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大明国师 第125节

      皇帝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再上去质疑,那就纯粹是不要命了。
    然后,就是各部门留下三个倒霉蛋,随后浩浩荡荡地回到南京城,该干嘛干嘛。
    这件事,也很快成为了南京城里妇孺皆知的大新闻,很多人每天都专门跑来东郊大祀坛,虽然只有官员才能入内,但架不住众目睽睽,没人敢在里面搞鬼的。
    十日后,南京某处茶楼。
    一人问道:“这所谓的化肥仙丹,真的有效果吗?”
    同桌的另一人答道:“谁知道呢,希望这是仙人降下的福泽吧,有了化肥仙丹,亩产真的能翻倍,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呢。”
    “这你就想简单了。”隔壁桌的老头嘬了口酒,“即便是真有这种仙丹,又真的起效果,也轮不到咱们平头老百姓用。”
    说完,他又喝了口闷酒。
    “为何?”
    旁边人好奇的问。
    老头叹息着回答:“总该先轮到皇帝、诸藩、勋贵、百官来先用的,普通平头老百姓,怎么可能买得起。”
    听了老头的解释,众人也是明白过来。
    这世界上哪里会存在仙丹,即便是有,要说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享受之人,恐怕也只有皇帝了。
    而且,即便真的有大量仙丹出现,也必定被掌握在最高层手中,以至于根本没有普通人什么事。
    不过,这样反倒让众人放心许多。
    若仙丹真的有作用,必然会受到最高层的重视,届时,肯定会想办法增加产量。
    就像是姜星火前世的一句话一样,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仙丹产量高了,如果朝廷想要多收粮食赋税,那就需要更多民众的生产活动参与其中,从而利用化肥仙丹使得生产效率提升,粮食产量自然也能够增加,给国家缴纳的赋税也就多了。
    如此一来,化肥仙丹的价格,必然也就降了下来。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平头老百姓而言,只要不是贵的离谱,能够增加亩产量,多攒一些粮食提前预防灾荒,自然再好不过。
    而就在众人谈论这个南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的时候,远处,却忽然像是刮起了风暴一般,一群人密密麻麻地在街上涌动着,而且他们似乎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他们在说什么?”
    “发生甚么事了”
    等人群走得近了,茶楼里的人方才听到。
    “化肥仙丹起效果了!”
    “隔壁李老太太的孙子是当官的,他亲眼看到,蔬菜长得比人都高!”
    “真的假的?莫要随意诓骗我们。”
    “怎么可能有假?整个南京城里都在传!”
    “竟是如此,那我可得去东郊大祀坛看看。”
    “你又没有官身进不去,在外面扒望什么?”
    消息很快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播出去,而这时,轮到茶楼上的几人呆住了。
    “这世界上还真有仙丹啊?”
    而很快,宫里又传来了更加劲爆的消息。
    官员们听说,皇帝之所以要扣除下个月的俸禄认购大明国债,便是因为要建设炼制化肥仙丹的工坊需要钱,而全体官员因为为建设化肥仙丹工坊出了钱,所以每个人都根据官阶不同,拥有这个工坊炼制化肥仙丹所产生的收益!
    这个消息甫一传出,便起到了石破天惊的效果。
    官员们对皇帝陛下之前的一点微不足道的不满意,全都转化成了感恩戴德。
    “什么?”
    “居然能够拿回比自己认购出去大明国债更多的收益?这简直是老天开眼啊!”
    “对啊!如此一来,咱们穷翰林以前那些借的那些钱,也可以不靠俸禄慢慢赚回来了!”
    “没想到陛下如此英明神武!”
    “哈哈哈……那当然,我朝圣君岂能与寻常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朝廷各部门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欣喜若狂。
    他们原本以为下个月的俸禄已经打水漂了,却没有想到陛下仅用一句话,便让他们免于这种处境了!
    不仅如此,而且还能获得不知道多少倍的收益。
    而且这件事情传得越广,他们就越觉得,当初没有在大祀坛顶撞陛下真是太对了!
    一时间,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在官员们刻意的舆论引导下,无一例外的全部称赞当今圣君的贤德仁厚!
    朱棣仿佛不是数个月前还没渡江时,一顿饭要吃八个小孩的杀人屠夫燕王,而是如同尧舜那般的圣主明君!
    在这种全体官员狂欢的环境下,大皇子说,袁真人上书声称,自己曾经在海外游历时,发现过炼制化肥仙丹所必需的主材料。
    当时不知道这种材料的珍贵价值,如今建议为了扩大化肥仙丹的炼制产能,朝廷应该派遣水师前往探索。
    而且,袁真人还说,在海外更远处,有记载说明炼制化肥仙丹的各种材料,都会分布在哪里的海岛上。
    而大皇子则就此提议,朝廷要扩建水师、码头、船厂,并招募更多的水手、工匠,来出海获取炼制化肥仙丹的各种材料。
    得到了实惠的衮衮诸公,几乎是以一种大明开国以来从未见过的高效率,全体赞成了大皇子的提议。
    于是,计划持续五年的拨款造舰项目,就这么上马了。
    而就在外面的世界处于一片狂欢的时候,诏狱里的某些人,心情却不太好了起来。
    诏狱,值房。
    李景隆正郁闷地大口喝着酒。
    “你怎么醉成这样?”
    朱高煦得了狱卒的消息,赶来值房。
    一进去,就闻到了浓重的酒气,而且发现李景隆已经喝得面色彤红,距离酩酊大醉也不远了。
    “别喝了。”
    朱高煦劈手夺过对方的酒壶。
    “给、给我喝,我、我、没、醉!”
    好歹是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狱友兼同学,此时的朱高煦看着李景隆,倒也没有那么的不顺眼了。
    朱高煦瓮声问道:“不就是作为主使出使日本吗?怎么愁成这样?”
    “不,你、你不懂。”
    李景隆直接倒头埋在了自己的臂弯里,扭着脸颊冲着对方说道。
    “他们,都、都想让我去送死。”
    “我、问、问过日本的局势了。”
    “这个局,无、无解。”
    “我出诏狱,就,死、死定了。”
    “没、没人,能、能帮我。”
    朱高煦自然对此时日本的局势一无所知,但看李景隆这副鬼样子,也晓得应该对大明的态度是不太美妙的。
    于是,朱高煦开口问道。
    “你要后天才出发,明天便是姜先生讲课的时候了,你为什么不问问无所不知的姜先生该怎么呢?”
    第127章 《国运论》
    时间进入了九月,天气逐渐转凉。
    江南的秋季,也是比较舒适宜人的,不过最近的夜晚却让人感到有些寒意。
    “咕咕咕!”
    清晨,当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夜晚的寂静便被打破。
    驿站外的旗杆上,停着地几只灰鸽子“彭腾腾”地窜了起来。
    远处几匹军马,顺着官道南下,一路来到了这里。
    一位七旬老将军跳下马来,身边孔武有力的亲兵立刻把他扶住,却被老将军随手一挥,就推出好几步远。
    显然这位背上没插旗的老将军不是花架子,年事已高身体却极为硬朗。
    此人正是洪武朝镇南将军,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镇远侯顾成。
    顾成年轻时追随朱元璋打天下,乃是江淮操舟儿,生来魁梧伟岸,善使马槊满背纹身,便如三国时甘宁的那般人物。
    其人勇武自不必多说,有一次朱元璋的渡船搁浅在沙滩上,情况紧急追兵甚近,顾成竟然直接背船而行,疾步如飞,年轻时膂力绝对不逊朱高煦。
    更准确地来说,顾成就是朱高煦的究极进化版本。
    因为在随后的岁月中,顾成锻链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作为主帅的能力,在真定战败被俘后,燕王朱棣更是上演了“义释顾成”的戏码,从此以后,顾成便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北平主将,指挥城防调度,挡住了李景隆不计代价的猛攻。
    嗯.每次提到靖难,李景隆都是背景板。
    老将军抬头眺望远方,神情有些缅怀。
    “好多年没回来了啊.”
    说完之后,老将军顾成大步向着驿站走去。
    在他身后,一众亲卫跟随其后。
    “顾老将军?您可算回来了!”
    门后的驿丞看见老将军,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显然是相熟的人。
    “嗯!”
    顾成点点头,然后对身旁的亲卫吩咐:“你们几个人先去客房休息一会儿,然后给马添点豆料。”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