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不复嫁(双重生) 第107节

      像是接受了这个解释。
    魏渔陪不了他们多久,就要回衙门。
    酉时一点点逼近。
    眼见着两个秤盘上的差距慢慢缩小, 医塾那边似乎也坐不住了。
    午时过后,竟打出了“免费赠药”的招牌。
    涌入医塾摊位的人再次变多。
    不过沈遥凌倒没着急。
    反而还有些高兴。
    吸引来的人越多, 就越多人了解地学, 堪舆馆正名得就越顺利。
    可能日后有人反应过来, 察觉她对医塾的利用,又要说她心机深沉。
    不过那都无所谓了。
    目的达到了就行。
    民心便是前途,百姓越是认可,往后堪舆馆的学子们仕途将会越顺利。
    逶迤河流和浩渺湖泊等着他们兴修水利。
    木材桐油需要他们勘探。
    水旱虫灾需要他们治理。
    他们若能在各地官府中发挥特长,抵御天灾便又多了一道助力。
    沈遥凌这会儿面前的摊位无人,她边出神发呆,边下意识地拿着面前的陶俑摆在舆图上不同的位置。
    仿佛也是一场排兵布阵。
    她其实不擅长下棋,父亲常常嫌弃她是臭手。
    好在人与棋终究不同,人是活的,只要齐心,终究会劲儿往一处使。
    人定,则可胜天。
    一抹雪白衣袍挡住她的视线。
    宁澹站在她面前,也没跟她说话,低头看着她面前的舆图。
    像是看懂了似的。
    随后拿过一个陶俑,移动了一个位置。
    仿佛无声地在她棋盘上走了一步棋。
    沈遥凌看着一愣。
    这样一来,舆图上的布局的确是协调了许多。
    沈遥凌回过神,收起那些散落的陶俑。
    “摆着玩的。宁公子,你吃过了吗?”
    刚过午时,客套一句,问这个正合适。
    宁澹抬眸看她:“尚未。”
    又飞快地说:“我刚回城。”
    沈遥凌诧异。
    她也没问吧。
    怎么听着,像是在跟她交代行程似的。
    她没答话,宁澹便一直盯着她。
    染着霜雪的眸底有探究,还有期待。
    但过了好一会儿,沈遥凌还是没接话。
    那丝期待便转为了转瞬不见的失落。
    “去吃馄饨。”宁澹再次出声,提醒一般,“你和我一起。”
    原先他忙起来也经常不见人。沈遥凌担心他饿肚子,会盯着他什么时候回太学,去街尾给他买一碗馄饨,再偷偷瞒过院卫带进来。
    每次都是热腾腾的。
    他始终不知道怎么解释沈遥凌的变化,但是也没法就这样放任,什么都不做。
    他只能觉得,沈遥凌可能是一时事情太忙,忘了要怎样去喜欢他。
    他可以帮沈遥凌记起来。
    她也不用多出力,只要跟着他就行了。
    他全部都记得的。
    沈遥凌“啊”了声,有些呆。
    大少爷吃东西还要点个人陪的吗?
    她摇头拒绝:“我很忙啊。”
    宁澹自然也看得到她正在做事。
    点点头:“好,我等你。”
    沈遥凌:“?”
    她不是这个意思。
    宁澹自顾自地转身,取了一粒石子放进堪舆馆的秤盘之中。
    接着便寻了个角落坐下,很安静,不会影响任何人。
    目光时不时地看向沈遥凌这边。
    沈遥凌若是也看过去,他就又会立刻收回。
    那动作分明是“放心不催你”的意味。
    沈遥凌:“……”
    算了。随他吧。
    他自己要饿肚子,跟她也没有关系吧。
    面前有人过来咨询,沈遥凌放下了别的心思,专心解答。
    等到对方满意离去,沈遥凌余光扫了眼角落。
    宁澹还在那。
    甚至姿势似乎都没怎么变。
    又有人到这个摊位,沈遥凌回神,给对方介绍。
    “想防御洪涝,仅仅修堤坝是不够的,开需要设计开挖排灌渠系,或建造引排涵洞,并保留蓄涝馄饨。”(1)
    面前的百姓有些懵。
    “怎么还要馄饨?”
    沈遥凌一僵,改口:“抱歉,是蓄涝湖泊。”
    又解释了一番,那人似懂非懂地离开。
    沈遥凌又瞥了眼角落。
    怎么还在。
    这是什么情况。
    怎么没有人来管一管?
    但很可惜,宁公子身为长史,又没有闹事,只是在无人注意的椅子上坐一坐,自然是不会有人来管制他的。
    等到天幕变得阴沉,有些起风。
    巷子里的主人家要关大门了,过来收椅子,跟坐在那儿的宁澹比划两下。
    宁澹起身,椅子也被收走了。
    他便在原地站着。
    沈遥凌:“……”
    她干脆克制住余光,不再往那边看了。
    反正已经打定主意和她没关系。
    天色泛起靛青,酉时终于到了。
    一声长长的哨音过后,四周又重新拉起麻绳,不允许再进入投票的地方。
    沈遥凌看向地上的大秤。
    左右两个秤盘几乎不相上下。
    这时计票人把地上的大秤左右各拨出一成,长竿有些摇晃不定,难以分辨高低。
    又将小秤举到半空,给所有人展示了一下。
    然后在两边各拨出九成,把剩下的石子挪到了大秤的两边。
    所有人屏息等着。
    只不过,堪舆馆的学子暗藏兴奋,医塾那边大多脸色难看。
    等了好半晌,木竿终于趋向于稳定,不再摆动。
    两边的秤盘,仍然是不相上下。
    并分不出谁高谁低。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