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96节

      要是将捏造典故的卷子送上去,那阅卷管就要贻笑大方了。
    孙教谕把握不住的卷子,吴教谕接了过去。
    “这几个典故都是《春秋》中的,这典故用得这么切题,后生可畏啊。”
    孙教谕这下放了心,吴教谕就是治春秋的,他是举人出生,参加了一次会试落榜之后,就选择做了学官。
    孙教谕拿起笔,在考卷最上方画了一个圈,然后写下“高荐”二字。
    阅卷官将卷子送上去,接下来就是统管春秋房的同考官阅卷了。
    同考官是本房所有卷子都要判的,所以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卷子也都是走马观花看一遍,然后按照阅卷官的判定来判。
    但是看到这份送上来的“高荐”之后,春秋房的房官拿起卷子,开始诵读起来。
    “高荐”就是不仅仅通过,还得到了阅卷官的大力推荐,可以列入前面名次的卷子。
    阅卷官写了“高荐”的卷子,房官也要写下自己的推荐等级,还要写下一句话的评语。
    这份卷子用词平实,但是这种写法才是最见功力。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深刻的道理写出来,检查了卷子没有其他问题之后,房官也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提起笔却犹豫了起来。
    汪道昆就任督学之后,福建上下的学政官员都研究了汪道昆的文风。
    这位汪督学算是唐宋古文派,最是推崇平实隽永的文风,并不喜欢秦汉那种大气磅礴的议论。
    这篇文章应该会合汪督学的胃口。
    阅卷到现在,房官也没有看过比这篇更好的文章,他写上“可通经纶”,又附上了评语送了上去。
    通经纶,在前朝就是表示对这一经完全掌握的意思,在卷子上判“可通经纶”,就是同考官认可卷子可以排在本房前五名。
    这份卷子送到了副考官这边。
    副考官是福建学政提学使,作为副考官他只需要看同考官送上来的卷子就可以了。
    当然副考官也是有权力去查看那些罢黜的考卷的,但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副考官愿意这么做。
    副考官要看五房呈上来的所有卷子,除非是明显不行的卷子,基本上各房通过的卷子,副考官都会同意,一并送给主考官裁定。
    这场乡试的副考官也是个性格柔弱的,基本上下面送上的卷子,也都是按照之前的判词一样送上去。
    烛光下,汪道昆正在阅卷。
    汪道昆皱起眉头,对身边的小吏说道:“去,把玄字丙丁辛号考卷翻出来。”
    小吏惊讶于汪道昆的博学强记,这位主考官的记忆力实在是变态,好几个下面考官没发现的典故错误都被他挑出来,他脑子中就像是刻着四书五经一样。
    就连副考官都不得不佩服,也难怪人家是翰林官,这份记忆力就不是普通人。
    玄字丙丁辛号的卷子也画了三个圈,这表示阅卷官、房官和副考官都认可这份卷子,一般来说能有三个圈,这份卷子只要主考官点头就算是上榜了。
    小吏很快拿来了玄字丙丁辛号考卷的考卷,汪道昆拿起手里的考卷,和这份考卷一一核对起来。
    副考官看向这份卷子,这份卷子他也有印象,七篇文章都算是规规矩矩,但是也胜在规矩。
    文章的结构严谨,书写也很顺畅。
    别小看这顺畅,要知道科举考试是限时考试,短时间内写出来的文章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地方。
    这个考生都七篇文章都像是构思很久的,这样的文章在科举考场上可不多见。
    但是汪道昆看完了文章又说道:“去将玄字丙丁辛号考生的考情簿和底稿拿过来。”
    考情簿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吏员登记的答题情况的簿子,是用来登记考卷答题情况的簿子。
    巡视考场的吏员每隔半个时辰登记一次,从簿子上可以看出考生答题的进度。
    汪道昆看着底稿和考勤簿,对副考官说道:“这两份卷子的这篇经义答案差不多。”
    副考官打了一个哆嗦,难道是考场弊案?
    他连忙接过去一看,果然两篇文章的八股文很相似。
    但是这两份卷子在不同的考场,副考官说道:“破题思路相同,答题雷同也是很正常的吧?”
    汪道昆摇头说道:“但是这个考生的卷子有问题。”
    “只是破题思路相同也就算了,举用的例证也如此雷同就少见了。”
    “他的稿纸用的很少,答题的速度很快,这题目不像是当场答题的,反倒是像提前准备好的。”
    “这篇四书义是最难的,这个考生反而没怎么打草稿,而且是先答的这道题。”
    副考官接过去,果然这个考生的考情簿上,他答题的速度非常快,答题的稿纸上也没有多少打草稿的痕迹。
    副考官又说道:“说不定是这考生擅长打腹稿,而且这两份卷子隔着这么远,也不可能抄袭作弊啊?”
    汪道昆说道:“也许是我多虑了。”
    副考官松了一口气,若是这两个人座位靠在一起,肯定要被判为作弊了,这两篇文章实在是太雷同了。
    副考官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工作,将手中的卷子呈了上去。
    看到三个圈,以及“高荐”“可通经纶”的评语,汪道昆就知道这是一份好卷子。
    拿起卷子读了起来,果然写的非常的好,更重要的是每个题目都破题非常巧妙,让汪道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卷子的用词平实,正是汪道昆平日里提倡的文风。
    “这份卷子不错,可列为房首。”
    五经每一房推出一份房首,等到所有卷子都判完之后,再由主副考官和所有同考官一同判卷,决定前几名的名次。
    乡试前十名若是会试落地,入国子监可以直接入上监,或者去吏部授官也能得到优待,在科举考试这么一套唯学历的体系中,你考试的名次就决定了一切。
    点了这份卷子为春秋房首之后,汪道昆又开始仔细查看卷子。
    可是他的直觉还是认为玄字丙丁辛号的卷子有问题,但是汪道昆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他仔细想了想,还是将玄字丙丁辛号抽到了最末一位。
    经过五天紧张的阅卷,一共九十份卷子排在了叙伦堂中,汪道昆带着副考官和同考官,评定最后的名次。
    汪道昆首先开口说道:“玄甲申戊号可为魁首。”
    “此子的文章咋一看朴实无华,但是用典论述都能另辟蹊径,有唐宋古文之余风。”
    众考官纷纷点头,如今流行的正是这种风格的文章,这类文章属于大家都能写,但是想要写好是最难的。
    华丽辞藻可以堆砌,但是用平实的文字写出真情是最难的。
    点了魁首之后,顺序定下了其他的第次。
    等到最后,汪道昆指着玄字丙丁辛号的卷子说道:
    “这份卷子有两篇经义和别人雷同。”
    众考官都是一惊,汪道昆又说道:“但是这三名考生不在一个考区,也不是全篇雷同,所以都判为最末,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拿起卷子,玄字丙丁辛号文章也谈不上多出彩,只能说中规中矩。
    这一次福建乡试本来就强者云集,他这个卷子正常也只能判在中游。
    另外两份卷子虽然不错,但是总裁官发话了,众人也点头赞同。
    众人说道:“那就以总裁官的意见为准,将他判为最末。”
    “再核对二三场次的卷子,明日就放榜。”
    众多考官都有一种解脱了的感觉,科举考试不仅仅折磨考生,对考官也同样是一场折磨。
    考完之后的这几天,苏泽都在寺院精舍中查看陶公公送来的水利资料。
    福建五江三溪,闽江以闽为名,自然是贯穿全省的重要河流。
    治闽先治闽江,这是历代治水先辈的共识。
    提高上游蓄水能力,清理中下游的淤塞,这就是苏泽提出治理闽江的思路。
    治水这个事情,说起来难也难,容易也容易。
    自然自有其规律,很多时候发洪水,就是因为人类活动侵占了河水活动的区域,遭到了自然的反噬。
    治水的思路就是重新将侵占自然的地方还给自然,给河流更多的蓄水余量。
    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治河最大的难题不是河,而是人。
    要造水坝就要淹没一部分农田,还要清退那些侵占河道的田地也都是有主人的,而这些都是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的主人都是当地有势力的人。
    就算是一方父母官,面对这些人都头皮发麻。
    可好就好在,陶公公是个太监!
    第197章 解元!
    这几日子黄时行的心情好得很。
    通过作弊提前得到了考卷,黄时行考完之后就在同学中夸下海口,必中五经魁。
    五经魁就是乡试前五名,乡试和会试的前几名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日后编写登科录的时候,也是以五经魁为首,算是读书人科举的荣耀。
    黄时行在外面吹,延平府的读书人自然也有不少看不惯的,一切就都等着乡试揭榜的那一刻。
    魁星楼就在贡院外不远,黄时行此时包下了魁星楼的顶楼,从这里可以俯瞰贡院的景象。
    他贴身的书童早就已经挤进了贡院广场中,只等到揭榜的那一刻就会返回魁星楼报告。
    黄时行志得意满,在场的小弟们也都各怀心思,贡院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
    而此时在南禅寺中,陈朝源等同学已经准备出门看榜了。
    “汝霖兄真的不去?”
    苏泽笑了笑说道:“你们去吧,等回来告诉我消息就行了。”
    陈朝源以为苏泽是心高气傲,这一次乡试考的不好才不去的,所以也没有再邀请。
    三千士子登科九十,乡试实在是太残酷了,所以才有范进中举那样的失态。
    其实对于陈朝源这些第一次参加乡试的生员来说,能一次就考上实在是太天方夜谭了。
    大家心中都清楚,看榜也不过是体验一个过程,再说万一中了呢?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