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33章

      朱棣心情愉悦,“当然要回顺天,不,回应天!”
    今年打下鞑靼,四夷震慑,是以春节的时候必然是万邦来朝,如此光耀时刻,自己这个当天子的当然不能错过。
    但在回应天之前,事情很多很多。
    比如鞑靼降卒的处置,神机营是否常驻草原,粮草问题,以及其边军和京营是否需要开回关内的问题,都需要和众多臣工商议之后施行。
    又道:“黄昏,你觉得朕从关内迁民来这边如何?”
    黄昏摇头,“这行不通,迁民过来吃什么,也放牧么?那么谁愿意过来,有好好的土地不种,过来放牧,没人是傻子啊。”
    放牧能吃饱饭,漠北这边也不会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顽疾了。
    朱棣略有发愁,“那如何长久解决这个问题?”
    不能彻底解决,那么大明的布政司就和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落个一样的下场,最终和关内失去联系而彻底失去掌控力。
    黄昏早就有了计划,“交给微臣便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武器是绝对不可能失败的。”
    朱棣眼睛一亮,“钱?”
    黄昏点头,“当草原儿郎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南下就能吃饱喝足,生活水平还能不断提高,谁愿意去打仗啊,所以陛下只管放心,给微臣几年,还你一个无比巨大的马场!”
    朱棣愣了下,“你想来草原这边常驻?”
    黄昏毫不隐藏,“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这边,一两年罢,最多三年,等这边确定没有隐患了,微臣还是要回应天。”
    朱棣犹豫了。
    交趾那边,因为高贤宁的缘故,也算是被黄昏触及到的势力,如果连漠北草原也成了黄昏的势力——老子这觉就睡不香了!
    黄昏也清楚,自己要想成为北境之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能急功近利。
    笑道:“陛下您再思考一二,此事不急,就算陛下不把微臣留在草原,但草原这边的事情,还请陛下尽听微臣的建策,届时自可这片能征善战的土地变成能歌善舞的天堂。”
    这话……
    朱棣忍不住乐了,笑道:“能歌善舞?亏你说得出,这要是那群汉子听了,怕是要和你打一场才会罢休,也罢,那你先回去歇着罢,朕要去见本雅失里。”
    第725章 没有麻辣火锅的穿越是没有灵魂的!
    黄昏回去,并没有睡下,而是开始准备晚上的火锅。
    忙碌了一下午,临近傍晚时分,才把所有的备菜和火锅料炒出来——当然不如后世火锅底料那么完美,毕竟材料有限,但因为有花椒和辣椒,也算有了灵魂。
    准备了四桌。
    他、朱棣、金忠、徐辉祖、狗儿一桌。
    乌尔莎,娑秋娜,穆罕穆拉,卡西丽,权氏,小宝庆一桌。
    其余八个西域女子共两桌。
    有朱棣在,自然不差新鲜的蔬菜,也不缺材质最上等的牛羊肉,且把桌子搬到了外面,免得吃完之后帐篷里一股火锅味。
    金忠和徐辉祖先来。
    徐辉祖带了马奶酒,不过朱棣也带了好酒来,不仅如此,朱棣还带了个草原汉子,长相略有清秀——只是相对于马背男儿而言。
    和黄昏他们比起来,还是显得魁梧且男子气概十足。
    本雅失里。
    跟在朱棣后面,很是拘谨。
    朱棣其实很有点不解,不知道今夜的火锅盛宴黄昏为什么要请本雅失里——一个俘虏而已,对他的处置问题,朱棣其实一直很头疼。
    马哈丹死后,本雅失里就是鞑靼的第一勇士。
    放了吧,这人很容易聚集部众。
    杀了吧,又觉得可惜,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傀儡人选。
    朱棣到后一看,好家伙,黄昏这小子是把他的西院给搬到草原来了,乌尔莎和穆罕穆拉就不说了,现在成了黄昏的贴身死士,真的负距离贴身的那种。
    娑秋娜竟然愿意来草原,也是意外。
    不过朱棣并不在意娑秋娜,反正从始至终,他就没想过要把娑秋娜留在皇宫里,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初的那些事,他只是好奇那个穿着朝鲜服饰的女子。
    朱棣到来,所有人行礼。
    朱棣免礼。
    于是权氏第一次看见大明天子,心里情绪极其复杂,更多的还是庆幸,不从权势上来看,这大明天子真没大官人好看。
    妞儿爱俏。
    权氏也是个年轻小姑娘,在没接触到大明皇宫那极度的奢侈下,内心深处更希望的还是郎才女貌的爱情。
    所以社会是个染缸。
    如果权氏从小就生活在朝鲜的王宫里,那么几乎不用考虑,她肯定会怨恨黄昏把她挑走了,但是现在么,她万分庆幸。
    朱棣悄悄拉了黄昏一下,低声问道:“那女子……”
    黄昏点头,“陛下您给微臣的。”
    朱棣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早知道有这么好看的,当初就不该那么大方了。
    黄昏又乐道:“陛下后悔了?没必要的,这一次朝鲜一共送了十五个过来,权氏只是中等姿色,剩下十四个女子之中,有三四个姿色犹在其上,只等纪纲那边审查之后送到皇宫,陛下回去了就能见着。”
    先给纪纲挖个坑。
    到时候朱棣回去一看,发现剩下的女子之中,姿色和权氏不相上下的就吕氏一人,然后就会怀疑纪纲在这里面动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