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2节

      李渊被逗的直笑,片刻后视线才重新落在苏定方身上,“山东数战皆有大功,只是当时战报不显,后西征吐谷浑,斩将夺旗,大胜而归,此次又逐敌直至长城,苍头河大捷而归,县公怕是轻了。”
    李善眨眨眼,看了眼平阳公主,又转头看了看柴绍……这是什么意思?
    莫名其妙就要给苏定方晋爵!
    “他日必为大唐名将……不,如今已是名将之流。”柴绍笑道:“定方不仅勇力绝伦,冲锋陷阵,勇不可当,腹有韬略,用兵如神,更有细柳之风。”
    “咳咳咳!”
    李善一阵剧烈的咳嗽,朝柴绍投去一个白眼……在一个皇帝面前,说某人有细柳之风,这是嫌某人死得不够早吗?
    周亚夫多牛逼啊,汉文帝到了细柳营门口,将士口口声声不听天子令,只听将军令……周亚夫虽然最后让汉文帝进了军营,但一不肯行礼,二不许驱车奔驰。作死到一定程度了。
    “怀仁就是想得多。”李渊笑骂了句,“不意苏卿治兵严整。”
    柴绍解释道:“怀仁以长史掌代州总管府,组建代州军,以定方为主将,天策府右二护军段志玄于营中嬉闹,鞭打士卒,最终被驱逐回京。”
    这件事在长安一度哄传,一方面是天策府诸将愤慨,另一方面也是东宫鼓噪……虽然他们这边也被赶回来一个常何,但两边可不是一个层次的……段志玄是秦王的心腹大将,基本上参与了所有的大战,名声赫赫,战功累累。
    李渊也早就听说了这件事,当时就在想怀仁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二郎啊……没想到却是苏定方的坚持。
    呃,其实李渊猜错了,苏定方的确有这个意思,只是希望将段志玄换个位置,是李善坚持将其赶走的。
    对此,李渊其实也有点挠头,前几日段志玄的父亲,郢州刺史益都县公段偃师已经回京,这位和他早年就是旧识,是李渊第一批铁杆心腹。
    沉吟片刻后,李渊看向苏定方,“他日朕抵营门,苏卿何为?”
    苏定方毫不犹豫的回答道:“白龙鱼服,不可入营,天子仪仗,当遣兵护卫,主将出迎。”
    李渊微笑颔首,开口道:“命中书拟诏,临清县公苏定方晋爵巨鹿郡公,加上柱国。”
    顿了顿,李渊看向李善,“怀仁也加上柱国吧。”
    李善一头雾水,这也太莫名其妙了,莫名其妙的被召入宫中,莫名其妙的就进爵,加上柱国……上柱国在唐初没什么实际意义,但也不是谁都能拿得到的。
    侧头看了眼同样一头雾水的苏定方,李善不禁心里嘀咕,难不成苏定方这么讨人喜欢?
    又是进爵,又是加上柱国,过了年还要娶媳妇,好事儿都扎堆了!
    上首位的李渊若有所思,一旁的平阳公主笑吟吟的看着李善,而柴绍投来了诡异的眼神……这事儿闹得!
    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口大锅
    出了太极宫,李善和苏定方小声讨论了几句,后者很确定的告诉李善,自己从头到尾都没发现任何征兆……自己更没有媚上!
    李善半信半疑……相信是因为历史上的苏定方堪称名将,但真的不会做官,不然也不会等到唐高宗登基才有用武之地。
    疑心是因为今日李渊对苏定方的态度……相当的看重啊。
    我花了多少心思,又是棉袄又是制冰才到现在这个地步……你苏定方这么简简单单的就……真的没有媚上吗?
    对李善的坦然直言,苏定方狠狠回瞪了眼才快步走去。
    “哎哎哎!”李善在后面还喊了几句,司农寺和左武卫都在承天门大街的东侧,还能一起走一段呢。
    可惜苏定方脚步快捷,一转眼就进了门……你还不擅长媚上,噢噢,你只是略懂而已!
    李善索性放缓了脚步,慢慢向前踱去,路面早就清扫干净,不过屋檐墙头依旧积雪,看上去别有趣味。
    还没走到司农寺门口,李善嘴角动了动,行礼道:“伯父。”
    崔信站在中书省门口,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了。
    “前几日又……”
    “大雪阻路,难以出行。”李善随口解释道:“以后住在延寿坊就方便多了。”
    崔信脸一黑,你就这么想早早住到延寿坊那宅子里去?
    “李家那边传了消息来。”崔信不耐烦的说:“定在二月初四。”
    “二月初四?”李善一怔,“是定方兄?”
    “嗯。”崔信点点头,他才不管这些事,只不过前几日大雪阻路,又不是什么急事,才拖到今日……呃,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
    “昨日稚圭送来个匣子。”崔信看似随意说:“别又弄什么马鞭!”
    李善还在想呢,自己昨晚都和苏定方说好了出任赞者了,随口回答道:“妹妹赠以染雪梅枝,小侄回赠两句残诗而已。”
    “怎么又是残诗!”崔信不满的训斥了句,“且吟来听听。”
    李善神情有些古怪,你不会去问你女儿啊?
    崔信也是没办法,女儿这次不肯开口……而李善可能没有考虑到他带到这个时代的那些诗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古人写下的诗文,流传到后世的太多了,但真正能留下名号的太少太少了……李善毕竟不是历史专业,也不是古文专业,他能记得住的,哪一首都是名垂千古的名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善抄来的那些诗文简直就给他塑了金身,这几个月来,稍有名气的士子入京后大都会通过某些渠道甚至直接跑到日月潭登门求见。
    崔信也是个文人,还是个喜欢吟诗的文人,女婿又有新作,昨晚就熬的心痒痒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崔信重复了一遍,“倒是直白……”
    说到一半崔信就住了嘴,他突然想起是女儿先赠染雪梅枝,李善才以残诗回赠……难怪女儿不肯说呢。
    以诗喻人,但不管是雪还是梅枝,的确都不好外传……女儿皮肤白皙如玉,最近又在跟着妻子学香。
    崔信斜着眼睛瞥着李善,又是白又是香,你小子眼神不错,鼻子也挺好使的!
    李善察觉到岳父大人不善的眼神,赶紧将话题扯开,“伯父,二月初三行冠礼,本准备请定方兄为赞者。”
    崔信这才记起来未来女婿曾经提过,明年二月初行加冠礼,现在苏定方二月初四迎亲,可是要去雍州三原迎亲的,肯定是来不及了。
    李善立即在心里寻找备选者,赞者是要比主持、正宾、副宾身份低一点的,基本就是打下手,也不会真的替李善挽发髻,最好是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
    张文瓘如果年长几岁倒是合适,李楷远在代州,李道玄和李世民关系太近了点,而且还是郡王爵。
    这么数下来,李善试探问:“孝卿兄如何?”
    崔信想了想,点头道:“只要你不怕得罪了人就好。”
    “孝卿兄品行端正,又是小侄初至长安最早结识的旧友,最是合适。”李善微微笑着,自己可不是当年那个无依无靠的少年郎了,现在的分量……只要不发生剧烈的冲突,完全不用顾忌那位同安长公主殿下。
    不过王仁表的父亲王裕出身随州总管,去年末患病回京修养,据说现在情况不太好。
    顿了顿,崔信看似随口问道:“何人主持?”
    李德武那是不用想了的,而前隋李浑获罪,全族除了李德武之外全都被杀,别说李善不想请,就算想请也找不到适合的长辈。
    李善犹豫了下,低声道:“本有意请赵郡王,不过这两日觐见……此事延后再议。”
    “若是陛下不许呢?”崔信好心的教导,“当有备选。”
    “伯父说的是,小侄或可请德谋兄父亲代为主持。”
    “不妥,虽然你与陇西李氏丹阳房交情甚笃,但李客师毕竟是天策府属官。”崔信摇摇头,“当选一个不涉夺嫡之争的长辈,最好有些来往或者有姻亲关系。”
    李善有些犯难,前隋申国公这一脉除了李德武都死光了,姻亲更是飘零,宇文士及倒是符合这个标准,不过这位也是秦王一脉。
    崔信有些脸黑,我说的还不够清楚?
    长辈,不涉夺嫡,有来往,姻亲关系……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倒不是李善脑子不好使,只是一方面之前考虑让崔信出任正宾,另一方面今天苏定方莫名其妙的晋爵让他一直心神不宁,一时间没想到。
    不过很快,李善就没时间去考虑苏定方晋爵的缘由了,黄昏时分他刚刚回家,还没下马呢,小蛮就气呼呼的奔了出来。
    “怎么了?”
    “郎君!”
    李善一进门,看见朱氏、周氏都站在院子里,“母亲……”
    朱氏没好气的努努嘴,李善转头看见一个身材高挑,依稀眼熟的胡女惊喜的望过来。
    “齐王府送来的。”
    “齐王?”李善眨眨眼,就算要拉拢我,也不至于莫名其妙的送个胡女过来吧?
    李善还不知道,一口大锅已经扣在他脑袋上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政治立场
    “下官拜见清河县候。”
    “崔舍人这是……”
    司农寺内,赵元楷听见外间乱哄哄的声音,出门看见脸色难看的崔信,“崔兄,这是……”
    毕竟是姻亲,虽然是拐着弯论的,崔信勉强露出个笑容,“李怀仁呢?”
    “又没来上衙?”
    “来了的,来了的。”赵元楷挥挥手让看热闹的下属滚蛋,小声说:“殿下一早就来了,不过两刻种前出去了……”
    崔信依旧阴着脸,“他亲卫呢?”
    “也都跟去了。”赵元楷想起李善适才离去时候的脸色……比崔信还要阴郁。
    “倒是跑得快!”崔信咬咬牙,“逃回庄子去了?”
    “下官不知。”赵元楷身为司农少卿,其实品级是比崔信高的,“不过,殿下离去之时,颇为愤慨,或许是有人陷害……”
    崔信强忍着没有骂出声,建国七年,若论平康坊内盛名,谁能与那厮相提并论?
    但这个该死的小贼,居然敢将那两句残诗流传道平康坊去!
    想了想,崔信起身,径直出了皇宫,绕了几个弯,进了延康坊的一处宅子。
    刚刚进门,崔信就听见一阵鬼哭狼嚎的求饶声,张文瓘从后院逃出来,操着一根藤条的李善正一边呵斥一边追赶。
    张文瓘慌不择路往门口窜,冷不丁被崔信一把揪住了……那两句残诗流传出去,李善和崔家都不可能,只可能是身为信使的张文瓘了。
    李善操起藤条就是一鞭子下去,狞笑盯着张文瓘,“真有胆子啊!”
    “怀仁兄,不是我,不是我……”张文瓘拼命解释,“是杨思谊那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