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九百三十八章:天下太平(大结局上)

      走出花园之后,赵文来到了御书房中处理政事。
    赵铭宇则待在议政院里,主持着会议。
    赵文随手拿起一本奏折,批阅起来。
    这份奏折是议政院的一个官员送上来的,赵文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奏折上的内容是关于占领地的,这上面的内容和赵文说的差不多。
    奏折对于那些海外之地的统治政策是和赵文想的差不多,在文化和人文方面对西方进行统治。
    而且,这份奏折上的内容比赵文说的那些还要绝。
    奏折上说,对那些海外之地的所有人进行改姓。
    将西方那些粗俗的姓名全都按照内地的姓氏进行改动,将那些西方人的姓名全都按照内地习惯进行改动。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实在是绝。
    不仅将他们的文化给断绝了,还将他们的祖宗给改变了。
    看着奏折上面的内容,赵文的嘴角微微上扬。
    “真是好主意啊,这个办法不错,我之前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赵文将这个办法记了下来。
    在放下奏折的时候,赵文看了看这封奏折是谁写的。
    像这样的人,以后可要大用。
    ......
    半个月之后,议政院和军事院终于将具体的政策制定了出来。
    赵铭宇将制定出来的政策拿到了御书房中。
    制定出来的这些政策非常的多,足有一本书那么厚。
    赵文坐在椅子上,将这本册子打开,仔细的看着。
    赵铭宇站在赵文的面前,恭恭敬敬的站着。
    赵文看的很仔细,差不多看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看了十几页。
    “还不错!”
    赵文将手中的册子放下,揉了揉自己的眉头。
    赵铭宇一听着话,长出了一口气。
    “你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年龄已经不小了,再过几年也要就藩了!”
    赵文突然没来由的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赵文说到这里,脸上满是唏嘘以及不舍,可尽管不舍,也要让他们就藩。
    这是赵文在很早之前就定下来的,等赵文的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基本上都是要就藩的。
    女儿的话,不需要就藩,但是男孩就必须就藩,除过太子之外必须就藩。
    赵文的儿子比较多,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一去,往后的时间里,谁知道能再见上几面,这事情不管放在谁的身上,都很难接受,更别说是赵文了。
    赵铭宇看着赵文的样子,也沉默了下来。
    和其他的太子不一样,赵铭宇和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关系很好,从小一起长大,这冷不丁的就天涯两隔,一时之间,还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爹,必须要这样做吗?”赵铭宇鼓足勇气问道。
    “你还年轻,你不知道!”赵文站了起来,走到了御书房的房门口。
    他看着天上的太阳,说道:“这个世界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看上去风平浪静的世界,下面蕴含的风暴是无法预测的。
    现在咱们的势力看上去无人能挡,可谁知道以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提前做好准备,大厦将倾的那天真的到来后,又怎么能东山再起?”
    赵文看着天上的太阳,怔怔的出神。
    有时候,赵文都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
    按理说,凭借着赵文现在的实力,就算现在停下来不发展,让其他国家原地追一百年都不一定追的上。
    可是,就算差距已经这样大了,赵文的内心还是有些不安。
    “好了,你退下吧。政策就按照制定出来的办吧!”赵文转过身子,对着赵铭宇说道。
    赵铭宇点点头,带着桌子上的那本册子离开了御书房。
    ......
    当制定出来的政策开始施行的时候,西方世界里又掀起了血雨腥风。
    没有人愿意更改自己姓名,没有人愿意背离自己的祖宗,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更没有人愿意学习不是自己民族的语言。
    可是,他们的不满是徒劳无功的。
    当刀枪横在他们的头上时,他们也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
    如果敢反抗,就是一个死。
    焚书坑儒政策开始实施时,赵文留在西方的那些士兵开始了全城大搜捕。
    西方世界的那些图书馆、个人收藏、皇室收藏等等,全都被一一销毁。
    他们的书籍,不管是什么样的书籍,全都化为灰烬。
    这样的政策引起了那些西方学者的反抗,可是他们的反抗是可笑的。
    ......
    在搅屎棍的剑桥大学中,十几个头发花白的学者横在图书馆的前方。
    在他们的前方是一队五十个手持56冲的士兵。
    学者看着这些士兵手中黑洞洞的枪口,眼睛中满是视死如归。
    “离开,否则格杀勿论!”
    军官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冲着眼前的这些学者大声的喊着。
    可是,眼前的这些学者,依旧什么话都没说,只是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兵。
    “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找死!”军官的眼睛中满是凶光,他抽出腰间的腰刀,指向前方,大声喊着:“给我杀!”
    一声令下,枪声如林!
    这些学者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地上,鲜血将地面染成了红色。
    “冲上去,烧掉图书馆!”
    军官带着士兵,朝着图书馆冲去。
    片刻之后,图书馆烧起了熊熊大火。
    这些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图书馆化为废墟之后才离开了这里。
    这样的场景在搅屎棍的领土上不断的出现,不仅仅是搅屎棍,整个西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躲过。
    火焰和杀戮在西方持续了很多年,到最后,整个西方的各种典籍基本上被消耗殆尽。
    只要是有字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被烧的一干二净。
    搅屎棍已经毁了,整个西方已经毁了。
    赵文以一己之力,将好不容易才兴起来的文艺复兴全部消灭的一干二净。
    为了在文化上同化他们,赵文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学校。
    这些学校是专门给西方人灌输汉字汉语的,至于更高深的知识,他们这些人根本接触不到。
    在学习的时候,他们还被要求宣誓,发誓自己这辈子只能效忠赵文,效忠皇室。
    这样的学校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在西方不断的出现。
    两年之后,这样的学校在西方世界增长了不知道多少倍。
    启元十四年,战争刚刚过去两年,西方的伤痕好像已经逐渐恢复。
    在英格兰的林肯郡当中有一个小学,这个小学是按照内地的规格制定了。
    上课的老师都是从国内调过来的,学校教授的课程主要是汉语汉字。
    学校不是很大,毕竟这里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在一间教室中,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坐在窗边,呆呆的看着窗外。
    这节课是汉语课,上课的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中年人手中捧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的读着。
    每读一句,下面的学生就会跟着读一句。
    可是,这个少年对于读书声置若罔闻。
    少年穿着一身圆领衫,这是他们的校服。
    “牛顿!你干什么呢?”
    老师注意到了少年,呵斥声当下就响了起来。
    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牛顿。
    此时的他,脸上满是忧愁。
    “不好好听课,在看什么呢?”老师走了下来,教室中的学生都看向牛顿,想要看牛顿的笑话。
    牛顿急忙收回目光,低着头看书。
    “叮铃铃!”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老师大手一挥,道:“其他人放学,牛顿留下!”
    教室中的那些学生哗的一下一哄而散。
    当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老师看着牛顿,问道:“你刚才在干什么?”
    “没什么!”牛顿说着一口比较蹩脚的汉语。
    “没什么?没什么不好好听讲?”老师眉头一挑,脸色阴冷了下来。
    牛顿低着头,站在老师的身后,“老师我错了,以后不敢这样做了!”
    “知错就改乃是好孩子,你母亲独自一人将你养大,费尽千辛万苦,你可要好好学习,如果你学习好的话,以后说不定能去华夏,说不定还能去华夏上大学!”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
    牛顿的眼睛亮了,他看向老师,“这是真的吗?我以后真的能去吗?”
    牛顿的年龄不大,再加上战事结束的很快以及这几年的灌输,已经改变了牛顿的想法。
    学校的老师将华夏描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这几年灌输下,已经深深的烙在了牛顿的心里。
    牛顿是个单亲孩子,家里很穷,再加上前几年的战事,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如今母亲也生病了,这让年轻的牛顿心情非常郁闷。
    “如果你学习好的话,我可以给你申请奖学金,估计会解决你家的困难!”老师说道。
    老师对牛顿的家庭环境也有几分了解。
    “多谢老师!”
    牛顿按照儒家文化的样子,恭恭敬敬的冲着老师行了一礼。
    看着这个样子的牛顿,老师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笑了起来。
    ......
    转眼之间已经是启元十六年,赵文的那些儿子里,最先出生的那些已经达到了就藩的年龄。
    在就藩之前,赵文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这都是赵文的孩子,赵文不可能让他们就藩了还没有结婚。
    启元十六年八月初六,秋高气爽天正凉,赵文来到了天津港。
    此时的天津港上彩旗密布,龙旗招展。
    赵文站在港口上,在他的身后是李小颖海兰珠等后宫妃子,在他的前面是这次前去就藩的儿子。
    其中,站在最前面的是赵文的二儿子赵铭景。
    此时的赵铭景已经是一个翩翩少年,风华正茂,唇红齿白。
    在他的身后站着一个比他年龄小的女孩,那是他的新婚妻子。
    “这一路山高水长,要好好照顾自己。去了那边之后,要好好的,要善待下面的百姓。
    ……
    过一阵子,我打算将铺设海底电缆的事情提上日程。到了那个时候,就算相隔万里,也可以随时通话了。
    ……”
    赵文有些婆婆妈妈,不停的说着。
    “要是生了孩子,一定要回来一趟,让我看看!
    当年你还没有我的小腿高,现在已经比我还高了,真好!
    小时候的你,可真不让人省心,这一眨眼的功夫,你都这般大了,我已经老了!”
    人之离别话语多,赵文看着自己的儿子,满腔话语怎么说也说不完。
    站在赵文身后的海兰珠早已哭成了泪人,这是她的儿子,她知道早晚会有这天,可突然来临,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爹,您就放心吧。虎父无犬子,我绝对不会丢了您的脸。
    去了那里之后,我定然会像爹一样艰苦奋斗!
    爹,我这一去山高水长,以后不能在爹面前尽孝了,爹,娘,你们要保重啊!”
    之前一直笑眯眯的赵铭景终于绷不住了,他跪在赵文的面前,冲着赵文和赵文身后的海兰珠磕头。
    泪水从赵铭景的眼眶中流出,已然泣不成声。
    “爹,娘,保重!孩儿去了!”赵铭景站了起来,抹掉眼角的泪水。
    “孩儿啊,到了之后,一定要差人送个信回来啊!”海兰珠冲着赵铭景喊道。
    赵铭景重重的一点头。
    半个时辰后,赵文以及赵文的妃子和孩子拥抱之后,便送他们登上了前往海外的船只。
    在夕阳当中,轮船逐渐远去。
    此番远行,他们肩负花开天下的职责。
    赵文站在天津的港口上,看着船队逐渐消失在海的尽头。
    赵铭景站在轮船的甲板上,一直朝着港口挥手,直到天黑了下来。
    赵铭景站在甲板上,接着甲板上的灯光,从怀中取出一个铁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是满满一盒黄土。
    赵铭景的妻子站在赵铭景的身后,双手死死的搂着赵铭景的腰。
    “夫君,我想家了!”
    “我也想家了!”
    ……
    月落日升,一切好像恢复了平静。
    赵文坐在御书房中,批阅着奏折。
    海兰珠忽然失魂落魄的跑了进来。
    “你说景儿到了没有?我这心里怎么一直堵得慌?”
    还不等赵文开口询问,海兰珠便开口问了起来。
    “他去的是美洲,这才离开三四天,怎么可能这么快!”赵文放下手中的奏折,开口说道。
    “怎么会呢,怎么才三四天,我怎么感觉他已经离开了很长时间!”海兰珠一脸的失魂落魄。
    从赵铭景离开之后,海兰珠几乎每天都要跑到赵文这里来,询问赵文有关赵铭景的事情。
    “景儿的本事不比他大哥差,你就放心吧,不会有事的!”赵文站了起来,来到海兰珠面前,安慰道。
    除过赵铭景之外,一起出去的三四个。
    这些人主要的目的地就是美洲,至于其他地方,那就等赵文剩下的儿子成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