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皇兄何故造反? 第819节

      的确,如今萧镃正式被罢官,王翺又交出了翰林院的差事,朝廷必然要尽快选出得力的大臣来执掌翰林院。
    杜宁出身清流,人品名声都不错,而且资历也够,加上今天又办了这么一桩案子,理论上来说,由他来接任翰林学士,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仅仅只是理论上来说,天子要是不问,杜宁竞争这个位置的把握不小,可天子这么一问,就忍不住让人多想了。
    天子是谁?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皇帝!
    他老人家让杜宁调任翰林院,是天恩浩荡,何尝听过,天子之命,还有商量的?
    所以说,天子是不想让杜宁接任?
    底下大臣们揣测纷纷,目光同时都投向了杜宁。
    此时此刻,杜宁的脸色也十分复杂。
    接,还是不接?
    对于他来说,翰林学士的位置,有着非凡的意义,可以说,寄托着他入仕以来的理想。
    当初,他甚至一度差点被江渊拉进去,也是因为翰林学士一职。
    虽然到了后来,在陈循的提醒下,他总算识破了江渊的险恶用心,但是,对于翰林学士的渴望,却没有半点减弱。
    只不过,相对于江渊,杜宁还算能够持正,不会搞这种背后的手段罢了。
    但是,正因如此,对他来说,这个机会,才显得更加珍贵。
    天子金口既开,那么就说明,某种意义上决定权现在交到了杜宁的手中。
    无论天子这么问的用意是什么,只要杜宁开口接下来,那么,现在的局势下,天子势必不好拒绝。
    但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要图谋翰林学士这个位置,可就不容易了。
    要知道,有了一个萧镃,如果短时间内,翰林学士再出问题,那朝廷的颜面,天子的颜面,可就没地儿搁了。
    所以,此时此刻,杜宁的内心当中,十分挣扎。
    抬头瞧了瞧自己的老师陈循,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二指点,但是,可惜的是,陈循站在原地,便如泥塑木雕一般,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
    于是,纠结了片刻,杜宁轻轻叹了口气,上前道。
    「陛下明鉴,臣才德浅薄,又受陛下圣命亲审殿试一案,如今萧学士被罢官归乡,若臣接任翰林学士,恐引起朝野上下非议。」
    「故请陛***谅,另择贤臣掌管翰林院。」
    说到底,杜宁也不是犹豫不决之人,下了决心之后,态度就变得坚定起来。
    一开口,甩出的理由就是实打实的,很明显一听就是真的推辞,而不是那种假意辞让。
    虽然不少人已有预料,但是,对于杜宁如此坚决的态度,朝堂上还是引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
    不过,对于杜宁来说,这番话说完之后,他不仅没有想象当中的那种惋惜不舍,反而像是丢掉了什么包袱一样,隐隐感觉到有些轻松。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杜宁总有一种感觉,自己这话说完之后,天子望着他的神色,都多了几分赞许。
    停了片刻,天子的目光往下扫了扫,似乎有些犹豫,道。
    「卿家能有此心,是好事,不过,朝廷诸事繁难,卿家既为栋梁之臣,不可畏难推避。」
    「前几日,朕刚接到奏疏,金尚书在边境整饬军屯,遇到了不少困难,需要有一员得力大臣,前去协助。」
    「不知杜卿家,可愿前往?」
    这一回再问,显然和刚刚不同。
    如果说刚刚带有几分试探,那么这回,明显是带着一股「委以重任」的味道。
    整饬军屯是近期以来朝廷的大政,为了这件事情,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甚至派出了金濂和于谦两个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一南一北直接到地方主持,可见天子有多么看重此事。
    这个时候,让杜宁前去协助金濂,至少证明,在天子心中,杜宁已经是可以重用的大臣。
    但凡是有点眼色的人,这个时候都不会再做他想。
    杜宁又不傻,自然知道,现在该怎么表态。
    「陛下有命,朝廷有托,臣自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看着杜宁信誓旦旦的模样,天子倒是没有继续多言,而是道。
    「杜卿好胆魄,不过,话虽如此,但是,翰林学士之职,也不可久置,诸位卿家,可有人选推荐?」
    话虽问的是群臣,但是,有意无意的,天子的目光却落在了陈循的身上。
    见此状况,底下王天官撇了撇嘴,不过,到底什么都没有说。
    与此同时,陈循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没过片刻,他便出言道。
    「陛下,臣有一人选,可担此任!」
    「何人?」
    天子的声音平静,开口发问。
    在群臣注视当中,陈循不急不缓的道。
    「甘肃巡抚仪铭,德才兼备,文彩出众,此番朝廷整饬军屯,仪铭立有大功,且曾在翰林院任侍读学士,熟悉翰林院状况,由仪铭来主掌翰林院,最是合适不过!」
    听到这个名字,不少最近从地方提拔上来的大臣都有些陌生。
    但是,早几年入朝的大臣,却不由眯了眯眼睛。
    这位仪铭大人,的确曾经当过侍读学士,但是,他身上更为闪亮的一层履历,其实是他曾任郕王府的长史!
    天子用人,向来不会任人唯亲,所以,郕王府的属官,基本上都被打发到了科道乃至是地方磨练。
    仪铭虽是王府长史,但是,也没有被过分优待,最初仅仅被外放为了凤翔知府。
    但是,毕竟是从龙之臣,简在圣心,短短一年多的工夫,他就被拔擢为甘肃巡抚,虽然说在官衔上还是压了压,只给了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可手里的权力是实打实的。
    如今,距离他调任甘肃巡抚的时间,也还不到一年,就被陈循举荐,调任翰林学士。
    这个升迁速度……
    啧啧,一帮知道内情的大臣砸了咂嘴,也只能说,这位仪大人的运气实在是好。
    仪铭?
    朱祁钰的眸光闪了闪,陈循说的比较含糊,但是,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当初,朱祁钰之所以调仪铭去甘肃,最大的原因,就是得知了任礼在甘肃犯下的一系列罪行。
    所以仪铭过去,实质上是为了调查任礼一案,搜集证据。
    金濂到了甘肃之后,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和仪铭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充分,有分不开的关系。
    只不过,后来在上奏的时候,金濂把此事呈了上来,却被朱祁钰压了下去,没有将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展示在朝堂上。
    但是这一点,朝中不少重臣是清楚的。
    当然,之所以朱祁钰会这么做,也并不是故意要压仪铭的功劳,而是以他的地位,有些事情不好担。
    任礼的事情没什么,但是,仪铭在甘肃除了调查任礼一案,还搜集了不少勋贵之家侵占军屯的证据,其中最详实的,也是朱祁钰亲自交代给他的,就是阳武侯府。
    别的勋贵之家也就算了,可阳武侯府,是常德长公主的夫家,碍
    着长公主的面子,朱祁钰对于他们,总是要宽纵几分的。
    所以这桩事情,能不让他们知道是谁办的最好,免得麻烦……
    话说回来,任礼一案既然已经告一段落,仪铭的任务也的确完成的差不多了,外出历练了两年多,也差不多该召他回京了。
    轻轻点了点头,朱祁钰循例对着王天官问了一句。
    「吏部觉得如何?仪铭这两年的考评,可有不合格之处?」
    这种状况下,天子明显需要吏部来背书。
    所以,王文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拱手道。
    「回陛下,仪铭近两年的考评,皆是中上,吏部本已拟定,在年末予以升迁,如今陈尚书举荐他任翰林学士,臣亦以为并无不妥!」
    翰林学士说重也重,但是说轻也轻,若没有清流的光环加成,其实也就是个五品官员而已,只是通常由礼部侍郎兼领,所以勉强算是三品。
    有了陈循这个六部尚书,清流领袖亲自举荐,吏部也点了头,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何况,知道仪铭来历的人,都清楚他升迁的真正原因,自然也不会有人来触这个霉头。
    于是,天子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召甘肃巡抚仪铭回京,擢升为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
    话到此处,天子似乎有些犹豫,目光在陈循的身上定了定,带着几分莫名的意味,但是到了最后,声音却依旧平稳降下。
    「另外,擢大理寺卿杜宁为右都御史,巡抚陕西,山西,大同等地,协助刑部尚书金濂整饬边境军屯事务!」
    第909章 杜宁的不安
    早朝结束了,按理来说,这场朝议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足够惊心动魄,峰回路转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临到结束了,天子竟然又扔出这么一个重量级的消息。
    在一片祝贺和恭维声中走出了文华殿,又在大理寺呆了半天,杜宁依旧有些恍恍惚惚的。
    大理寺卿这个职位,在朝中的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要说跟六部侍郎相比,是要稍高一层的,但是,距离七卿的位置,又相差着一大段距离。
    至少,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七卿才能算作是重臣的行列,大理寺卿虽然权重,但是,仍旧被划归到普通朝臣的行列。
    甚至于,在内阁渐渐崛起之后,内阁大臣的话语权,也慢慢压过了大理寺卿。
    对于杜宁来说,他最理想的预期,是能够入阁,兼领翰林院。
    如此一来,他虽然入阁时间晚,却也能够稳住内阁第三的位置,对于仕途来说,是一大进步。
    这也是杜宁对于殿试一案这么上心的原因。
    所以事实上,最后天子流露出不愿让他接掌翰林院的时候,杜宁心里其实是有些失望的。
    如果说单单入阁,而不能接掌翰林院,那么,他的地位看似是擢升了,但实际上反倒是降低了。
    相对而言,到边境去协助金濂整饬军屯,虽然看似是被调离了京师,但是军屯一事,乃是天子最看重的大政。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