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章

      宣睢眸色不明,他沉吟片刻,道:“再过半个时辰,送她去西苑见庄妃,明日之后,朕不想再从她嘴里听见庄妃的事情。”
    宋檀低下头,“是。”
    稍晚一会儿,宋檀便将永嘉公主接走了。太后见了,问宣睢,“永嘉去哪儿了?”
    “她不舒服,朕叫她先回去歇着了。”宣睢道:“小孩子多觉,熬不住。”
    淑妃见不得永嘉一个没娘的公主比自己儿子得脸,就道:“公主太娇贵了些,守岁是老祖宗的规矩了,大家在一块说说笑笑,也没觉得困呐。”
    宣睢揉了揉眉心,“你若不困,以后便别睡了,从初一守到十五,为你的老祖宗尽心。”
    淑妃面色一下子白了,跪在地上请罪。太后不想见除夕夜闹不痛快,扯了宣睢一把,叫淑妃起来,“皇帝说笑而已,你也不要多话了,看好二皇子,别叫他受了凉。”
    这边宫宴上如何热闹不提,那边西苑灯火惨淡,庄妃穿着素色的棉布衣裳,坐在昏暗冰凉的室内,看着远处转瞬即逝的烟火。
    门口忽然有灯烛之色,竹秋慌里慌张进来,道:“娘娘,永嘉公主来了!”
    庄妃先是一愣,随后才如梦初醒般站起来,她刚起身,永嘉便跑了进来,一头扑进庄妃怀里,“娘!”
    母女两个抱头痛哭,宋檀在外面看着都不忍心。他交待乳娘,无论怎样,明日皇帝领妃嫔去拜见太后的时候,公主一定要回来,且此后不得再提这件事。
    乳娘一面听,一面点头,跪下给宋檀行了大礼,连连道谢。
    这一晚差不多是庄妃和永嘉见的最后一面了,以后即使两个人都好好的,也难再有见面的机会。
    庄妃将永嘉抱在怀里,从永嘉口中知道了如今的时局,也教给永嘉很多东西。
    “如果宫里日子难过,求你父皇即刻放你出宫,去公主府居住。让你父皇给你挑好的长史,学诗书,学史书,没人护着你,你就要聪明些。你的食邑俸禄要握在自己的手里,学会看账,料理钱财俗物。”
    “公主府要有侍卫,求你父皇赐你公主府护卫,不要挑野心太重的人,野心太重的人要往上爬,在你一个公主府里是待不下去的,要挑宗室和勋贵。”
    “时常向太后请安,你要谨记自己做孙女的孝心,待人以诚,人才会以诚待你。”
    “继续和宋檀交好,不要觉得与太监来往是对你公主身份的辱没。宋檀心性好,又得恩宠,他帮了你,你也要记得他的好,知恩图报,这份来往才能长久。”
    庄妃抚摸女儿的面颊,恨不得将毕生所学都教给她,“还有,你要牢记,你是陛下的长女,这是你的依仗。所以受了委屈不必忍着,张扬一点也无妨。只要陛下没有那么狠心要杀亲骨肉,你就还是尊贵的大公主。”
    天边渐渐透出亮光,永嘉公主满脸泪水的走出西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娘一面。
    --------------------
    赶上了赶上了,稍微晚了一点,sorry啦~
    第22章
    过完元宵后不久,永嘉便对太后提起自己想要出宫去公主府居住。
    太后大为惊讶,追问是不是宫里有人给了她委屈受,又或者是身边的宫人伺候的不尽心。永嘉都说不是,只坚持要出宫。
    太后没办法,先稳住永嘉,自己去找皇帝商量。
    太极殿里,皇帝坐在案前批奏折,宋檀站在一边,往铜兽香炉里撒香料。
    太后前来,皇帝起身,将太后迎到上座。甫一落座,太后就抓着宣睢的手,“永嘉说她要出宫去,在公主府居住,你快劝住她!”
    宣睢眉头微皱,目光看向宋檀,“她要出宫?”
    宋檀抿了抿嘴,躬身道:“我不知此事。”
    “那想必是庄妃教她的,”宣睢安抚了太后,道:“召永嘉来。”
    不多时,永嘉公主到了太极殿。眼下是正月,时不时还有落雪,天色寒冷,不见转暖之色。永嘉公主捧着手炉穿着披风,进了殿,规规矩矩地向君父行大礼。
    宣睢看了她一会儿,才叫起身。
    永嘉起身的时候,宋檀正往外走,两个人的目光有一瞬间的交锋,又很快错开。
    “你过了年也才刚九岁,这么早就要出宫去?”宣睢坐在御座上,审视着自己的这位大女儿。
    永嘉公主迎着皇帝的目光,慢慢地点了点头。
    “儿臣想好了,”永嘉道:“不是在宫里受了委屈,也不是宫人伺候的不尽兴。”
    宣睢慢条斯理道:“不在朕和太后跟前,一时想不起你,总会有疏忽的地方。”
    “儿臣也不能一直住在宫里,早晚都是要出去的。”永嘉低着头道:“我就是觉得宫外比宫里好,比宫里自在。”
    在宣睢的目光中,永嘉的身子越来越紧绷,她几乎抑制不住要对她的父亲产生一种恐惧。
    “好罢。”宣睢松了口,不顾太后的反对,“你要出宫,可要向朕要点什么。”
    永嘉松了一口气,道:“我要长史,要女官,还要将军护卫。”
    太后也颇为惊异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孙女,一言一行都不是她能料到的。
    宣睢道:“女官你自己选,长史朕来为你安排,护卫从府军前卫里挑。先时旧制皇太子府军带刀官四十人,你得一半,设二十人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