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1章

      王府银行购买了大量的粮食,接着又向武威城开始转运粮草。
    火炮、炸药、手榴弹等武器装备,也开始向漠东草原上运输。
    除此之外,打赢了河西之战的大军,在休整完毕后也开始集结,向着漠东草原上集结。
    李炎所构建的这座战争机器,开始疯狂运转起来。
    在武威城的李泌也感觉到了气氛似乎紧张了起来。
    武威城变得更加的热闹,来往武威城的车辆也多了起来。
    李泌还能看到不少军人模样的人,在清晨集结,然后向着北面而行。
    李泌也向张天伦求证是不是河西要有大事发生,但是玩家们都已经被下了禁口令,不允许向土著透露大迂回战略的事情,所以张天伦只能装傻糊弄了李泌。
    但是李泌这样机敏的人,还是看出了张天伦话语中的前后矛盾,看来建宁王真的有大动作。
    难道建宁王要东进中原?
    一想到这里,李泌更加难安。
    见识到了河西繁华,李泌管中窥豹,自然也看到了建宁王的野心。
    这并不是建宁王个人的野心,而是整个陇右河西集团,自然会架着建宁王夺嫡的野心。
    任何一个政治集团,都不仅仅是领袖一个人的声音。
    臣下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推动着上位者前进。
    当今皇帝在马嵬坡遭遇兵变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灵武登基的事情。
    但是当时随行在李亨身边的杜鸿渐力劝李亨留在中原,主持平定叛乱的大局。
    从李亨决定留下来,前往灵武领导平叛大军的时候开始,一个围绕在李亨身边的拥立集团就已经成型了。
    而后在灵武劝进的时候,李泌就全程参与其中。
    想要领导平定伪燕的叛乱,皇太子的身份是不够的。
    只有登基为皇帝,才能给臣属带来最大的利益。
    谁也不能拒绝拥立之功!
    而如今陇右河西的巨大发展,也不仅仅是建宁王一个人的力量。
    那些主政一方的官吏,那些带兵打仗的将军们,也绝对不会只愿意缩在陇右河西。
    李泌忧心忡忡,如果建宁王真的想不开,进军中原可要怎么办?
    平叛的主力依然是朔方边军,要是建宁王进攻朔方,那么自己苦心经营的平叛局势就要崩溃了!
    李泌对着张天伦说道:“张天师,我们还是快点出发,我想要尽快去沙州!”
    李泌决定要尽快抵达沙州,面见建宁王陈述利害,一定不能让他这个时候出兵中原!
    张天伦看到李泌的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下来。
    詹亚光的木轨铁路工地上,正在进行并轨的仪式。
    整个铁路是多段一起开工的,沿途的村里提供劳动力,铁路公司购买工具和木材。
    因为玩家早就已经在系统内留下了详细的地理数据,詹亚光才能如此迅速的建造这条铁路。
    这是最后一段木轨铁路的并轨仪式现场,只要这一段铁路合并,时长一百五十公里的威张铁路就正式竣工了。
    詹亚光有些激动,虽然是木轨铁路,虽然是马拉火车,可这依然代表了大唐科技的一次进步!
    在爆竹声声中,最后一段并轨成功。
    接下来就是铁路正式运行了!
    一辆专门打造的三节车厢,被赤膊上身的工人们推到了铁轨上。
    接着工人爬上车厢,将三节车厢连接在一起。
    燕小北是这第一列火车的“驾驶员”,他要操纵四匹骏马,拉着三节火车从张掖城开到武威城。
    这三节车厢的后两截是运输车厢,放满了从张掖运往武威的粮食和军械。
    第一节车厢是客运车厢,车厢里放了二十个稻草人和沙袋,来模拟真人乘坐。
    燕小北坐在第一节车厢内的驾驶座位上,他要控制拉马车的骏马,完成这第一次铁路运输。
    和詹亚光一起完成并轨仪式的崔涛看着马拉火车,对着詹亚光问道:
    “老詹,不是已经有玩家发明蒸汽机了,为什么还要实验马拉火车?”
    崔涛这下子又觉得步子迈的小了。
    既然有了蒸汽机,当时就应该一步到位搞蒸汽火车!
    而且崔涛听说自己的对头秦川,已经开始投资建设当金山口的铁路,而且秦川这一次是大手笔的投入,要建成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
    一想到这里,崔涛就如鲠在喉。
    詹亚光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造出了一条木轨马拉火车的半成品出来。
    蒸汽火车的成就要是被秦川摘走了,那么崔涛肯定更加的郁闷。
    詹亚光说道:“蒸汽机车头太重了,会把我们的木头火车压碎的。”
    “这三节车厢除了底盘和轮子是铁质的,其他部分都是木质的,就是为了减轻重量。”
    “如果要用蒸汽机车头,不仅仅铁轨要换,车厢也要换的。”
    詹亚光说完,崔涛就更加郁闷了。
    他说道:“早知道就一步到位制造蒸汽火车了,一步到位多好!”
    崔涛浑然忘记了当年詹亚光找他投资的时候,他那股吝啬的样子。
    詹亚光却说道:“我倒是觉得木轨马拉火车的技术积累很有意义。”
    “老崔,铁路从来不是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