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3章

      前些年三年大旱,他们的大半熟人都没了。
    这些年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如今一场洪水恐怕又会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快点通知县令关城门啊!”
    “哪有县令?先前的张大人被黑虎卫灭了满门,只有一个女儿还活着。”
    “白巡检呢?他不是很厉害吗?这种事就该他来管。”
    “你傻啊!白巡检就是张大人的女婿,早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该怎么办?”
    “要不跑吧?”
    “跑,怎么跑?外面都是灾民,确定我们出去不会被抢?”
    “我有个法子,不如我们化整为零。”
    “什么意思?”
    “将家里的子女都分出去,让他们一人带点东西走。只要我们够穷,我们就不会被抢。”
    “傻逼。”
    “你骂我?你才是傻逼。”
    “你不是傻逼是什么?我们的子女装得了普通人吗?你信不信他们一出去就会被抢,连一身肉都保不住。”
    “那多分点人保护。”
    “愚蠢至极,真以为家里的奴仆都是忠心耿耿的吗?一旦离开了,他们杀了主人,分了财产怎么办?”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该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了,像上次一样,死守家门。”
    “上次死了一大半,这次又要死多少?会不会也全死了?”
    “只能赌一把了,要不然我们都得死。既然都是死,好好享受后死和颠沛流离后死能一样吗?如果有选择,我一定选前者。”
    “……”
    短短一天的功夫,城中城外全是人。
    不少大户人家的老爷站在高楼上远望四方,只觉一股寒气冲进身体里。
    即使是再傻的人也知道,他们恐怕是活不了了。
    一场大雨,一片洪水。无数人的食物全没了,不知被冲去了哪里?
    冷静下来后,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大户人家。
    县城地势高,没有被洪水淹没,保护人家的粮食都没有被冲走,也没有被浸泡在水里。
    几年前的三年大旱让他们有了经验,少什么都不能少粮食。一旦没了粮食,人会饿死的,还会成为别人的粮食。
    现在没了粮食该怎么办?当然是抢大户。
    以前又不是没做过,虽然死了一些人,但他们得到了粮食。
    “我带了两个麻袋,这次一定要多装些粮食。”
    “你是不是傻,你背得起吗?”
    “一个装肉,一个装粮食,我一定背得起。”
    “随你,等到时候你背不动了,别说让我帮忙,我也背不动。”
    “放心吧,我有数。”
    “……
    大户人家府邸里,手持刀枪的服役们瑟瑟发抖。
    太多人了,怎么会这么多人?他们就算是一刀一个,砍到明天也砍不完啊!不是说这里没人了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
    “大哥,我们真的要为了老爷付出生命吗?”
    “不然怎么办?我们拿了钱的。”
    “现在钱有什么用?钱买不到一粒粮食。”
    “闭嘴,不要再说了。”
    “大哥,不如我们脱去这身衣服,也去抢一波。”
    “别再说了,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大哥,你看看外面?我们会死的,真的会死的。”
    “……”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某个大户人家被攻破,仓库里的粮食被抢得一粒不剩。唯一比上次好点的就是人还活着,没有被杀了吃肉。
    可没有了粮食,人又能活多久呢?
    要么吃人,要么去抢去偷别人。或者对自己狠点,吃树上的树叶,洪水里的动物尸体……
    七天后,洪水终于退去。
    而到了第八天,路终于可以走了。
    这八天的时间里,张月华一直想下山。
    可在没有船的情况下,除了神仙,谁也没办法在水上行动。
    “早知道就买一艘船了。”她说。
    白虎听到这样的话后,有些无奈。
    “时间不够。”
    “什么?”张月华不明白。
    白虎解释道:“如果我们要买船,首先要找到会制作船的工匠。这个地方死了这么多人,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造船工匠活下来。就当我们运气好,能找到好了,但工期要大半年。”
    张月华不敢相信:“就不能直接买吗?”
    白虎反问:“女儿家的嫁妆可以在嫁人的时候再攒吗?”
    张月华一下子就卡了壳,因为她的父母自她出生后就在为她攒嫁妆。而这些年来,她也一直在为她的两个女儿攒嫁妆。不说别的,就说一张床,没有三年工期成不了。
    土地被太阳晒得能走人之后,一家四口终于出发了。他们坐的是马车,十辆马车,前后用绳子连在一起。除了最前面有人外,后面装的全是东西,最多的是嫁妆。不过没有床,没有家具,也没有棺材。因为东西太重了,无法随身携带。
    顺着山路慢行,一家人在中午下了山。
    然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走不出去了。
    因为各种各样的东西堆积在一起,阻拦了他们的路。
    “这是洪水冲过来的?”张月华问。
    白虎点头,“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