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03章

      透支官府的信用,伤害百姓对大秦的信心。
    得不偿失。
    大汉没在汉武帝手上玩崩,是因为生了个好儿子。
    杨峥可不想把烂摊子扔给下一代,下一代有下一代的使命。
    不过这事需要从长计议,在想法没有成熟之前,不宜在朝会上透露出来。
    “朕知矣,这两年偃兵息甲,休养生息,一统天下之事,暂且不论。”杨峥不再急躁。
    这些事急也没用。
    鲁芝松了口气。
    卫瓘则若有所思。
    索靖拱手道:“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殿中文武齐声道。
    接下来就是其他的琐事了。
    比如开田、增设牧场、抚恤阵亡和伤残的将士、升赏有功之人等等,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只等杨峥盖下印绶。
    第七百六十五章 仰慕
    建业城中,血流满地。
    虞氾、朱宣的人头被挂在城门之上,只有顾穆发现情况不妙,提前出城,逃回吴郡老家。
    一批又一批的小豪强被按在长街上。
    “斩!”
    长刀落下,人头滚滚。
    “生我者父母,活我者丞相也!”百姓眼中的仇恨逐渐演变成对钟会的感激。
    钟会走到哪里,哪里就跪下一片。
    以前他的名声只在士人中流传,现在则成了这座城池的救世主。
    “丞相!丞相!”
    无数人在高声呐喊着。
    是钟会把他们从刀锋下解救出来。
    是钟会帮他们报仇雪恨,让这座繁华的城池免于刀兵之祸。
    就算此时钟会宣布继皇帝位,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一些老者泪流满面。
    钟会连忙上前,一一扶起,“会无能,若能早些发现这些贼子的野心,也不会让尔等受如此大祸!”
    表情、动作、语气,全都炉火纯青。
    “丞相大恩,我等永世难忘!”百姓们越发的感动。
    站在钟会背后的陆凯则如坠冰窟。
    “大司马,请!”钟会朝陆凯做了个“请”的姿势。
    陆凯心中一颤,走在鲜血之中,有心想要求情,却怎么都开不了口。
    即便开口,钟会也一定不会答应。
    年幼的皇帝孙瑾望着满街的人头,拍手叫好,“杀的好,杀的好,这些贼子竟敢违逆朕,违逆丞相!”
    钟会则在一旁谦卑的拱手道:“陛下乃天子,不可人前失仪,当喜怒不形于色也,臣今日所为,情非得已,若不杀他们,来日他们就会杀臣,废掉陛下。”
    孙瑾立刻在御辇上正襟危坐,“丞相所言甚是。”
    陆凯长叹一声,“某明白了,阁下不是司马懿,也不是诸葛亮。”
    钟会笑道:“难道是董卓?”
    陆凯盯着他,“王莽!”
    王莽谦恭未篡时,一生真伪复谁知?
    跟王莽比,司马懿的篡位就显得太没有水平了。
    不费一兵一卒白得了汉家的天下。
    钟会笑道:“我就是我,既非王莽,亦非司马懿,那么陆家想清楚否,是要与某同舟共济,还是分道扬镳?”
    “陆家绝不做乱臣贼子!”陆凯维持着士人的风范。
    “看来大司马仍未看清天下大势。”钟会掏出一封信,递给陆凯。
    陆凯接过,看完之后,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眼中也聚集着怒火,信是写给陆抗的,以他的名义,他的字迹……
    “阁下所为,与司马懿洛水之誓何异?必为天下人唾弃!”
    “你错了,在下一片好意,既然陆氏犹豫不决,在下帮你们做出决断!江东乱了这么多年,不可同室操戈,陆幼节之名,仰慕已久,此次若能见上一面,瞻仰其风仪,不负平生也!”钟会仰头做出一脸陶醉状,从陆凯手中接过信,递给一旁的信使。
    建业向西的消息全都被钟会封锁。
    因此陆抗不知道建业发生了什么。
    信使翻身上马,勒转马头,向西狂奔而去。
    陆凯摇头道:“阁下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此雕虫小技,只怕瞒不过大将军。”
    “多谢大司马提醒,某一片诚心,只求一睹陆幼节之风采尔!”
    不到十日,这份信便出现在陆抗手中。
    不过陆抗却疑惑不已,“大司马令某于钟会夏口相聚,共谋攻打襄阳之事。”
    众将皆是一愣。
    陆家与钟会分庭抗礼,陆家据荆州,钟会据江东,几乎已经形成默契。
    这也最符合双方的利益。
    只要钟会别太过分,陆抗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江东的权臣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诸葛恪、孙峻、孙綝、张布、濮阳兴,一个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只凭我军,恐怕难以攻陷襄阳,大司马此举,倒也说得过去。”左奕道。
    吾彦道:“莫非大司马为钟会所制?才不得不写下此信?”
    “大司马节概梗梗,屡次直谏先帝,又岂是钟会所能趋势的?”陆抗思索着,忽然笑了起来,“某知矣,钟会书法名震天下,极擅长临摹他们笔迹,此信必出于他之手!”
    钟繇、钟会的书法都名震一时。
    钟会在江东多有著作,陆抗当然会关注这个对手,所以知道钟会的长处。
    再说钟会用此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