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23章

      伊迪丝接过,随意翻了几页,被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震了震,随即认真点头,“我会认真看的。”
    第567章 海岛宝藏58 看一堆枯……
    看一堆枯燥的数据不是件简单的事,要从中看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更加不容易了。
    除非专门培训过,每个数据代表了什么,每个对比又具备什么含义,不然都只是纸上谈兵。
    显然,伊迪丝从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真实广大的世界也不甚了解,因此看起来很艰难,不得要领。
    但她依然一点点读完了,只是看完一遍后,只剩下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一切依旧云山雾绕。
    不过她也因此受到启发,开始观察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平时自己出门采购的那些奢侈品,也开始关注唐顿的佣人,佃户,小镇上的手工艺从业者,以及小店铺的收入水平。
    她是唐顿的二小姐,询问这些,没人会刻意隐瞒。
    因此她清楚意识到,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每个人的生活又有多辛苦。
    拿她习以为常的女仆来举例,安娜父亲去世很早,小时候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到十几岁,在姨妈的推荐下,来到唐顿当女仆。
    那时她只是最低阶的女仆,工作和黛西差不多,收拾一些杂物,清洗主人的衣服,虽然唐顿主人和善,愿意让她们用热水洗衣,冬天也不会太冷,可整年手指都泡在水里,泛白水肿是难免的。
    那一年,她每周的薪水只有十二先令,由于包吃住,女仆服饰也有,可以全部省下来,一年也才不到三十镑。可人怎么可能不花销呢,其他衣服和日常用品总是需要的,因此一年能有二十镑,都是她单身无负累的缘故。
    低等女仆干了两年,安娜的忠诚勤劳受到女管家认可,提拔为二等女仆,打扫整座宅子,薪水涨了点,并不多,一年三十二镑,只是工作内容轻松了些。
    之后她妈妈突然生病,来势汹汹,需要至少一百英镑住院,得知情况后,唐顿主人允许预支三年工资,加上她之前积攒的,终于让母亲有机会治好,可一次耗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三年工资。
    好在她逐渐升任女仆领班,受到小姐们认可,薪水再次上涨,但再涨也没超过女管家一年四十镑。
    如今安娜已经工作七年,存款相当有限,不到一百镑,这些钱养一个家庭的话,顶多支撑两到三年。
    她是因为母亲意外生病,才造成如此境地。可人哪有不生病的,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疾病,区别在于严不严重。
    一旦严重,几乎相当于损失全部钱财加失业,和等死也没什么区别了。
    伊迪丝又去询问了修斯太太,她一直在唐顿从女仆做到女管家,薪水一直在涨,却很少为自己添置贵重物品,加上单身没有亲人,所有的钱都攒起来,也不过五百镑罢了。
    唐顿会为这些服务了一辈子的人养老,可如果出现意外,他们需要自己养老呢,五百镑又能生活几年?
    关键这年头,男仆女仆还是比较体面且工资高的工作,很多人达不到他们的水平。
    伊迪丝询问过,马夫的周新是一镑,一来工作繁重,二来需要一定技术,马匹金贵可不好伺候。
    马车夫是十五个先令,无论天气冷暖,刮风下雨,都必须要在车厢外驾车。
    木匠有手艺,但也只有十五个先令,铁匠好一点,差不多一镑。
    镇上的店铺经营的好,收益在二十镑到三十镑,听着很不错,但要扣除房租,成本和人工费。
    店铺里的活计有高有低,基本在一镑以下。
    而农民得看地里的收益,按年计算,一年在20镑到30镑之间,不过他们可留下一部分农副产品,吃喝不成问题。自耕农会比佃户好一些,收益多,且不用承担地主家额外劳动。
    如此看下来,除了经商的人,基本很少有周薪超过一镑的,也就是一年不超过五十镑。
    且他们还要支付生活中的各种花销,又能有多少钱,应对意外,疾病,以及年老后的养老问题?
    如此,怎么能不节省着用钱呢,多省出一便士,都是对未来负责。
    统计完,伊迪丝陷入深深的迷茫,就目前这种状况,她要怎么开店赚钱呢?真的能赚到钱吗?
    还有……赚他们的钱是不是太不道德了?
    这个问题回荡在她心间,似乎生出赚钱的想法,就是伸出恶魔的爪子,在引诱那些可怜人放纵生命,沉沦享受。
    沉默了两天,她又暗搓搓询问了些人,“你觉得镇上那家铁器铺怎么样?”
    “哦,老杰森那个贪婪鬼,一副铁具要了我两镑,他怎么不去抢!见鬼,要不是他收益还行,谁要买他的东西。”
    “你觉得卢卡森面包店如何?”
    “他们就是黑心商人,一块黑面包竟然卖三个便士,也不想想值不值这个价。”
    “那家流动书店呢?”
    “哦,它还不错,有一些有趣的书籍报刊,可老板是个吝啬鬼,限定每本书只能借一周,上周我小女儿不过不小心弄破一个角,又不影响,竟然扣了我三个便士。”
    “……”凡是被问到的店,无一例外被骂黑心,似乎所有人都对那些店铺主人感到不满。
    伊迪丝想到以后也会有人这么在背后议论,不由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