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74节

      严嵩是理财能手,他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依然看出这“钞关法”的精妙之处!
    这是一套集合了执行方案,监督方案于一体的可执行政策,而且针对的目标是在南直隶地区运货的商贾。
    国朝商税征收不足,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弊政了,对这些商贾征税本就是政治正确!
    光是这一点,满朝的读书人就没有反驳的余地。
    与民争利?哪家民会雇佣商队船只来运货的?
    你说盘剥百姓,但是商贾交了税进城买卖就可以抵税,本来做生意这些税就要交的,“钞关法”连加税都算不上,又怎么能说盘剥百姓呢?
    严嵩读完了之后,重重叹息一声道:“后生可畏,我老了。”
    内阁之中,次辅徐阶表面没有波澜,眼睛却盯着严嵩手里的奏章。
    本来这个时间内阁都要下班了,宫里突然传出来这么一份奏章,太监还站在内阁门口等着诸位阁老回话,这事情怎么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只可惜自己还是次辅,要等到严嵩看完才能轮到自己。
    徐阶一向将自己对首辅之位的觊觎之心藏的很好,但是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能立刻取代严嵩。
    “徐阁老,您也看看吧。”
    严嵩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感慨了半天这才将奏章递给徐阶。
    徐阶接过奏章,迅速看完之后,他内心的震惊不亚于严嵩。
    这个延平府的知府,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严嵩看向徐阶,眼中都是试探的表情。
    徐阶在延平府做过推官,肯定在延平府还有些门生故吏。
    这个方知府,会不会是清流秘密推出来的人?
    可是徐阶也冤枉啊!
    他是真的不认识方知府啊!
    不过徐阶很快调整心态,自己不认识不要紧,只要不是严党的人就行,可以把这个方知府拉过来!
    这份奏章迅速在内阁和户部发酵。
    此时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从城外视察回来,忙不迭的回家写奏章。
    他的《平倭疏》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这次的奏章可是他揣摩了很久,一定能够靠着这篇文章一飞冲天!
    俺达犯边,防止重蹈堡宗的旧事,工部派赵文华加筑京师外墙。
    好不容易忙完了工程,赵文华还没在书房中坐稳屁股,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福建延平府知府方望海进平倭七策有功,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浙江抗倭事。
    又以方望海为四海斋醮使,在浙江祭拜海神,同时专设钞关使,掌江南、浙江钞关事,归于南直隶户部治下,但是钞关入库的折银全部都送入太仓库。
    这道诏令迅速得到了内阁和吏部的确认,快马发往福建。
    这升迁速度就离谱!
    延平知府是正五品的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这个升迁不算离谱。
    但是后面的职权就离谱了。
    巡抚江南、浙江,这可是天下膏腴之地,这个巡抚是钦差的意思,并不是常设职位,但是这就意味着方望海有向皇帝上密揭,或者直接向内阁递奏章的权利。
    四海斋醮使是道官,嘉靖皇帝求长生,这算是皇帝恩宠的表现。
    那个钞关使是个什么玩意儿的官?直接归南直隶户部麾下,收的钱全部入户部太仓库?
    凡是熟悉朝局的人,都知道这个钞关使才是最重要的职位。
    这就意味着方望海要是能把这个差事做好了,日后还有升迁的空间!
    这是什么离谱的速度?
    在刚入官场的时候,地方官的品级提升速度是高于京官的。
    但是地方官到了一定品级之后就很难升迁,所以有京官七品大于地方官五品的不等式。
    可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京官啊!而且是又清又贵的言官。
    和方望海同年的庶吉士,也没升到正四品啊。
    赵文华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愤怒。
    斋醮海神,也是他想到的第一条内容,方望海这个佞臣!竟然利用皇帝崇道!
    但是很快“钞关法”从户部传出来,赵文华就傻了。
    他也精通于财计,自然知道这个法的妙处。
    而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他深知两江两浙的商业发达,如果真的用这个方法收足了“钞关税”,那这个方望海肯定能飞黄腾达!
    赵文华实在想不通,这个方望海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政策?
    赵文华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方望海的任命这么迅速,因为无论是严党还是清流,都无法向“钞关法”提出异议。
    再加上皇帝的支持,内阁和吏部很快就通过诏令。
    赵文华撕掉自己的奏章,心中却对方望海万分的警惕。
    若是日后方望海入京,此人必定是自己的大敌!
    赵文华连忙带着礼物,赶往他干爹严嵩的府上,打探这个方望海的底细。
    苏泽并不知道远在京师发生的事情,他来到桐木镇上,武夷山上大大小小的茶园主人齐聚在这里,商议如何分担贡银的问题。
    蔡员外已经死了,熊岳的母亲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官服也推翻了之前签订的契书,武夷山茶贡就要重新分配。
    坐在席上,苏泽第一次见到了什么叫做底层互害。
    分配贡银的时候,几个小茶庄的主人纷纷指责其他小茶庄主人做事不守规矩,低价贱卖茶叶,偷采邻家茶园,斗的不开开交。
    反倒是几个大茶园的主人稳坐钓鱼台,三言两语就推掉了应该承担的贡银。
    苏泽也是这样的大茶园主人,虽然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是也没人敢让他承担更多的贡银。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应该这些小茶园主人联合起来对付大茶园主吗?
    苏泽颇为疑惑的看着这个场景,这怎么和他想象的场景不一样。
    熊母坐在苏泽身边,她如今有了朝廷的旌表,别人也不敢和以前那样逼迫她了。
    熊母说道:“先生是好奇,为什么他们不联合起来索要更公平的分法?”
    苏泽点点头。
    熊母说道:“咱们这些小茶庄的,一锱一铢都要计较,平日里早就结下了无数的冤仇。贡银他多担一点,自己就少担一点,谁也没指望那些大户能多担贡银。”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
    “大户要是低价售茶,先撑不住的就是小茶园主,而且那些大茶庄主都是县里有地位的人,哪里是我们这些小茶园主能斗得过的?”
    苏泽这才明白,像熊岳这样勇于反抗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底层都是向其他底层争夺资源。
    苏泽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提议,还是按照茶园田亩大小分担贡银。”
    苏泽发话之后,那几个大茶园主人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怒视苏泽,这显然会让他们多承担贡银。
    可他们还没等站起来,一名身穿皂色吏员服饰的人冲进了会场:
    “阿泽兄弟!你中案首啦!小三元!”
    众人纷纷看向苏泽,刚刚还准备上来和苏泽争论的大茶园主人纷纷堆上笑容:
    “就按苏案首的方案,以茶园田亩分担茶贡。”
    “为苏案首贺!”
    第178章 来了的,走了的
    小三元登科,在南平城中也算是百年难遇的大喜事了。
    苏泽被县吏拖回了南平县城中,接着是唱礼、乡饮、祭告天地,最后苏泽带领本次通过童子试的士子们,加入到了府学县学中。
    府学和县学并没有品级之分,通过童子试的读书人就是秀才了,可以加入本地的县学或者本府的府学。
    苏泽自然是选择加入县学,他作为道试的案首,可以获得廪生资格。
    陈朝源也通过了院试,不过他的名次靠后,按照规定无法补县学廪生,只能入增广生的名额。
    虽然增广生没有每个月的禄米,但是其他政治权利也都和廪生一样,也和廪生一样能够参加乡试,陈朝源也是大喜,连着喝了好几天的酒。
    因为苏泽的小三元,不少家境普通的秀才也选择了加入县学。
    县学的缺额终于补满了,还出了苏泽这个小三元。
    白知县对此非常的满意,又拨了一笔钱给海瑞让他修补县学的校舍。
    苏泽又回来一趟长宁卫,九姑婆焚香祷告,家老阿公上报列祖列宗,又搬出族谱将苏泽的成绩记录在上面。
    整个长宁卫都成了欢腾的海洋,长宁卫终于出了一个秀才了!
    长宁卫出了秀才,周围的村子对长宁卫更加的恭顺。
    秀才,就可以参与到地方治理中了,这也就意味着长宁卫的话语权更大了。
    比如周围几个村子要联手修建什么工程,那就由这附近的几个秀才出面筹谋,然后再上报官府批准。
    如果是普通百姓牵头,那大概率官府是不会搭理的。
    各村遇到争议的时候,秀才也有出面仲裁的权力,普通百姓对于读书人的仲裁结果往往都是信服的,这就比长宁卫军户的身份还好用。
    为了庆祝苏泽小三元,家老阿公还请出家庙中的三师太娘娘,举行了长宁卫的游神仪式。
    所谓的游神,就是将家庙中供奉的神像从家庙里请出来,然后由村里的男丁抬着,绕着长宁卫附近游行一圈。
    这种游神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本卫所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自然就是秀肌肉了。
    长宁卫出了秀才了,还有这么多能打的青壮,周围的村子自然不敢招惹。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