨来,这火势才稍稍消灭一些。
    两年后,瓜洲。
    “俞娘子,俞娘子,你可在吗?”
    隔着两条街,俞惜都能听到双喜叫她的声音。她放下账簿,起身迎出去。
    “双喜见过俞娘子,我家夫人今日有喜了,是大好事,过两天在府里举办宴会,夫人请您务必来。”
    “好,我一定去。”俞惜应道。
    临走,给小姑娘递了糖果点心,托她问候紫茸的状况。
    她在这瓜洲来往两年了。
    当年出上京,她一路往林州去,南方虽然没有异族入侵,却也变乱迭生。她经历坎坷到了林州,进了城,才打听到,刚经历过一场兵乱,城里人家能逃生的都逃生去了,逃不走的,都死在这里。
    舅舅一家和母亲,踪迹全无。
    再南下去阆州,打听一圈,也没听说母亲来过这里。倒有一个年轻的公子来过,住了些时日又走了。
    那应当是桓骥。桓奕来这里,不可能不留下来等她。
    她在这里留下三封书信,一封给母亲,一封给桓奕,一封托桓骥帮忙寻亲,接着开始四处漂泊寻亲。只是茫茫的人海到哪里去寻?他们极有可能死在了乱军里,也有可能被掳去了北方,还有可能也在四处寻找自己。
    一想起来俞惜便觉得绝望,她以为自己处处都兼顾好了,但实际上,她什么都失去了。失去了寺中的师姐们,失去了母亲和弟弟,失去了桓奕。她一个孤女,寻起亲来何其艰难,先不说寻找线索,打听关系,就是保全自身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她一打听到母亲和弟弟在扬州出现过,就马不停蹄地赶来江南,走到瓜洲,身上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俞惜不得已寄身在寺庙里。她通佛经,也能采药卖药,倒是饿不死。
    直到那一日,紫茸来庙里上香,正遇着俞惜。
    紫茸颇为走运,她已经做了扬州刺史的妾室,正是风格得意的时候,见到故人当然颇为激动。
    她感念俞惜的救命之恩,为她置办了本地的户籍。俞惜就在城中开了一家药铺。瓜洲地处要塞,商业繁华,行船往来众多,消息也灵便,她就在城中方便探听。
    紫茸待俞惜很是热情,本来邀她住在府上,但俞惜坚持拒绝,她也没勉强。俞惜的“幼清堂”开业后,她颇照顾,又送东西,又拉客人,两方往来很是频繁。托她的福,俞惜这两年日子还算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