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4章

      贾琏该庆幸,若是那些奴才尽了心,把这么一碗不知是良药还是毒药的东西给自己灌进肚子里,恐怕他就真的不中用了。
    贾琏虽然因为发热而手脚无力,但是在自己屋子里走一走还是可以的。拿了一个不大的竹藤小箱子,把往日里的月钱、零散的铜钱、一个水囊子和几套贴身衣服放进去,箱子就差不多满了。然后贾琏把箱子放到了床下,自己复又躺回床上,手一挥,把小几上的药碗打翻在地上,惊动了院子里的人。
    几个近身伺候的,根本就没想到贾琏还会恢复意识,赶紧进了屋里。看见贾琏迷迷瞪瞪的喊着“饿”,也只是收拾干净了打翻的药,吩咐人端来些好刻化的粥来喂了贾琏,就又退出去了。也幸好没有哪个人想到再给贾琏熬碗药灌下去。
    待人都退了出去,贾琏也是脑子一热,怕迟则生变,直接换了一身素净点的衣服,背着藤箱子就出了自己的院子往角门走。途中倒是有惊无险的遇到几波巡夜的,但都没发现贾琏。
    路过大厨房的时候,贾琏刚吃下去的那些粥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就溜进去翻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一小袋肉干和几个白面馒头。贾琏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藤箱里,奔着角门就出去了。
    也是荣国府的下人都太油滑。眼见着过了上半夜,看门的婆子小厮就都找地方睡觉的睡觉、吃酒的吃酒、赌钱的赌钱去了。一个角门没人守着,贾琏也就猫着腰把门打开一条缝子钻了出去。
    如今已经是后半夜了,贾琏顺着墙根就往北城门走,路上遇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晾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心思一动,就收了起来,留下了三十多个铜板算作这几套衣服的资费。
    贾琏走到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看见一辆夜香车。贾琏就算再怎么着急出城,也不会学小说里头钻夜香桶藏身的。只是略微算了一下时辰:既然夜香车已经快要出城了,这说明离开城门也没多长时间了。贾琏这点子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待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城门果然开了。贾琏直接出了城门,奔着最近的镇子就去了。待到了镇子里,天也大亮了,赶忙找了个地方换上了一套半新不旧的衣服,,免得太招人眼。
    也是贾琏的运气,恰好就遇到了去边城贩酒的队伍。贾琏目前也没有个具体目标,就跟着商队的头目商量,让队伍带他一段路。双方说好了,不理贾琏的吃喝,只是带贾琏安全的去边城。贾琏可以坐在货车上,每天三个铜板的车费。
    贾琏人小嘴甜,说话又一套一套的。队伍里的伙计大多是不识字的汉子,知道贾琏识字之后,心里也有了尊敬。再加上贾琏没什么架子,还给那些久未归家的伙计们代写家书,在队伍里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
    商队走了半个月,到了北地,贾琏也想好该干什么了。都说“学成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既然王氏不肯让自己在科举上有一点进益,那么他就要走军功的路子。虽是九死一生,但要是成了,那么王氏、二房、贾史氏也就不足为惧了。
    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可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明言!
    老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本朝自开国以来,虽然太、祖废除了“军籍等同贱籍”的规定,但老百姓但凡家里有点活路,就不会参军。短期之内,兵士,大概都不是什么受欢迎的职业。
    但也因为不受欢迎,在西北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朝廷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朝廷对兵士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贾琏今年十一岁,虽然被王氏左一场病右一场病的折腾了好几年,但是架不住底子好。再加上虽然没有什么燕窝人参每日进补,但是粳米肉蛋蔬菜水果却是不缺的。要是和普通庄户人家穷养出来的孩子一比,从身高上就像是大了两三岁的样子。虽然略显淡薄,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后天锻炼出来的。
    所以招兵的人对贾琏身体条件很满意。至于贾琏唇红齿白还带着一双桃花眼的外貌,招兵的心里是一点都不在意——只要在这边城呆上几个月,也就全都是糙汉子的外表了。
    贾琏一路到边城都是跟着商队,一直用的是商队的路引,所以也不需要单独出具一份。临到报名前,贾琏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本来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文牒和路引会不会被拒招所以很忐忑的贾琏,出乎意料就问了一句姓名和籍贯,就直接成为一个新兵了。
    为了不引人注意,在招兵的人问他姓名的时候,贾琏报了自己姓张名琏,祖籍金陵。张,是贾琏母亲的姓氏,这样也算不得骗人。
    贾琏就这么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而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的荣国府,已经因为他的失踪而闹翻天了——张家人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
    ☆、 第46章 贾琏5.3
    在贾琏终于成为了一个新兵的同时,张家人也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张家人又为什么会重返京城?这就不得不说一说贾赦了。
    本来贾赦在知道儿子要发奋考取功名的时候,就知道王氏会动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至于贾史氏,贾琏到底是贾史氏的孙子,就算她偏心二房一些,但是贾琏若是真的好了,她也乐见其成。毕竟都是贾家人,一荣俱荣的。贾家好了,她作为贾家独一无二的老封君,和其他命妇相比,地位只会更加的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