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765节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到正德年间已经在民间流行开来。明朝人爱看小说,爱听小说。且不说是有钱读书的人家,便是茶摊食肆里面讲的话本子是一套又一套的。很多不认识字的大老爷们,似乎都听过传说中西门大官人的风流韵事。
    萧靖认为,在火柴盒上面加上可收藏的火柴画,能卖得更加畅销。一来可以丰富百姓的娱乐活动,买个火柴能得乐趣。二来火柴画是能炒的,凑齐一整套完整的火柴画能值多少钱?
    要是手段了得,估计能炒到上百两银子。
    万岁他缺德,缺了大德。他打算做的火柴画主题是水浒,想要凑齐一百零八将估计要买火柴买到往后几年。搞完水浒,还能做三国主题,三国的英雄美女多,难凑齐……
    “这招高啊!”
    张嫣听到他的赚钱大计,只夸内行!
    “等夏天到了,咱们做几身新衣裳,我带你去画像。”萧靖高兴地说,“我好不容易找到关系,到时候请人给你画几张仕女图,价值几个亿的那种,画了就是赚了。”
    张嫣眨了眨眼睛,几个亿的画是什么画?
    她兴致勃勃地说:“画师有那么厉害,他能把我画成仙女吗?看了能上天那种?”
    “额。”萧靖有些不太确定,“要不我花点钱,请人家帮你美颜一下?再加个显白的滤镜?”
    天子口中说的几个亿的画,是想请唐寅来画。这个时间点的唐伯虎对科举失望,老婆跟他离婚,兄弟跟他分家。他心灰意冷,已经躲进去桃花庵里。
    没想到,旧友文徵明托人给他送信。
    文徵明因为兄长文奎遇到一些麻烦,四处找人周旋托关系。他在京城奔波了一阵,囊中羞涩的情况下打算卖了几幅自己作的画。刚好万岁到书店看《水浒》,万岁抬头,一下子就看到捧着画卷的中年男人。
    萧靖活了几辈子,自己不会画画,眼光却挺好的:“这一株墨兰画得不错,湖石清峻。”
    “这是我作的,不是仿画,卖得更高一些。”文徵明是一个豪爽的性子,很高兴遇到识货之人,“我姓文,字徵明,小兄弟是何方人士?小兄弟若是喜欢,我把这幅墨兰赠你。”
    文徵明的名是单字“壁”,徵明是他的字。
    萧靖:文征明?文徵明?
    是那个四大才子的文徵明吗?
    他连连摆手,心想自己一句话就把大画家的作品拿走,这样太占别人便宜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怎使得,这是先生的心血,太宝贵了。”
    他顿了顿,说:“要不这样,我拿了先生的一幅画,给先生帮一个忙。”皇帝愿意给人帮忙,这个机会同样很珍贵的!
    “小兄弟能帮我什么忙?”文徵明觉得好笑,把画塞到对方的手里,“小兄弟快回家读书吧,过几年去考科举,等你当上大官再帮我的忙。”
    萧靖揉了揉自己的脸,可恶,果然中学生的嫩脸看起来很不靠谱!
    少年拿着画,气鼓鼓地从书坊跑了出来。他让锦衣卫去查文徵明的事情,虽然有点不厚道,但是他是真的想帮忙。
    锦衣卫很快查出来了,是文徵明的兄长和别人有纠纷。调节矛盾的这种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有万岁插手的情况下,那一场纠纷很快解决了,快得连文徵明都不敢相信。
    兄长感激地说:“多亏你帮忙……”
    文徵明:一脸懵逼。
    他干啥来着?他还没有找到人帮忙呢!
    文徵明一头雾水,没想到是自己哪位好友出手相助。第二日,他准备离开北京回家乡的时候,在路上被人拦住,是当日他赠画的那个小兄弟。
    “文先生,文先生——”
    萧靖骑马追上来,热情地邀请道:“我给文先生帮忙了,文先生能给我再画几幅画吗?你的画太漂亮,我好喜欢……”
    “行啊。”
    文徵明问也不问,一口答应下来。
    然后他被带到一个画室,里面放满了画纸和颜料,还有一排小巧的火柴盒子。萧靖喋喋不休地说:“文先生,我们厂子的待遇是很好的,包吃包住,还能给您请几个助理。我想请您画水浒主题的火柴画,每个人物画一幅画……”
    文徵明的表情瞬间就垮了,痛心疾首地说:“您说这是几幅画儿?!”
    不好,中计了!
    水浒里面到底有多少人,您心里没点逼数吗?
    不行,这样的“好事”得拉着唐寅一起上。光是他一个人画,要画到何年何月啊。
    作者有话说:
    正德二年的日食和祭祀参考《明史》:“二年春正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乙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关于明朝看小说的风潮,有参考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说:“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事,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畜而人有之,痴文妇,尤所酷好。”反映了当时小说的读者群主要在市民阶层。
    关于《水浒传》讲到农民起义,在古代是否为禁书的问题。《水浒抓》在明朝早中期是没有禁的,是当时的畅销书。《水浒传》是在崇祯皇帝之后才禁的,到清朝一直成为禁书。
    第736章 朱厚照做好人(27)
    ◎明武宗新增的锦衣卫画家◎
    文徵明打死都想不到, 自己一个文科生/艺术生的料子,居然混成了锦衣卫?
    他在签下京城火柴厂的画师一职之后, 才知道厂长原来是万岁的一个马甲号。万岁年幼脸嫩, 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模样,起初被他一口一个“小兄弟”地喊。
    得知真相的文徵明真想一拳打死自己,人家是皇帝, 你有资格喊人家做兄弟吗!
    萧靖没太介意,别人喊他小兄弟的事情。他一挥手,顺带把文徵明塞进去编制工作, 将他算作是锦衣卫总旗。
    锦衣卫总旗, 正七品官职。
    锦衣卫是一个大项目,其实除了真正查探消息的锦衣卫,有小部分锦衣卫并不擅长武力, 甚至不用过来上班。有一部分明朝关系户进入锦衣卫体系, 是为了领工资的虚职,所谓的“恩荫寄禄无常员”。孝宗皇帝把画家吕纪塞进去锦衣卫行列,使其挂上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虚职。
    对于先帝的做法,当时真正掌权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并没有意见。
    明朝画院没有编制,再牛逼的宫廷画家也只能挂靠到别的部门,以此获得俸禄和福利。画家挂靠在锦衣卫部门,大概从宣宗皇帝朱瞻基开的先例。画家谢环曾被明宣宗授予锦衣卫千户一职, 画家吴伟曾被明宪宗授予锦衣镇抚一职。
    所以万岁要把擅长作画的文徵明塞进来锦衣卫,老文光会拿笔不会拿刀,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对这类人司空见惯,他这个部门主管领导没有意见。
    文徵明起初有些担忧, 自己会不会对锦衣卫和万岁的名声造成不良影响。事实告诉他, 他想多了, 锦衣卫里面的文科生、艺术生真不少,甚至还有工科生(军匠),是他少见多怪。
    谁说锦衣卫就一定穿着帅气的飞鱼服,在被人家屋顶飞来飞去、打来打去的?
    这是刻板印象!
    文徵明考科举屡次不中,如今他获得官职,虽然是挂靠的是武官行列,但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情。他托人把妻子和三个儿子请来京城,打算在北京长期发展,做一个京漂。
    同时,他给朋友唐寅修书一封。
    【兄弟啊,我最近找到一个发达的好项目,第一时间就想到你。我们这里待遇很好,在北京包住,工资月结,年底还有奖金!我家有三个男孩子,东家答应我了,说让我家大儿进去北京国子监读书。要知道,全天下只有两家国子监,一家在北京,一家在南京。这可是名校啊,学位有多难得啊……】
    数月之后,收到信的唐寅:???
    朋友喊他一起去搞大项目,莫不是叫人骗了吧?
    “在京城能有宅子住,还能叫孩子去国子监?天上哪里会掉馅饼?”唐寅丢掉信纸,一脸“我不信”的神色,“肯定是骗人的,徵明这次肯定被人骗惨了!”
    眼见朋友被人骗大了,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唐寅这会儿没老婆没孩子,除了几位好友以外,一无牵挂。他重新捡起来文徵明的信,见朋友说人在京城,便打算冲去京城救人。
    啊,这是类似那种“我的朋友被骗去传销,我一定要拉他回来”的炙热友情!
    唐伯虎背起行囊,离开了自己的桃花庵。他一路往京城而去,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他察觉到百姓身上的衣裳越来越好。他原来并没有放在心上,国都的人穿得比小乡镇的好,这多正常啊。
    然而,他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出城郊游的公子哥们瞧着是个鲜亮人,膝盖、手臂、甚至胳膊上却划开了巴掌大的口子。这些人骑马踏青,裤腿、袖口边都磨得起毛了。
    “真怪啊。”唐寅在一个城郊的茶摊上坐了下来,他指着远处游玩的年轻人,专门问卖茶的老翁,“伯伯可知这些装扮是为何?”
    老翁划开了盒子里的最后一根火柴,点着火,见有客人上门,正要重新烧开水。他身边的小孙孙蹦蹦跳跳的,讨要火柴盒来玩。
    小男孩眼巴巴地说:“祖父,火柴用完了,我要这个盒子!”
    老人看向唐寅,友善地笑了一下,他叮嘱孙儿:“你给客人装一碟茴香豆,等把豆子上了,我把火柴盒给你。”
    唐寅想要心中好奇,他见茴香豆被小孩端上来,并没有推辞。这么一碟豆子拢共才值五六文钱,他要是能打听到好多消息,值了。
    “客人,那些少爷们的这一身,叫做牛仔装,说是纪念开国皇帝的衣裳。陛下当年吃过许多苦头,衣裳破了,照穿……”
    老头一边说着,听得唐寅是津津有味。小孩从老人手里拿过火柴盒,又从兜里掏出来两个小空盒,跑到唐寅面前炫耀:“客人你是从外地来的吧?你玩没玩过火柴盒?我已经有三个盒啦,这个是武松的、这个是鲁智深,这个是李逵。唉,我想要一个及时雨的,可惜及时雨的火柴好难买到……”
    武松、鲁智深、李逵都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水浒在大明不说是家喻户晓,起码像唐寅那样的读书人是肯定看过的。
    “你缺一个及时雨宋江?”唐寅觉得有趣,他问孩子要来火柴盒赏玩,上面画着的梁山好汉画风有些熟悉。他觉得自己应该认识那个画师,但他一时间说不上来是谁。
    他跟茶水摊的小孩商量:“我给你画一张半人高的及时雨,你把这三个小纸盒换给我,如何?”在他看来,自己画的一张大的水浒人物画来换几个小盒子,绝对是他亏了。
    要不是他瞧着空盒子上的画有几分精巧,他才不会拿自己的画来换。
    谁知这个孩子竟然不答应!
    “才不要!”小孩抢回自己的火柴盒,做了一个鬼脸,“这个李逵可是我淘了好久,才淘换到的。外头卖的都是李鬼多,百十个李鬼里面才能出一个李逵!”
    萧靖卖李逵的火柴盒的时候,使了一个心眼。他让文徵明画了两张,一张是李鬼,一张是李逵。李鬼的数量是李逵的百倍,想要买到一盒画着真李逵的火柴盒,几乎要的是欧王的运气。
    “这个小盒子是叫做火柴盒吗?”唐寅不解地问,“柴火我倒是听得多,可是何为火柴?”
    卖茶的老翁提起滚烫的开水,冲到碗里,摆到客人的面前。老人冲着孙子喊了一句:“去,翻一盒新火柴出来。”
    小孩屁颠颠地把东西找出来了。
    老翁打开小盒,拿出来一根小棍子。他把棍子黑的那一头在盒子侧面划了一下,瞬间升起一抹火光。他告诉唐寅:“客人有所不知,这个就是火柴。火柴是京城火柴厂卖的好东西,比火折子好使。您要是想要买到便宜量大的火柴,从这儿往东再走三里路,去到厂子的门口,有一个小的门面,各家杂货铺都在那里拿货。”
    “厂子门口的火柴要二文钱一盒,能点亮五十次。如此算下来,不算贵。您若是买到的火柴盒上面有稀罕的画儿,城里有人专门收这个呢!”
    唐寅听得一懂半懂的,他问:“及时雨宋江就是那种稀罕画儿?”
    老翁身边的孩子抢着说话:“宋江的火柴盒能卖一百文!可贵了!”
    这算什么神奇的操作?
    饥饿营销?集邮流?开盲盒的乐趣?
    每一盒火柴拆封之前,为了保持干燥,火柴厂会在包装上多糊一层油纸。要想知道底下的画是什么,得买下来拆开包装才知道。
    大明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开盲盒的快乐,只要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火柴盲盒。
    唐寅在见到好友之前,被茶摊上的祖孙指点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发财之路”。他沿途找到火柴厂门口,一口气买了一百盒火柴。他蹭了城里杂货铺进货的骡车,顺利进入北京城。
    他按照文徵明在信里写的地址,找到了吱儿胡同的第三户人家。
    他敲门了。
    “叩,叩,叩。”
    开门的是一个半大孩子,大约八九岁年纪。这娃一看到唐寅,他认得人,飞快到跑到院子里喊人:“爹,唐伯伯来了,唐伯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