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8章

      路上,坐副驾的钱达利回过头来:“清漪阿姨的墓碑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重新刻好了,抹掉了你爸的名字,只写了你、嫂子和两个孩子的名儿,你爸知道了,会不会有意见?”
    梁正烽不在乎梁易初的态度:“他的名字没资格出现在上面。”
    钱达利劝道:“你后面不是还要办房产过户吗?我觉得,你可以稍微示软,先把原来的房契地契拿到手再说。”
    其他事可能还可以商量,唯独涉及到他母亲的,梁正烽不可能示弱:“我不会去求他,我问过人了,没有房契地契也有办法办手续,就是比较麻烦,要费点时间。”
    毕竟是人家父子之间的事,钱利达不好再劝。
    到了春山墓园,梁正烽办完手续就去妈妈所在的石景墓园迁坟。
    万清漪原本的墓地是梁家花钱建的,当时为了堵别人的嘴,选的是最好位置,最好墓碑。
    墓地周围因为定期有工作人员清理杂草,所以看着也还干净。
    但入葬二十多年,墓碑后面的坟地已经开裂,梁家也没找人来修葺。
    苏月禾跟梁正烽一起站在墓前,诚心对着爱人的母亲,鞠躬拜了三拜。
    她看过万清漪的照片,隔着时空,都能感受到她的内秀和一股子的书卷气。
    就是可惜,这么优秀的人,遇人不淑。
    梁正烽在心中默念:“妈,我带着您的儿媳苏月禾来看您了,儿子不孝,让您在此孤独长眠二十多年,我马上就带您去跟阿公和婆婆相聚,很快,你们就能见面了。”
    钱达利提前找好了帮忙办事的人来迁坟,墓园管理处的老头站在一旁监督着。
    等待的时候,苏月禾问管理处的人:“我妈的墓地,平时有人来扫墓吗?”
    管理处老头笑道:“每年清明都会有两拨人来扫墓的。”
    一拨是梁正烽委托的人,另外一拨应该是梁家人,因为梁家二儿子也葬在这里,应该每年清明都会一起祭扫。
    那老头又道:“墓主人的女儿除了清明来之外,中元节和重阳节也会来。”
    墓主人的女儿?梁正烽猜测应该是梁馨月,他问:“那人眼角是不是有颗红痣的?”
    老头想了想:“好像是,每年都来,从十多岁开始,到现在应该也有三十了。这个女儿还是挺孝顺的,以前每次来还会哭,这几年好多了,不哭了,就送上一束花,或者一个苹果。”
    “她为什么哭?”梁正烽不解,当年对于他母亲的离世,在他印象里,蔡鸣凤和梁馨月母女都挺冷漠的,梁馨月都没来参加他母亲的葬礼。
    管理处老头:“我也不知道啊,以前隐隐约约听她哭的时候,说什么对不起,她不是故意的。”
    对不起,她不是故意的……
    梁正烽疑惑起来,梁馨月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她不是故意的,这话什么意思?
    苏月禾问梁正烽:“谁啊?”
    梁正烽小声道:“梁馨月。”
    苏月禾也很意外,怎么一个小三的女儿跑来这里哭。
    但有外人在,当下两人也没说什么,迁坟过程很顺利,上午就完成了。
    中午回到招待所,苏月禾给闹闹穿上小西装,给萱萱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并叮嘱他们:“等会儿我们要去祭拜你们的奶奶和太爷爷太奶奶,去到墓园不能乱说话,知道吗?”
    两个孩子不懂什么是祭拜,闹闹好奇:“奶奶也在北京吗?”
    他以为庄顺兰也来了。
    苏月禾解释:“这个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她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我们今天就是要祭拜她。”
    闹闹满脸天真地问:“我能看见她吗?”
    梁正烽走前来摸了摸儿子的头,并把有万清漪照片的怀表打开给他看:“这就是爸爸的妈妈,你可以记住她的样子。”
    “宝宝也要看。”还没穿好鞋子的萱萱凑过来。
    “爸爸,为什么你的妈妈那么年轻。”
    这个问题……苏月禾帮他回答:“因为这是照片啊,是你们奶奶年轻的时候拍的,如果她还活着,现在也五十多了。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吧。”
    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到春山墓园,先祭拜梁正烽的外公外婆,之后再拜他的母亲。
    等一切仪式都结束之后,晚上他们在饭店宴请梁正烽外公的老部下以及钱达利等人。
    吃了晚饭,因为饭店距离招待所比较近,他们是走路回去的。
    快到招待所的时候,经过一个公园,遇见了四妹和庄铁华站在路边吃雪糕看街边的武术表演。
    四妹先跟苏月禾对上了眼:“大姐!大姐夫!”
    庄铁华也回过头,叫了一声:“苏禾姐。”
    苏月禾走前去:“你们怎么在这儿?三妹呢?”
    “她和娇姐小高先回去了。”
    闹闹看见四妹,小跑过来:“姑姑、表叔,你们看什么?我也要看。”
    四妹把吃着的雪糕递给了庄铁华,“我们看武术表演,我抱你起来看。”
    说着四妹把闹闹抱起来,越过围观的人群,去看表演。
    苏月禾看向旁边站着的庄铁华,庄铁华一手拿着四妹的雪糕,一手把嘴里的雪糕拿下来,他有点不自在地道:“苏禾姐,你们要吃雪糕吗?我去买。”
    苏月禾笑道:“不用,我们刚吃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