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晋江东溪上游的船工号子

      ——鼎诚村妈祖宫采风记
    序
    在没有晋人之前,这里就有了一条江。后来晋人来了,这条江就取名为晋江。
    晋江发源于福建中部的戴云山脉,全长182公里,由东溪和西溪两大主流合成。东溪发源于永春县呈祥乡去路村,溪长120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挑舟村,溪长145公里。两条溪最终在南安市丰州镇井兜村双溪口汇合,至丰泽区浔浦入海。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东溪的上游!在东溪上游的梅山鼎诚村村内,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妈祖宫,它坐北朝南,一面背山,一面向水。对面,就是泉州的名山——杨梅山。
    2016年暮春三月,我随南安作协采风团来到这里,前往拜谒鼎诚村的妈祖宫。车至庙前,我们登上十数级台阶,前面就是鼎诚村的妈祖宫了。
    1。
    鼎诚村妈祖宫坐落在杨梅山对面一座小山的西畔,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这是一座2004年重新修建的庙宇,其规模并不宏大,却也不算太小。
    重山式的屋顶上,绛红色的琉璃瓦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屋顶最高处的屋脊上,有双龙戏塔,而往下的两个檐角处,依次是:上一层两边各有一飞凤,下一层两边各有一飞龙。龙凤仰首向天,呈张翼舞爪之势。
    往下的妈祖宫正立面,有四棵辉绿岩大青石龙柱,前檐右侧的大梁下,悬有一口大铜钟;左侧则是一座石柱亭台。正面的宫门上,刻有“慈航古地”和“妈祖宫”等字样。进入宫门,便是供奉妈祖娘娘的神殿。随处可见石雕木刻,尽显闽南地方特色;大红大黑的油漆,金线银条镶边。据说,五百年前用沉香雕塑的妈祖神像,在乡人一代一代的保护之下,依然保存完好,供奉在宫内,足见乡民的虔诚。
    在妈祖宫的正前方,是一片平整的石材和水泥埕,靠溪处围有一处围栏,围栏之下,便是东溪之水。其时暮春雨后,溪水昏黄,黄黄的溪水对面,是著名的杨梅山。春雨过后,两岸青草树木,在一瞬之间迅速碧绿起来。
    妈祖娘娘是一位传说中的海神,她保佑着海上往来的船只平安风顺。在许多海边之地,都能看见妈祖宫。而在内河内溪之畔,鼎诚村的妈祖宫,却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东溪之畔,建造一座妈祖宫呢?
    2。
    原来,关于鼎诚村的妈祖宫,有一个由来已久的传说!
    话说当年有一村妇,常来东溪边浣洗衣物。有一天正洗着,见一块木头漂了过来,村妇好奇,将木头拾起,拾起后见上面刻有四个字。村妇不识字,故将此木带回家中,让乡里的老人观看。老人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上面刻有四个金字:“天上圣母”
    于是,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这是妈祖娘娘为保护乡民走船拉纤的安全,而赐下的福祉。因此,通过商议,便将此木雕刻成妈祖金身,建庙供奉。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间,鼎诚村的远近内外,虔诚者香火不断!
    原来,早先的交通并不发达,运送物资时,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靠水路。特别是那些巨大的物资,没有水路,几乎是无法送达的。比如下游盖房需要山上的木料,上游的日常用品以及服装鞋帽,都要到下游采购。这水,就成了古代交通最大、最灵便的经济动脉了。
    人们从山上砍下大批木材,用麻绳结成一条条木排,顺水放下。期间还可以顺带许多粮食、瓷器、土特产等等,真是一举数得。而下游要往上运送生活用品,日常物资,则需要逆流而上的船只捎带。晋江一段的河道水流比较平顺,而从洪濑开始,因落差较大,转弯较多,行到急流之处,必得有人顺着河岸,一路往上拉船。这纤夫,也就应运而生了。
    有了船家和纤夫,人们在风浪中搏击,就难免与风险并存。闽南有句俗话,叫“走船跑马,没三分命”为什么呢?因为走船和跑马的人,都是十分危险的活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命搭上。所以,因为先人曾经有过耳闻目睹,便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每一次出航之前,都得祈求妈祖,保估他们一路平安。
    所以老一辈人常说,这鼎诚村的妈祖宫,是船家和纤夫带来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立庙供奉的。
    3。
    那么,妈祖娘娘又是一位什么样的神仙呢?她是海神,是水神!
    远在宋朝年间,湄洲岛出了一位好姑娘叫林默娘。她从小便有仁慈之心,特别喜欢帮助别人。长大之后,更是时常救助海上遇险遇难的渔夫船员。她的雷锋精神,得到远近乡民的尊重,说她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神仙。
    仙从天上而来,肯定要回到天上去。有一天,年轻的林默娘在一起海上救授时,壮烈牺牲了。当地村民为缅怀她舍己救人的精神,便为她立庙装金。
    后来,她的英雄事迹传到了朝廷,连皇帝老爷也感动了。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封她为“上天娘娘”从此,林默娘从民间走向官方,更是声名远扬了。渔夫船员每次出海航行之前,都会想起她,都会到她的庙前去诉求庇护。
    史至明朝时,妈祖娘娘保佑船民的名声,就更响更旺了。因此,经常在外走船跑海的水手,都会把妈祖娘娘的金身,带在身上,也带到了梅山鼎诚村的村内,在此建造一座“鼎诚村妈祖宫”以庇佑晋江东溪上下往来的水手和纤夫。
    4。
    那一天,我在鼎诚妈祖宫前,遇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告诉我:
    四、五百年以来,鼎诚村妈祖宫由小庙变成现在的大庙,期间经历了许多风雨。一代一代下来,虽然几经修楫,但其间的妈祖金身,却依然保存完好,足见妈祖娘娘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远不说古代运输主要以水路为主,就算到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从德化、永春上下的物资,都是靠水路完成的。作为东溪上游最繁荣的古渡口,鼎诚村对外的交通,更是以水运为主。从南安到永春、德化,再从南安到泉州的大部分物资,都要靠东溪运送出去。当时,这里设立了一个航运社,在妈祖庙的附近,这个繁忙的渡口村,叫内村渡口。
    从永春到南安,一路下来,东溪的水道虽然不长,但河弯较多,潭水较深,跑船落水者难计其数。并且,由于当时没有水利建设,洪峰时,常常发生水灾,在科学不发达的昨天,人们心中的诉求,就是神仙的庇护。因此,妈祖庙的产生,更是自然而然了。
    鼎诚村村内渡口在解放初,是一个拥有30多条河船,100多个青壮水手的村庄。据老者说,在当时,他们要将永春的木材、农副产品拉到泉州去卖;回来的时候,再装上水泥、煤炭、食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虽然跑船比较危险,但相对于种田人家,靠这种生意收入,还是比较丰厚的。有了钱,冒上一点风险,那是值得的。
    我问老人家,从永春到泉州,一趟水路要花多少时间?如果从泉州往永春呢?
    老人告诉我说:“天气晴好时,一般早上7点多钟从永春银凤桥出发,顺风顺水的话,下午3点多就可以到泉州了。回来的时候,”老人笑了笑说:“从泉州到洪濑这段水路,江宽水平,划桨摇橹还算轻松。可到了洪濑之后,由于水势较急,河弯太多,一路往上要拉着船走。要说时间嘛,船轻水平,也得一整天的工夫;若是船重了,一路上装货、缷货耽搁了,那可要费上好一番辛苦的,二天的时间都得走。”
    老人又说:“我们一路上叫着号子,一起发力。那拉纤的号子,一传就是几里!”听老人讲古,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纤夫拉船的画面,他们弓着身子,低着头,喊着号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行走,一路上齐心协力,不分你我
    后记
    在梅山鼎诚村里,多住着刘姓人家,据老人讲,最早时他们是从码头的刘林村分流出来的。原来芦川的刘氏,始于帝尧,立于彭城,后为高祖刘邦之后。唐末之时,他们随王审知流亡入闽;到了明朝时期,纷纷涌入泉州,最后迁至南安定居。
    其中,有一部分入住东田,另一部分入住码头。而鼎诚村的刘氏人家,则多是从码头的刘林村,分流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