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7章

      以公告檄文的形式发布。
    赵桓强保官家皇妃、意欲弑父篡位。
    种师中专权跋扈,把持军权,陷害忠良。
    董启亮以下诸臣贪赃枉法,勾结盐商,杀人放火,无所不为。
    如果光是公告,未必能引起东京这么大的关注度。
    主要是这些檄文中详细列举了具体的罪证和事实的经过。
    其实旁得且不说,光是檄文中广泛公开的关于董启亮这些人富可敌国的亿万家资信息,以及某些权贵以贫贱平民幼童为“肛狗”、炮制“兽童”等这些骇人听闻的行径,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了潮水般高涨的同仇敌忾。
    所以,当某位说书先生镇木猛一拍,说出了第四十回的题目为《伏虎神将清君侧,大宋朝廷靖乾坤》时,又急吼吼宣布“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知道有多少愤怒的人群高呼唾骂起来——
    “清君侧!!”
    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啸呐喊声震云霄。
    距离马行街最近的东大营禁军大惊失色,不知内城出了何等茬子。
    而旋即,马蹄轰鸣之声震彻大地。
    从西角门、东角门、保康门、朱雀门、景龙门、封丘门等内城四周突然冲出各路身着紫衣的铁骑来,紫衣人越聚越多,在梁门处汇合,又很快如一道紫色洪流,涌向梁门附近的禁军西大营。
    无数道耀眼的火箭飞腾自城中飞起在云端炸响。
    与此同时,东京新宋门外的旷野上,突然军鼓擂动,守军视野中出现了一支一眼望不到边、身着细鳞铁甲的骑兵,以冷森森的三角冲阵闪电般直扑城门。
    守城禁军惶然惊惧。
    如此铁骑漫山遍野突兀而来,至少不会少于1万人。
    这般足以摧枯拉朽般的钢铁洪流,小小的一个新宋门如何能防得住,而此段,还没有拒马和护城河。
    喊杀声四起。
    东京震动。
    ……
    韩家。
    韩嘉彦和齐国命人紧闭府门,坐在堂上,环视此刻正心神不宁的韩家诸人。
    韩庭面色苍白,匆匆进堂报道:“回禀祖父、祖母大人,我妹夫,不,应该是渤海郡王反了!”
    虽然已经在意料之中,但齐国手里的茶盏还是噗嗤落地碎成两截。
    她的面色非常复杂。
    作为大宋皇族,她当然不愿意有人跳出来造赵宋的反。
    但作为韩家主母,韩嫣的祖母,她更不愿意韩家未来遭遇灭门之灾。
    韩嫣是王霖王妃,若是王霖被种师中和太子诛杀,韩家绝没有什么好下场。
    既是至亲又是姻亲,韩家与王家本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会有幸存一说。
    韩庭又急道:“新宋门被攻破,数万伏虎铁骑已经冲进外城,正赶往东角门外的禁军东大营,交战在即。”
    “而城中不知何时,渤海郡王已埋伏下万余虎神卫,突然举兵攻击西大营,此刻恐怕禁军西大营已经被拿下……至于妹夫本人,目前不知所踪。”
    韩嘉彦抚须凝叹。
    王霖果然不动则已,动则惊天动地!
    这番,若非王霖成功,就是韩家陪着王霖殉葬了!
    “调集全府护卫,守住门庭,听天由命吧。”
    齐国公主幽幽叹息:“但愿王霖能手下留情,少造一些杀孽,避免祸及百姓吧。我两百年皇宋基业……危矣!”
    韩庭忿忿不平道:“祖母大人,这都是太子与那种师中万般逼迫,他们若非想要诓骗妹夫进京、将其置之死地,妹夫又何至于造大宋的反?”
    齐国无语。
    还说什么呢。
    ……
    日暮西斜。
    喊杀声撼天动地,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滚滚而来的血气。
    官家赵佶,太子赵桓,与满朝文武大臣登临宫城明德门的城楼上。
    后面不远处的望乡楼上,更是拥挤满了心惊胆战的后宫嫔妃及还未长成的皇子皇女。
    赵佶浑身无力,躺在软榻上,闭着眼,一言不发。
    赵桓面色煞白,在董启亮等人的搀扶下怒视着王霖,颤声道:“王霖,你居然早有准备,你还敢说你没有反心么?”
    王霖奇道:“太子,你的脑回路实在是清奇,你们要引我入京杀我,还号称要灭我满门,那我还能坐以待毙,一点准备也没有?”
    赵桓一颗心终于彻底沉了下去。
    他硬着头皮冷笑道:“王霖,你纵有准备,纵将父皇、本宫和满朝大臣挟持作为人质,但东京城中尚有禁军三万,你绝无可能成事。”
    王霖嘴角晒然:“赵桓,你倚仗的这三万禁军不过乌合之众,在我两万伏虎铁骑之下,土鸡瓦狗尔。不信你看,最多一个时辰,东京便落在某手。”
    赵桓颓然垂首。
    种师中一死,他其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当朝众臣面色惊变,都将目光投在李纲和吴敏身上。
    若说此刻还能有人能劝说王霖收手的话,也非李纲和吴敏莫属了。
    李纲苍首微垂,面上更显苍老。
    他青筋暴跳的手扶住冰冷的城墙,摇头不语。
    吴敏咬了咬牙,上前抱拳道:“渤海郡王,此事错在朝廷和太子,种师中已死,若郡王能就此罢手,官家和太子均在,可赐渤海郡王丹书铁券免你全家死罪,准你青莱对朝廷听调不听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