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4章

      黄昏心志坚定。
    穿越以来,一直逆来顺受,总是后发制人,这一次轮到自己先发制人,建立威信,要不然他们还不知道我黄昏有几只眼。
    对赛哈智道:“行吧,你再去巡检一遍,看是否有遗漏之处,我去找娑秋娜,到时候乌尔莎等十一个死士,也得毫无保留了。”
    赛哈智颔首,这事确实不敢马虎,任何一个程序出错,后果都难以承受。
    黄昏重新回到院子里,找到正在吃早食的娑秋娜,在她旁边坐下,笑道:“商量个事。”
    娑秋娜唔了声。
    黄昏单刀直入,道:“你被逼离开应天,这是一着无厘手,是多方势力都没意料到的事情,在出城来找你的时候,因为吹牛太大,导致欺君了,所以我在路上等过陛下的旨意,期间得到一个消息:陛下把大皇子殿下从顺天召回来了,意味着立储就是今年的事情。我仔细思考过,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朱高煦和纪纲应该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应该会动用五军都督府的关系来盐官镇杀你我等人,再伪造成意外现场,而我也有此意,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让五军都督府在陛下那里失去信任,从而为大殿下的立储创造机会,所以这一次我们必须赢,死再多的人都在所不惜。”
    娑秋娜有点茫然,“好复杂啊。”
    黄昏无语,就你这脑袋,竟然曾经还妄想掌控大明朝臣,谁给你的勇气。
    无奈的道:“简单直接一点,盐官镇会有一场围剿和反围剿,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计划,若是有意料之外,那就搞定来人,然后把尸体摆到午门去,让陛下和五军都督府的国公们看看,就这么简单。”
    娑秋娜弱弱的道:“你觉得他们会来多少人?”
    黄昏握拳,伸一指。
    娑秋娜长吁了口气,“才一百,应该不难……的吧?”
    黄昏摇头,“我估计至少一千,而且来的这一千人,应该是空饷名额,所以到时候这一千多尸体摆到午门之后,杭州这边的卫所会有一场大清洗,按照我的预估,死亡人数还会增加一两成!”
    吃空饷的军官都会被朱棣清洗掉。
    而丘福、朱能的五军都督府,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可能会重新洗牌,自己就可以借机会趁机把大舅哥送进去。
    五军都督府,还是需要制衡。
    娑秋娜瞠目结舌,“这不是就是一场叛乱?”
    黄昏摇头。
    区区一千多人的战事,对大明而言,算个铲铲的叛乱,以为大明是你们西域那些小国家么,娑秋娜你果然还是太嫩了。
    娑秋娜凝重的点头,“我会让乌尔莎等人全力保护你。”
    黄昏咧嘴一笑,“保护什么?”
    娑秋娜不懂了,“那你要我做什么?”
    黄昏低声说了几句。
    娑秋娜愣住,由衷叹道:“你这个人太可怕了!”
    幸亏我们不是敌人。
    第439章 再次起飞的朱高燧
    朱棣病了。
    整日里被陈瑛等一众人吵来吵去,朱棣索性称病,一应事宜交由内阁议政之后,再让有兼国经验的三殿下朱高燧来决政,若有重大事情,送递御榻之前,由朱棣决断。
    一律不见外臣。
    就连朱高燧都只能让狗儿送章折进去,而无法见朱棣的面。
    用狗儿的话来说,陛下这病蹊跷,怕传染给殿下。
    朝野臣子心里明镜着。
    陛下这是烦了。
    近来忧愁的事情确实比较多,应天这边陈瑛逮着朱棣疯咬黄昏,胡濙回来了一次,五军都督府在询问北方镇边大军的换防,顺天行部尚书郭资一天几封章折请示各种事情,总要提几句一个人忙不过行部的事情来……
    朱棣忙成了狗。
    何况还要操心儿子因为立侧妃惹出来的一堆事情。
    换谁都烦。
    索性装病,躲在后宫处理重要大事,不见其他臣子,眼不见心不烦。
    但朱棣这一病却释放出一个不好的讯息。
    陛下生病,按理说兼国理政的应该让二殿下朱高煦来,但陛下却选择了三殿下朱高燧,这是否说明立储人选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三殿下已经超过二殿下了?
    可大家又明白,论实力论声望,二殿下最盛。
    如果朱高炽不是因为占着嫡长子的优势,立储人选早就不该有争论的。
    于是大家茫然了。
    谁都都不知道陛下到底要立谁为储君,而这种事又不敢去问——立储的事情,没有绝对安全的身份和地位,还是不要公然站队的好。
    比如当年写了满江红的那位大宋英雄,有资料显示,他的死因之一,也是因为参与了立储之事,可想而知这件事对天子而言是何等的忌讳。
    最直接的例子:建初寺的太子少师姚广孝。
    这位身份地位够吧?
    你看关于立储,他说过一句话没有。
    一句都没有!
    朝野茫然,当事人心态不一。
    比如朱高燧,在得知父皇病后,兼国理政竟然是自己的那一刹那,坐在王府书房里正在议事的他笑得嘴巴都裂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现在父皇心中,我朱高燧比他朱高煦更值得信任。
    一直以来,朝中立储的声音在暗里角落里从没断过,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文臣几乎清一色的拥戴朱高炽,武将亦是大多支持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