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皇兄何故造反? 第225节

      所谓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
    说的明白的,就是不许经商,不许科举,不许做工,不许耕地,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就是大多数能够自食其力的路子,都不许从事。
    那么,既然朝廷什么都不许他们做,那就必然要花钱养着他们,总不能让朱家的子孙都饿死吧。
    要知道,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天子是君王。
    但是从宗族的角度来说,天子是朱氏一族的族长,对于朱家族人,是负有责任的。
    所以这其实是两难的事情!
    要解决宗室的问题,要么学太祖皇帝对开国元勋一样,一个字,削!
    这也是建皇帝用的法子,寻个罪名,把一帮宗室都送到凤阳高墙里,干脆利落见效快。
    但是结果嘛
    除此之外,想要解决宗室的问题,就得先松开他们脖子上的枷锁。
    得让他们有能够自己谋生的路子,再提削减宗禄的事情,不然的话,单纯的限制宗室的俸禄,只会走上建皇帝的老路。
    所以实际上,这一次朱祁钰召宗室进京,称得上是一片好意,他是打算松一松宗室们,尤其是低阶宗室头上的枷锁。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将这么多的低阶宗室,一同召入京师的原因所在。
    但是须知,任何的改革想要推行,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要打开这道枷锁,除了朝议上的争议之外,最大的阻力,其实是各地的藩王!
    事实上,如果不是亲眼见过明后期对于藩王的改革措施,朱祁钰也很难相信。
    最反对开放宗室从事其他行业,甚至是参与科举的人,实际上不是别人,正是宗室当中的一个个亲王们。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聪明人。
    对于这些亲王,郡王们来说,能不能从事其他的行业,根本就无关紧要。
    要知道,虽然太宗皇帝给了宗室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他们仍旧是有特权的。
    除了超高的俸禄之外,宗室在刑狱之上,也有着极高的特权。
    首先,大明律是不适用于宗室的。
    这一点,是明明白白写进皇明祖训里的。
    宗室犯罪,地方官无权审问,无权缉拿,更无权判罚,只能上奏朝廷,由朝廷将宗室传唤到京,由三司奉旨审理。
    如果确定有罪,三司也无权判罚,只能给出意见,由皇帝亲自审定。
    还不止如此,大明有“八议”之制,其中的“议亲”指的就是皇亲国戚。
    因此,寻常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事情,宗室们基本上是横行无忌。
    真正能够奈何宗室的,只有所谓不赦的“十恶”,以及严重违反了伦理道德的事情。
    有高额的朝廷俸禄供养,又有极高的刑律豁免权,很多高阶宗室,在地方的日子其实过的还是很逍遥的。
    尤其是各地的亲王,郡王,出则前呼后拥,入则娇妻美妾,根本没有丝毫修改宗室政策的意愿。
    真正需要谋生之路的,是那些数量庞大,但是偏偏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低阶宗室。
    这一点,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初见端倪了。
    太祖初封的晋王,楚王,周王,鲁王等好几支藩国,因为就藩的早,如今已经绵延到了第六代甚至第七代,数量十分庞大。
    各地宗室的俸禄,并不是由朝廷划拨的,而是由当地的税收直接供应的。
    地方上既要保证给朝廷的税收,又要供应宗室的俸禄,必然是捉襟见肘。
    如此一来,在朝廷的默许之下,地方就开始悄悄的自行削减给宗室的供应。
    亲王郡王之类的高阶宗室,他们是不敢得罪的,最多也就是拿别的东西折色,但是对于低阶宗室,他们就明目张胆,先“欠”着了。
    这就导致了,低阶的宗室受朝廷限制,不能自己谋生,同时,也拿不到自己应有的俸禄,过的日子相当的差。
    所以他们是最迫切的,想要朝廷能够放开对宗室的限制的,但是偏偏,他们在朝廷当中,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有话语权的高阶宗室,不仅不想放开这个限制,反而在竭力维护。
    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朝廷一旦开放宗室们自行谋生的路子,接下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宗禄的缩减。
    所以,他们宁愿维持着地方上暗搓搓的将俸禄折色,等到被逼的狠了,就上奏朝廷控诉地方官,也不愿意配合朝廷的改革。
    对于宗室的改革,其实是越早越好,因为越往后拖,藩王就会越多。
    更重要的是,王朝越往后发展,天子受到祖训的限制就越严重。
    所以朱祁钰对于宗室的问题,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案的。
    首先就是不能急,要是一上来就削减宗禄,取消宗室仅剩不多的特权,一定会招来激烈的反对。
    这帮宗室别的不会,但是闹事是一把好手。
    更不要提,如今朱祁钰的位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稳。
    宫里有一个上圣皇太后,迤北有一个太上皇,底下还有个等着继位的大侄子。
    所以这件事情,要分步骤的来做。
    这次召集宗室进京,朱祁钰其实就打算做两件事。
    头一件,是放开低阶宗室考取科举的限制,这算是小小的撕开一条口子。
    然后,再逐步的放开对于他们参与其他行业的限制。
    这样一来,可以给这些原本就领不到什么俸禄的低阶宗室,寻一条谋生之路。
    另一件,就是设立高阶宗室专门的宗学。
    如果说放开科举限制,是朱祁钰根据晚明的改革照搬过来的,那么宗学就是他在晚明的改革之上,进一步发展尝试的新举措。
    嘉靖时期,对于宗室有过一次大的改革,设立宗学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但是这个宗学,显得过于保守,只是出于宗室们太过跋扈,对于地方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教导宗室们忠君爱国,安分体己而设立的。
    在朱祁钰看来,宗学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的打算是,将宗学设在京城。
    入学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各亲王府的嫡子庶子和郡王府的王世子。
    这些人以后,最次也是会有郡王之位的,为了地方的安定着想。
    从十岁开始到十五岁为止,他们至少要在宗学接受五年以上的教育,内容就是灌输为国为民,忠君体国的观念,让他们能够尽可能的接受接下来的改革。
    同时,将他们放在京城一段时间,培养他们的品行,为以后地方的安定打底子。
    这也是宗学原本的作用。
    不过有嘉靖朝的教训,朱祁钰这次决定,将宗学和朝廷对他们的赐封联系在一起。
    简单的说,宗学结业时,会对他们在京期间的表现,以及学习成绩,进行综合的考核评定。
    如果不合格的,朝廷倒不会取消他们的赐封,只是会让他们继续在宗学读书,直到合格为止。
    另一方面,宗学也会接受辅国将军以上的府中子弟入学。
    这才是重头戏。
    这些人入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才能,结业之后,如果其中有才能出众者,可以允准他们入朝为官。
    当然,一旦他们入朝为官,也就失去了宗室的身份,只能按照官员的俸禄支取。
    郡王以下,辅国将军以上的宗室,只能算是中阶的宗室。
    虽然说他们的俸禄也不低,但是,却往往会被地方官折掉一部分,在不能从事其他的行业情况下,大多时候,他们都需要看地方官的脸色。
    因此,如果有这么一条晋身之阶,能够摆脱这重重的桎梏,即便是俸禄没有原来的多。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也是会愿意放弃宗室的身份的。
    如此双管齐下,才算是能够放开宗室入仕的第一步,也才能够有后续的关于宗室的限制措施。
    不然的话,光有政策却执行不下去,最终只能沦为空谈。
    但是即便是这第一步,也不是那么好实施的。
    朱祁钰之所以会这么重视岷王,就是因为,在现存的所有宗室当中,他是诸王之长。
    虽然说早年干过不少荒唐事,但是活到现在就是资本。
    至少在如今的朱家当中,没有比他老人家辈分更大的。
    想要推动宗室的改革,若有他的帮忙,肯定会顺利的多。
    不过,这件事情说白了,其实是在跟大多数的藩王作对,尤其是宗学的考核。
    虽然没有触碰到他们的实在的利益,但是也算是给之后的袭封加了一重条件。
    所以,老岷王未必就会愿意出面做这件事情。
    朱祁钰原本的把握,实际上是在皇明祖训上。
    众所周知,这位老岷王是个固执又要面子的家伙,太宗皇帝在时还安分些,太宗皇帝去世之后,他就常常拿着皇明祖训说事,从朝廷手里拿走了不少特权。
    而皇明祖训里头,其实是写明了,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只不过,对于这个标准十分模糊,简简单单的说了“才能出众者”。
    真正禁止宗室入朝为官的规定,是太宗皇帝定下的。
    但是这个,就有的转圜了。
    不过,光凭这个,其实把握也不算大,朱祁钰原本还准备了其他的手段,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是不用了。
    这般思索着,兴安进来禀报道。
    “皇爷,銮驾已经备好了,成公公刚刚传来消息,说是几位老大人都已经到了宫外,最多再有半盏茶的工夫,就能进宫了。”
    于是朱祁钰便收敛了心思,吩咐道。
    “摆驾,武英殿!”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