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69章

      现在这个人头只要给了李际春,那么崇祯在如此硬核的功劳之下,势必会狂喜过甚,宽宥他之前的一切过错,官升一级也说不定。
    所以李际春这时结巴了——他之前最好的预期,也不过是从穿越众这里“匀”两三百个普通鞑兵的人头过来,这就足以保证他官复原职了。
    “呵呵。”看到李际春结巴的样子,堂上几个穿越众都笑了起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彻底,这是之前大家商量好针对李际春的态度。反正手头的资源足够,把“战友”捧高一点何乐而不为?
    “臣在攻打永平之际,城里降将李际春于危急时刻暴起伤人,杀西门鞑子二百人,里应外合,引臣入城,永平城遂得破。”
    听到张中琪口中念出的这段话,李际春瞬间意识到,这是以曹总兵的口吻,写给皇帝奏章上的文字,是替他安排功劳。
    看到李际春哆嗦着嘴巴不知说什么,张中琪又微笑着讲出了另一段故事:“三屯营遇硕托部……苦战得胜……硕托逃命……于无名峡遇李际春……大战八十回合……回马枪……斩下人头!”
    摇头晃脑讲完这一段后,张中琪总结道:“估摸着皇上也是个爱听段子的,这一回,咱奏章就这么写,看看皇上一高兴,能赏你点什么。”
    就在这时,大堂门外传来一声长笑:“不错不错,这段子水平高,有郭德纲的味道!”
    说话之人手提马鞭,满头大汗,一身大红官袍,自然是曹总兵本人驾到了!
    昨天收到从永平发来的电报后,张冬东立刻从天津出发,一路上不停换马连夜赶路,终于在今天午后,跑完了200华里路程,赶到了三屯营。
    “哈哈,曹大人来得正是时候。”
    见张冬东进门,穿越众纷纷起身行礼。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蹿过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曹大人面前:“卑职李际春叩谢大人救命之恩!大人待卑职恩同再造,今后但有差遣,卑职万死不辞!”
    说到这里,李参将连连在地上磕头,直到众人七手八脚地将他拉了起来。
    看着这位一脸激动的中年人,张冬东同志赶紧摆出已经修炼至大成的领导姿态,嘘寒问暖,安慰承诺了一番。总之,从今天起大家就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了,有我老曹的一口,就有你老李的一口!
    ……
    就在大堂里上演着一出温暖人心的剧目时,外间搅局的来了:“报告,有大批兵马在靠近城下!”
    “哦?看来是马回回来了。”
    “也有可能是老孙。”
    “走走走,出去一看便知!”
    说到这里,一帮人从正堂出来,上马往南城门方向而去。
    下一刻,还没等穿越众来到城下,南城头上就响起了大伙熟悉的排枪声。
    “不好,难道是另外一股鞑子?”
    想到这里,穿越众赶紧快马加鞭,疾驰而去。
    第460节 真理
    就在曹总兵一行人钻出山口,骑马进入三屯营后不久。
    近卫营的杨二,不,杨威利副连长,此刻正站在南城墙的望楼上,举着手中的八倍蔡司望远镜,左右观察着山路。
    不知不觉间,当年的小贼二十岁了。在古代,很都人在这个年纪都已经成家立业身为人父。而此刻,穿着一身棉大衣,仪容挺拔的杨威利,同样卸掉了所有跳脱和青涩,成为了一个威严刚毅的军人。
    在不久前,正午时分发生的最后一场战斗中,杨威利身为城头守军一员,也是弹无虚发,打死打伤了不少跑路中的鞑子。
    战斗结束后,守军终于迎来了从永平方向过来的大部队,顺便还有刚才从城下跑掉的贝勒爷一行。
    这时候,城头守军有一部分士兵下去休整了,连长在去汇报之前,将指挥权转交到了杨威利这里。
    就在杨威利接过指挥权后不久,他从望远镜镜片里,看到了从西边山角转出来的大队骑兵。
    再仔细一看,这些骑兵都是明军装束,高举的旗号上,官衔那一面由于字小看不清,但是另一面上,斗大一个“左”字明晃晃亮了出来。
    发现有大股兵马接近,作为城头值班连长的杨威利,一边命人用步话机联络总兵府内的穿越众,一边密切注视着新来军马。
    从西边的山脚拐过来后,沿着山道再直走四百多米,就到了三屯营城前的死亡之路。
    此刻的死亡之路上,密密麻麻皆是鞑子留下的人尸马尸,总数至少有一千五六百人。短短不到一里长的路面,已经全部被尸体覆盖,黑褐色的鲜血流出来铺满了道路两旁,甚至形成了一片片的血泊。
    正在尸体堆中忙碌的,是一百来号从天津带来的,穿着普通明人服色的劳工。
    这些人的任务,第一步自然是割人头了,顺便给还没死透的鞑子来一刀。
    大队明军是保持着一个警戒姿态来到近前的。毕竟之前刚刚被鞑子杀得大败而退,好不容易休整完毕,鼓起勇气再一次深入山道,有点战战兢兢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到了地头后,所有骑兵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好几堆放在路旁的鞑子人头。
    那泛着青光的头皮,死鱼般的眼神,以及熟悉的面貌——就在不久前,正是这些人头,满脸凶恶得将弟兄们杀退,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