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83章

      于是分成两队,各奔繁华处。
    这边,朱棣两口子并肩而立,左右各一个孩子,豆芽在左边跟随着朱棣,豆苗在右边跟随着徐皇后——至于豆角,生母的卡西丽,没有这种好事。
    所以说,这个就是投胎有水平。
    豆芽和豆苗,只要他们老爹不谋逆造反,豆芽将来出仕不要太轻松,豆苗么,搞不好就会被破格封个郡主啥的。
    一路游玩。
    在徐皇后带着豆芽豆苗稍稍退后和徐妙锦等人走在一起时,黄昏知道,朱棣是有话要和自己说了,只得上前几步,跟在朱棣身后亦步亦趋。
    朱棣咳嗽一声,叹道:“永乐十四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已经十四年了。”
    十五六年前,自己还在猪圈里装疯卖傻。
    谁曾想到,十五六年后,自己的年号就用了十四年,而且还会更久。
    朱棣没打算换年号。
    学习老爹嘛。
    为什么要换年号?
    是因为君王当政期间,天下出现了不好的事情,为了讨个祥瑞,所以换年号,我朱棣章国期间,外扩未尝一败,内政四海清明,何须换年号。
    当然,这些年也有旱灾洪涝。
    不过大明国库有钱,臣子办事得力,所有的旱灾洪涝都没引起严重后果,尽管也被下层的官员贪墨了一些,但这是在朱棣能容忍的底线内。
    当官不赚钱,谁来当官?
    只要你办事。
    贪墨的话在朕的底线之上,那就一切好说。
    你没办法要求所有的臣子,都能成为长平范文端。
    黄昏也感触万千,“是啊,微臣也马上而立之年了,弹指一挥间,微臣的大明生涯马上就要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而微臣余下的岁月,也不算多了。”
    朱棣侧首,“大明生涯,十五年?”
    感情你小子不承认太祖时期是大明?
    你可以不承认朱允炆。
    但不承认太祖,那就是在找死。
    黄昏心里一咯噔,“微臣口误,请陛下恕罪,微臣只是觉得,永乐年间这十五年,才是我黄昏一生迄今为止岁月里,最有意义的年岁。”
    朱棣微微颔首,也没去追究了。
    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说道:“今天得到从亦力把里传过来的消息,纳黑失之罕打败失儿马黑麻,接收了大部分疆域,实力扩大不少。”
    黄昏精神一振,“把秃孛罗呢?”
    这是出征亦力把里的借口,把秃孛罗要是死了,开春之后还怎么师出有名,只要大明宣告出征亦力把里之前,把秃孛罗还活着就行。
    至于宣告之后,把秃孛罗死活都不重要了。
    就算纳黑失之罕杀了把秃孛罗然后告知大明,大明也可以耍无赖,甚至直接派出点人搞事,让纳黑失之罕的使臣过不了关西七卫。
    第1163章 西征,还得是爱卿你去!
    朱棣道:“还好,把秃孛罗的人跟在歪思部落,恐怕把秃孛罗也不傻,知道失儿马黑麻能丢汗位,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所以他选择了歪思。”
    黄昏暗暗凛然。
    把秃孛罗还是有点眼光和能力的,看出了谁才亦力把里的未来之王。
    确实,亦力把里这一段时期很混乱。
    如果不是因为大明如今的虎狼外扩,歪思会取代纳黑失之罕成为汗。
    但把秃孛罗的眼光和能力也就如此。
    他要是更聪慧,就不会去亦力把里,而是拼死突围去金帐汗国,到了亦力把里,把秃孛罗的下场几乎就已经注定了。
    除了死,没有其他可能。
    去金帐汗国才有可能苟活几年。
    黄昏松了口气,“那就好,不影响我们的西征,不过这事给咱们敲响了警钟,出征亦力把里的事情宜快不宜迟,迟则生变。”
    朱棣嗯道:“所以初二,朕会召集兵部、五军都督府高官,让他们将此事操作起来,然后在上元节宣布征讨亦力把里,而朕希望那一天,朕宣布的时候,大明雄师已经驻扎在关西七卫,随时可以越过国境,进入亦力把里作战。”
    黄昏哈哈一笑,“现在有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的办事效率也高,初二就布局,半个月的时间,再差的情况,先锋部队可以进入关西七卫,同时可以让太子朱瞻基殿下率领在瓦剌区域的兵力,以换防的理由提前入驻哈密卫。”
    打仗,只要有钱,什么都好办。
    朱棣咳嗽一声,“朕之前是想让老二去西征亦力把里的,不过现在亦力把里的形势变化复杂,老二又比较冲动,所以朕改了心思主意,想另换主帅人选。”
    黄昏心中一动,“靳荣如何?”
    知道朱棣是在征询自己意见。
    朱棣摇头,“靳荣算计太多,朕担心他不会全力征讨,如此一来,容易出纰漏,西征亦力把里不容有失,你也不希望看见西征出问题罢。”
    黄昏一甩脖子,“当然,微臣的平妻娑秋娜还在西域,十一个家姬都在那边,不赶紧打到西域去,就白白浪费她们在那边的经营了。”
    朱棣:“……”
    国家大事,你给老子扯什么儿女情长,你想念个锤子的娑秋娜。
    你是想念她们的娇躯。
    黄昏又道:“那就让陈洽?”
    永乐十四年,兵部尚书金忠去世,临死前举荐陈洽,于是陈洽当了一年的兵部尚书,不过陈洽有才,但在应天朝堂上,还是力有不逮,没能斗过另一个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