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北宋大法官 第1119节

      吕大忠警署地回答道:“我认为这可能还是跟我军在熙河的拓边有关,如果立刻就商定边界,那么他们就没有理由在这里驻扎这么多士兵。如今他们就是以此为由,在这里增兵,这必定是会增加太原府压力,我们也只能从府州那边调西军过来防守。
    这无疑就减轻了西夏在北线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抽调出部分兵马,去南下阻止我朝在熙河的拓边。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想先拖着此事,极有可能是想先观察我国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因为辽国是绝不愿意看到我们消灭西夏的。
    那么,一旦我们真的出兵,并且局势对西夏非常不利,那他们便可以此边界为由出兵河东,如此一来,就能够在不彻底破坏两国盟约的情况,迫使我国从西夏退兵。”
    到底宋辽有盟约的,而且盟约中,还包括岁币,辽国若要出兵,得找一个借口。
    有此争议在,辽国就可以做到不宣而战,正如那萧素所言,他可以出兵,驱逐这里的宋人,因为从之前的举动来看,辽国并不想与宋朝开战,但辽国肯定更不愿意见到宋朝消灭西夏。
    制造出这个争议,辽国就可以很好的在这里左右局势。
    因为刚好这里是西夏、宋、辽三国的交界点。如果宋在于西夏交战,辽国从这里出兵,那宋朝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张斐点点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他们应该就是这个打算。那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吕大忠思忖半响,又是无奈地叹道:“如果他们成心要拖下去,除非我们无条件答应他们的要求,否则的话,也只能慢慢与他们周旋。”
    张斐点头道:“你与我想得一样,那就慢慢与他们周旋吧。”
    这心里可真是乐开花,因为这结果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因为他也是要拖,为国内发展争取到足够的时日,但是没有想到,辽国也想要借此拖着大宋。
    就当下的局势来看,辽国这么打算,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他们能够在这里插一竿子,必然是会令宋朝感到非常难受。
    而他们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因为他们认定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筹备对西夏作战。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这个判定其实是非常准确的。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结果就是出兵西夏,没有其它的,不然的话,他没有理由想那么多办法去为国敛财,他又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他为国家赚那么多钱,总不能是给官员花得吧。
    王安石还没有伟大到这种地步。
    就是要打仗。
    这一点辽国是看得非常准确。
    但是辽人忽略了一点,就是公检法改革。
    可能也不是忽略,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懂这东西,不就是一个法律,还能有什么。
    宋朝严明司法,对辽国没有丝毫威胁,相比起来,王安石变法,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真切切威胁。
    你富国强兵,我肯定就是受害者。
    过得两日,两边使团再度会面大黄平,张斐还装模作样的去尽最后的努力,说服他们接受大宋这边的方案,但是萧素他们的态度坚决,就是要以分水岭来划分。
    最终,张斐也没有答应这个划分法,只是表示双方先派一些专业人士去做实地考察,每一寸土地都要考察清楚,弄明白双方意图。
    而且这还只是仅限于口头上,双方是没有签订任何约定,也没有口头承诺什么东西。
    萧素也没有强迫张斐要签订什么约定,不过他倒是提到一点,就是在未解决争议前,要维持现状,这潜在意思,就是你们不能在这里修建更多防御工事。
    这意思是再明显不过,就是要确保,往后辽国真要从这里出兵的话,不会面对太多的防御工事。
    可见吕大忠猜测的是一点没错。
    张斐口头上表示答应,但是前提,不会再有辽人越界,否则的话,他们还是会修建防御工事。
    萧素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我真要出兵,你再修,那就来不及了。
    第七百六十六章 “青楼特使”
    虽然在宋朝的牒书中,是有着许多关键性的证据,但是张斐并没有拿出来,去反驳辽国使臣的言论。
    不是因为害怕,也不是因为拖下去,更符合两国的利益。而是因为那些证据,许多还是过于笼统,不可否认,那些证据都非常关键,但无法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界限,这不符合张斐的习惯,他还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加详细,且系统性的证据。
    那么,这需要大量的人员去勘察,就是宋朝认为自己的地界到底是哪里到哪里,同时辽国的想要划界在哪里。
    当然,这专业事,还是应该专业人士去勘察。
    这需要很长一段时日,那么张斐的此行任务,也算是告一段落。
    “张检控,你找我。”
    “吕县令请坐。”
    “多谢。”
    待吕大忠坐下后,张斐便道:“我这马上就要回京了,这边的事宜,暂时交给吕县令来负责。”
    吕大忠稍显疑虑,“但是我并不清楚,该如何负责。”
    张斐道:“就是以实地勘察为主,然后拒绝与对方的一切探讨,简单来说,就是确定我朝在这里的具体界限在那里,同时确定他们想要的界限在哪里。
    他们不管说什么,你听着就行,不要给予任何回应,等到全部勘察完之后,我们再做具体探讨。”
    吕大忠点点头道:“我知道。”
    张斐道:“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慢慢推行公检法,陕西、河北都已经在推广中,未来肯定会在河东地区施行。
    待我回去之后,我会奏请陛下,先在晋城试点,我希望吕县令可以来主导此事,不知吕县令是否有信心。”
    吕大忠迟疑道:“虽然兄长的每回来信,都有提到公检法,也跟我详细解释过,甚至于,前年年关,我还回了一趟蓝田,也见识过这公检法,但我认为这里面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各方相互制衡,且都不能越界,但是我并不是非常清楚,这界限到底在哪?”
    张斐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其实公检法最复杂的地方,就在于政法分离,每一个官署,都有着明确的权力界限,这跟以往政治制度是很不一样的,如果单就宋朝的制度而言,那刚好是截然相反。
    宋朝是最讲究制衡的,但宋朝制度的制衡,是在于很多人干一件事,而公检法的制衡是在于,我只干这件事,其余方面不是我不管,而是我管了,就违反制度。
    一个是非常模糊且随意,一个是非常清楚且严格。
    可见这吕大忠是真的研究过的。
    “到时我们会派一些官员过来,同时会给吕县令送来判例,到时吕县令可以根据这些判例,来确定各方的界限在哪里。”
    张斐笑道。
    吕大忠点点头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
    张斐道:“不在于从命,而是在于你是否真正信任公检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吕大忠非常确定道:“陕西的情况,让人不得不相信公检法。”
    张斐笑着点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在与吕大忠谈过之后,张斐就在曹栋栋的一句又一句抱怨中,启程回汴京去了。
    人家曹栋栋当初愿意来,就是想立大功的,可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就那么哆嗦两下。
    这跟曹栋栋想得完全不一样。
    这些天他都是浑浑噩噩的。
    下回再也不来了。
    一点不好玩!
    此时已是深冬季节,张斐想赶在过年前,回到京城,于是一行人是日夜兼程,盯着寒风赶路。
    这就是年轻的优势。
    仅仅半月,他们便入得京畿地。
    “酒保!快快快,烫几壶热酒,真是冷死我了。”
    入得一家脚店,曹栋栋便大声嚷嚷道。
    他这一声吼,立刻引起店内其他客人的注意。
    很快,他们都发现周边所有人对他们都在指指点点。
    “张三,你发现没有,他们都在盯着他们?”
    曹栋栋小声道。
    张斐点点头,“咱们不会是进了黑店吧?”
    “那咋可能,这里可是京畿地。”曹栋栋又向涛子使了个眼色。
    涛子心领神会,去到柜台那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那掌柜聊着菜价的时,同时偷听大家都在议论什么。
    过得一会儿,他回到曹栋栋身旁,小声嘀咕一番。
    只见曹栋栋脸上是阴晴不定,是不是瞄一眼张斐。
    弄得张斐都是心慌慌的,问道:“什么事?”
    曹栋栋一怔道:“没啥事。我我去上个茅房。”
    说罢,便屁颠屁颠地离开了。
    张斐皱眉道:“怎么神经兮兮的。”
    过得好一会儿,这酒菜都上来了,但是仍不见曹栋栋的影子,张斐立刻让李四去看看。
    过得少许,李四又回到店内,“三哥,衙内的人说,衙内已经走了。”
    张斐诧异道:“他去哪呢?”
    李四道:“说是去附近警署看看。”
    张斐皱眉道:“有必要这么着急吗?”
    说罢,他又瞄了眼四周的顾客,只见那些顾客见他看来,立刻将目光移开,神情却颇为不屑。
    李四又低下头来,小声在张斐耳边道:“三哥,我方才出去时,听到一些人在议论三哥你。”
    张斐问道:“议论我什么?”
    李四道:“说三哥胆小如鼠,是懦夫,丢了咱大宋的脸面。”
    张斐猛然反应过来,这曹栋栋为什么不辞而别,不禁骂道:“这特么真是好兄弟啊!”
    同时立刻吩咐人去打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上回的“乌龙”事件,在前些天已经传到京城,这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弹劾张斐的官员,那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要知道他们之前举荐张斐去,可就等着这一刻。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张斐的临阵脱逃,不但丢尽大宋的脸面,还导致出现误会,差点引发两国的战争,这必须要严惩。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