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02节

      唯一让胡俨混的不愉快的……就是最近他不知得罪了什么人,昨日去文渊阁见几位大学士,解缙对他比较冷漠。
    而翰林院里,似乎也有人开始在抨击国子监人浮于事。
    甚至有小道消息,有御史想要弹劾他。
    这令胡俨匪夷所思,他平日里与人为善,何况他和解缙也算半个同乡,他是南昌府人,解缙是吉安府吉水县人,原本一直保持着比较好的私人关系。
    可怎么转眼之间,就翻脸了?
    胡俨怎么想,也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他最终还是淡然了,管他的呢!
    说起来,这几日,他都在盯着张安世!张安世的正义堂那儿,隔三岔五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这令胡俨格外的警惕。
    其实在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国子监治学非常严格,当时国子监用法严峻,国子生请事假回家的,也被判戍边。
    胡俨到任后,立即上奏废除了这条规定,因此,这国子监的学风才开始懒散起来。
    现在张安世的出现,让胡俨嗅到了一丝太祖高皇帝在时的气息。
    这令胡俨很不安。
    于是时不时地在张安世的面前敲打,表示……不能苛责读书人。
    张安世被叫了去,则回答道:“恩师……不,胡祭酒,我这是为了学生好啊,严师出高徒,难道这也不对吗?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出来的还是读书人?那不就成了京城三凶那样的人?”
    胡俨:“……”
    胡俨只是摇头,索性不作声了。
    又过了几日,太子妃张氏让邓健来请张安世。
    现如今,东宫这边的纺纱已有规模,张氏是个擅长管理的人,将这东宫的宦官和宫娥管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张氏正穿着布衣,亲自摆弄着她的纺车,朱瞻基则在旁托腮,乖乖守着母妃。
    张安世徐步过来,笑嘻嘻地道:“阿姐的手艺真了不起,若是外头的人晓得自己买的棉纱,竟还有阿姐织的,怕是要哄抢。”
    张氏站了起来,笑吟吟地道:“你自做了博士,连说话都漂亮了。”
    “阿姐寻我何事?”
    “还不是你那姐夫,这些日子,他是茶饭不思,焦头烂额,现在满京城的举人都在闹,按下了这一头,另一头又不满,父皇将科举这样的大事交给他处置,可现在最难的,却是一碗水端平,现在还未开科就如此,等真正放榜了,还了得?你的姐夫现在骑虎难下,愁死了。”
    顿了顿,张氏接着道:“你不是还懂医药吗?你得想想办法,给他开几副滋补的药膳,如若不然,我怕他身子遭不住。”
    张安世笑着道:“开药膳有什么用,解铃还需系铃人,依我看,只要放榜出来,高中的也有北方的读书人,而不像太祖高皇帝和建文时那样,这榜上都是江南的读书人,不就好了。”
    张氏听罢,便道:“说你糊涂,你便有几分聪明的样子,可说你聪明,你又糊涂了,这科举取士,岂是想让谁中就让谁中的?若真这样倒也好了。”
    张安世想了想道:“如果真有北方籍的读书人……高中呢?”
    张氏道:“若是如此,倒没这么多闲话,你姐夫也可安心了。只是……依我而言,这怕不容易。”
    第095章 京城五大名儒
    张安世便道“我可以帮忙,我要为姐夫分忧,姐夫平日里对我最好,我拼了命也要为他排忧解难。”
    张氏笑了:“你有此心就好。”
    朱瞻基在一旁道:“母妃,母妃,我也拼了命要为爹娘排忧解难,我是真心的。”
    张氏摸摸朱瞻基的脑袋,一脸赞许。
    张安世却是低着头不语。
    其实方才他确实是在吹牛。
    可现在,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就是说……一种真正解决姐夫烦恼的可能。
    他脑子里电光火石之间,开始疯狂地运转起来。
    现在是永乐二年,而明初时期,科举的制度其实并不完善。
    虽然明太祖开科举之后,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
    因此,其实大家都是盲人摸象。
    真正科举开始形成了严格文体的时期,应该是在洪武二十多年。
    这其中,也不过是经历了两次科举而已,现在是第三次。
    江西的读书人,或者说,整个南方的读书人能够形成巨大的优势,一方面固然是北方多兵祸,而南方相对稳定,所以南方文风鼎盛,对北方有很大的优势。
    而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时代,对于科举,像有些像后世刚刚恢复高考的时期。
    大家都不知道考什么,所以出卷的题目也并不难,能考中的人……只要比其他人更优秀即可。
    这科举,还没开始真正的卷呢。
    真正卷起来,到了明朝中叶,甚至是明朝末期,那时候的考卷才是变态无比,而无数的考生,为了能够考中,早就将科举的套路摸的滚瓜烂熟,从如何讨巧作文章,如何练习八股格式,再到如何将四书五经背个滚瓜烂熟,还有专门应付考试的一些老师,每日啥也不干,就瞎琢磨考官的喜好。
    这是一场军备竞赛,而这场军备竞赛还未开始,大家拼的还是底蕴。
    显然很多人还没有真正开始意识到,往后数百年,那些读书人为了科举是如何疯狂的。
    这就如,后世任何一个经历过无数内卷,每日做各种题库,还饱受各种补习班熏陶的考生,若是放在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金光闪闪。
    张安世深吸一口气,他心里生出了一个念头……我张安世可能不懂啥叫八股文,但是我特么的懂考试啊,我知道怎么卷啊。
    如果他寻北方籍的读书人,和这些尚且处于混沌状态,尚且没有摸清考试套路的读书人们来考一场,会怎么样呢?
    这样一想,张安世有些不能淡定了。
    至少可以试一试!
    丢一个经历过衡水中学的家伙,送到恢复高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张安世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哈哈哈哈……我想到了。”
    说罢,一溜烟便跑。
    张氏见张安世这冒冒失失的样子,不禁嗔怒:“像什么样子,只夸你几句,你便又这样了……”
    说着,张氏摇头。
    朱瞻基在一旁坐得笔直,奶声奶气地道:“母妃,儿臣就不一样,儿臣就不冒冒失失,儿臣最听母妃的话了。”
    ……
    张安世兴冲冲地回到了国子学。
    箭步冲进了正义堂。
    高呼一声:“怎么样啦,这家伙有没有皮痒。”
    顾兴祖读书读得更认真。
    朱勇和张軏拿着戒尺,来回踱步,围着顾兴祖转圈圈。
    只有丘松头枕着脑袋,在课桌上酣睡。
    张安世冲到顾兴祖的面前,劈头盖脸便问:“你家原籍哪里人?”
    顾兴祖一见博士张安世这凶相毕露的样子,便战战兢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候连他的阿爷也靠不住了,只好怯生生地道:“回博士的话,俺……俺是扬州人,祖籍是湖南湘潭。”
    张安世一把抓着他的衣襟拎起他,道:“我说的是户籍,户籍,你家的户籍黄册在哪?”
    顾兴祖要哭了,磕磕巴巴地道:“本来是在南直隶,后来……后来……他们杀死了俺爹娘,俺爷投了北军,应当……应当移户去了北直隶。”
    “北直隶?”张安世眼睛一亮:“你确定后来没有移户吗?”
    顾兴祖道:“没……没有……俺爷东征西讨,没这功夫,而且许多靖难之臣,户籍都在北平,也没见有人去改。”
    北平现在是永乐年间的龙兴之地,是当初从龙的象征,这可是一笔资历,有人愿意改才怪了。
    张安世一拍顾兴祖的脑袋,整个人兴奋地大笑着道:“哈哈哈哈……这样的话,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好,实在太好了,我很欣慰,兴祖啊,你可知道为师一直很看重你?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顾兴祖:“……”
    张安世接着道:“我思来想去,咱们读书……还是太散漫了,男儿大丈夫,要立大志向,就要不怕艰苦,你尚书背完了吗?”
    “只勉强能背熟。”
    张安世骂道:“狗东西,三日都背不熟,要你有何用,今日起,十天之内,四书五经都要倒背如流,若是背不出,那便是欺师灭祖,实话告诉你,丘助教早想将你炸飞天了,一直都是我在拦着,你再偷懒试试看。”
    顾兴祖瑟瑟发抖起来:“我……我背,我背……”
    张安世说出了他的决定“十日之后,你就要作文章啦,你要考进士。”
    顾兴祖:“……”
    即便他的智商还不错,可这时候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脑容量有限,无法容纳这样爆炸的信息量。
    张安世此时的表情很是严肃,带着几分凶狠道:“考不中,你就死定了,别怪我没提醒你,我张安世什么事都干得出的。”
    这一点,顾兴祖信。
    张安世狠狠一拍顾兴祖的肩:“现在告诉我,你有信心吗?”
    顾兴祖可怜巴巴地道:“没……没有……”
    张安世大怒,鼓着眼睛道:“有信心吗?”
    顾兴祖身子抖了抖,下意识的就道:“有。”
    张安世终于笑了,道:“你们都听见了,他自己说有信心的,还给我立下了军令状,若到时候丢了咱们四兄弟的脸,他就死定了。”
    顾兴祖:“……”
    张安世摩拳擦掌:“众兄弟,过来,我有事吩咐。”
    一下子的,朱勇几个情绪就上头了。
    对呀,咱们也要参加科举,不,送人去科举。
    这才有出息。
    太好玩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