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49章

      “是荀恽手书么?”
    “署名是荀恽,但我们对比过笔迹,有些不太对。从行文习惯来说,也有些奇怪,像是有人刻意模仿,可能是荀恽的弟子代笔。可是如此重要的文书,荀长史应该没有让人代笔的可能。”
    刘协眼神微缩。
    荀恽虽然聪明,身边也有忠诚的亲卫,可是轲比能也不是善茬。如果两人起了冲突,荀恽未必能占便宜。
    当初安排荀恽西行,现在看来有些草率了。
    “西域都护府有什么意见?”
    “西域都护府说,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来看,贵霜最近内乱频生,的确有人曾向大汉求援。西域都护府兵力有限,又没有诏书,所以没有答应。轲比能刚到葱岭以西,就想和贵霜人结盟,怕是有反客为主之意。”
    “鲸吞贵霜,鸠占雀巢?”
    “有这个可能。据说贵霜人和匈奴人很像,都以游牧为生,吞并起来并不难。贵霜内乱,总会有人想引他为援,想借他之力击败对手。”
    刘协冷笑一声,捏了捏手指。
    第七百七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
    “还有……”庞统收起公文夹。“荀谌今天一早离开了太学,向东去了。”
    “这么快就走啦。”刘协感叹道。
    “知其不可为,趁早抽身。”庞统笑了笑。“现在还不是为陛下效力的最佳时机,待价而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刘协没接庞统的话题。
    荀谌想什么,他大致也猜得到。他在河东待了那么久,不可能对新政一无所知。到长安来,也不是为了阻止新政——他知道阻止不了——只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守住既得利益。
    为荀家自己,更为以汝颍人为代表的士大夫。
    荀家的前程其实是不用担心的,但他不能轻易的背叛士大夫阶层,否则名声就坏了。
    “他回冀州之后,袁谭会降吗?”
    “有可能。”庞统轻声说道:“袁绍已经老了,袁谭还年轻。”
    刘协转头看了庞统一眼,哑然失笑。
    庞统总是能一针见血,一点面子也不留。
    “毛玠呢,在同文馆?”
    “不在。荀谌租的房子太贵了,他承担不起,而且他的妻子在书坊做事,每天回城也不方便,所以今天去城南重新找住处,两人都方便些。不过,他大概会失望的。”
    刘协有些头疼。
    随着各地的上计吏和贤良文学陆续到在长安,太学附近的房子不够用了,连周边的房租也贵了起来,甚至比城里还要贵。
    城南的房价好一点,但还是比城中更贵。
    相比之下,反倒是长安城中的房价稍微便宜一些,真正贵的也就是未央宫北门外的那一片。因为靠着未央宫,离三公府也近,成了官员们最愿意选择的住处,价格也水涨船高。
    其他地方则无人问津。如果肯花心思,甚至能找到无主的房子,收拾一下就可以住进去,连租金都不用付。
    毛玠初来长安,不了解情况,想当然的以为城里的房价都一样贵,城外会便宜一些。
    毛玠是个君子,但他不懂经济,也不懂人性,也低估了长安的残破程度。
    他建议曹操屯田,只是出于常理推论,并不代表他真的有经济思维。
    这样的人,还是让他去做学问吧。以朝廷当前的条件,等他入了职,领到俸禄,一家人的温饱应该还是能解决的。
    “请太尉来。”
    “唯。”
    ——
    贾诩很快来到宫中,看完轲比能的奏疏之后,他抚着胡须,眉宇间有一丝担忧。
    “陛下,如果有事,只怕无可挽回了。”
    刘协点点头,随即又说道:“以轲比能的性格,不至于如此激烈。我估计他只是假冒荀恽的名义上书,说些对自己有利的话罢了。就算他和贵霜结盟,也需要借我大汉的军威。杀荀恽,与大汉决裂,不符合他当前的利益。”
    “但愿如此。那陛下的意思是……让西域都护府安排人去看看?”
    “其实我更想亲自去看看。”
    贾诩的脸色登时变了。“臣以为不可。”
    刘协笑着摆摆手,示意贾诩不必着急。他也清楚这不现实,万里远征,不是一件小事,大汉也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
    就目前而言,推行新政,完成真正的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相比之下,万里之外的贵霜无足轻重。
    为了荀恽一个人,也不值得。
    别说贾诩,就算荀彧在这里,也会坚决反对。
    “请太尉来,是想商量一下明年的安排。”刘协说道:“抚军大将军在关东护堤防汛,效果还是不错的,沿途的百姓为之称道。军中士气也可用,明年或许可以有所行动。”
    贾诩松了一口气。“臣建议陛下可以巡狩荆州。”
    “逼降刘表?”
    “是的,军心、民意可用,稍微逼一逼,或许荆州可下。刘表身为宗室,又是党人名士,若到朝廷任职,为陛下效劳,也许会对山东有所触动。然后越桐柏山,巡狩中原,尤其是试行度田的庐江、九江,也能让中原百姓知陛下爱民之心。”
    刘协想了想,觉得可行。
    祢衡提议取消州牧,恢复刺史的职责,眼下还没有定论,只是放出风声。在山东州郡割据的现实面前,公卿大臣都清楚罢州牧是迟早的事,只是担心推行太急,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