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58章

      这三百万亩田地一旦到了秋天丰收的时候,整个龙头镇都将变的无比富足,有吃不完的粮食,收不完的棉花。
    但龙头伍的人依然还在不断的开垦田地,今年来不及种也是没有关系,可以明年再种,反正河中地区的土地多的是。
    两条大河流所形成的冲积地区,非常的宽阔、平坦、肥沃,整个庞大的河中地区,因为刘晋所执行的清扫政策,所有的部族都被明军无情的清扫干净,要么迁移出河中地区,要么就被屠戮的干干净净。
    所以整个河中地区全部落入大明的手中,并且只有大明的百万移民。
    百万移民听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每一万人编为一伍,也就是一百伍,分布在整个广袤的河中地区就显得非常稀了,每一伍能够拥有的土地都非常的广阔,随便开垦,开出来多少都是你的。
    除此之外,除了这肥沃的土地,每一伍都还有配套的牧场,蓄养了大量的牛羊和马匹,河中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半耕种、半游牧的状态,靠近河流的地区是上好的农业区,远离河流的地区则是上好的牧场。
    依靠来自四周高原地区的雪山融水,河中地区是整个中亚地区最肥沃、最膏肥的地方。
    不过因此也是受到了四方部族的虎视眈眈,北面的哈萨克汗国,西面的奥斯曼帝国、南面的波斯萨法维帝国,还有刚刚崛起的昔班尼汗国都对河中地区虎视眈眈。
    这是一块真正的肥沃之地。
    夺取了河中地区不仅仅意味着夺取了一个巨大的粮仓,同样也是意味着夺取一块极其富饶、肥沃的牧场。
    要粮食有粮食,要战马有战马,整个中亚地区,这样的地方可不多。
    在以前的时候,河中地区那是被各方实力所瓜分的,北面的哈萨克汗国抢占了一部分用来放牧,东边的察合台汗国又占据了一部分,东南的昔班尼汗国也是占据了撒马尔罕等地区,南面的波斯人也占据一部分,西边的帖木儿汗国原本是以河中地区为主,现在却是被迫西迁,同样对此耿耿于怀,难忘河中地区的富饶。
    还有从西边这边不断往东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同样也是看上了富饶的河中地区,可以说大明占据了河中地区,几乎是一下子就成了四方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样的肥肉谁都想吃,偏偏现在到了大明的嘴里面。
    不过大明的强大也是让四方忌惮无比。
    去年冬天,刘晋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所到之处,杀戮无数,横扫西域大大小小的部族,灭了察合台汗国、吐鲁番汗国,重创了强盛起来的昔班尼汗国,将撒马尔罕都给打下来了。
    北面还打击了蒙古瓦剌诸部,又狠狠的教训了哈萨克汗国,依靠强大的武力扫荡河中地区,逼迫河中地区的无数部族离开了富饶的河中地区。
    然而谁都不会轻易放弃河中这块沃土,时刻都在准备着再次从大明人的手中抢走这片肥沃的土地。
    对此,刘晋也是相当的清楚。
    移民到西域和河中地区的所有移民都是集中生活在一起,每一万人编为一伍,以伍成立一个镇,平时的时候,大家耕种、放牧,闲暇时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一旦有外敌入侵,以伍为单位,以镇为据点进行作战和应对。
    他们不需要杀敌多少,只需要守住城镇,等待驻守河中地区明军的到来即可,以此来保证大明移民的安全,同时也是稳固大明在河中地区的统治。
    此时,整个龙头镇一片祥和,整个龙头伍的人都在忙着建设自己的家园,开垦田地、建设房屋、放牧牛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每一个人都刘大胆一样,都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园,努力的经营这里的一切。
    然而在距离龙头镇三十里之外的一处荒野之中,一支五千人的哈萨克汗国骑兵正在朝着龙头镇这边急速的奔来。
    战马奔腾,马背上的哈萨克骑兵一个个都兴奋无比,终于可以报复大明人,终于可以去洗劫富饶的大明人了。
    自从得知明军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回阿尔泰山以北对付蒙古瓦剌残部之后,哈萨克汗国这边就开始蠢蠢欲动。
    河中地区实在是太重要了,哈萨克汗国觊觎这块沃土也不是一两年了,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渗透这里,进入这里,想要独占这块肥沃的土地。
    却是没想到去年的时候,刘晋西征沉重的打击了哈萨克人,不仅仅在西域这里,哈萨克人的部族遭到了重创和打击,在河中地区,更是被全部驱逐出去,彻底的失去了这块肥沃的土地。
    对此,哈萨克汗国的穆伦德克汗也是耿耿于怀,他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此时的哈萨克汗国又正是实力扩张、强盛的时期。
    他联手察合台汗国的马合木可汗打击过昔班尼汗,也曾出兵攻打过帖木儿汗国,在他统治期间的哈萨克汗国领土都在持续不停的扩张,怎么能够忍受大明人强势的占领河中地区。
    只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澳国公杨云奉刘晋之命出兵哈萨克汗国,也是让哈萨克汗国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明军的强大和可怕。
    身为马背上民族的哈萨克汗国,他们在骑兵的对决上竟然完败于大明骑兵,几次交战,哈萨克汗国都大败而归,不得不彻底的放弃河中地区,甚至于连和河中地区相连的部分草原都落入了大明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