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02节

      王珪不再问了,只是心想裴世矩只怕谋划已久,前一任殿中监在天台山阵亡之后,可能的继任者可不止是苏制一人,但最终却是苏制成功的成为了李渊身边如今最信任的近侍。
    “那就好办了。”韦挺笑道:“明日召其入宫觐见……”
    “不可。”
    “不可!”
    前一句是李建成,后一句是裴世矩。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谋算(下)
    “尚未事变,柴绍节制北衙禁军,孤的人手难道能进太极宫,潜入两仪殿周边?”
    面对李建成的话,韦挺哑口无言,的确,左右千牛卫如今倒不像以前那样防守严密,那是因为秦王已经迁居出宫,但也不会允许东宫侍卫进入太极宫。
    “那……”
    “也不可能在途中截杀。”裴世矩摇头道:“日月潭距离长安不远,而且李怀仁出行,身边必有亲卫护佑,且有王君昊、刘黑儿这样的猛将,要派多少人才能成功?”
    “打草惊蛇,智者不取,一旦李善突然失踪或被暗杀,秦王必然警惕。”李建成深吸了口气,“且容他多活些时日,待得事变前日,再召其入宫,孤身一人,不过三两刀斧手罢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李世民如今入军,犹如龙归大海,令人无奈,想到这儿,李建成有些后悔没早一些下定决心,但转念一想,若是没有李世民自请出征,只怕也看不穿李怀仁的真面目。
    裴世矩继续道:“其二是时机。”
    “必须要在秦王在京的时候动手,要以迅猛的手段扑杀秦王……只要秦王身死,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王珪沉默的点头赞同,如今齐王被废为庶人,秦王一死,太子就是唯一的成年皇子,其他的皇子年纪最大的赵王李元景也才九岁。
    不管如何愤慨,陛下不可能舍弃太子……谁知道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会不会夭折?
    更何况,如果能扑杀秦王,太子更大的可能是顺势宫变,登基称帝。
    “此次秦王出征河北,他日回京,只怕会携大军回返。”韦挺担忧道:“那时候更难动手吧?”
    李建成阴着脸没吭声,有前隋太子杨勇的前车之鉴,他怎么可能甘心被废呢,这几个月他做了不少的准备,收获也不小,可惜突然出了意外。
    河东战局的急转直下是意外,更让李建成意外的是李世民居然自请出征,这导致他之前的准备大部分都落空了……就在刚才,裴世矩还猜测,这是李怀仁的谋划。
    这也是李建成恨李善入骨的一大原因。
    “尚有机会。”裴世矩窥探李建成的脸色,将这个话题一笔带过,关于这方面,他已经有了计划,不过如何去实施,还要再想想。
    看起来如今上番府兵随秦王出征,而尉迟恭尚未抵达长安,正是个空窗期,但裴世矩心里有数,这时候一定是李善、柴绍警惕性最高的时刻……不然今日李善为什么要去拜访平阳公主呢?
    王珪接口道:“裴公适才提及,尚有内外之分。”
    “内为长林军,外为燕郡王。”裴世矩径直道:“自仁智宫事件后,殿下逐步裁撤长林军,但如今依旧驻扎禁苑。”
    “汰弱存强,虽从三千余削减至千五,但战力不降反升,其中颇有天节军勇士。”李建成也不避讳,“燕郡王来信频频,愿为孤效死。”
    韦挺咧咧嘴,“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罗艺这些年与天策府闹得是势不两立,不说其他的,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脸上的鞭痕就是拜他所赐,房玄龄手指断折也是他的手笔,如今还要加上一个数次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的魏嗣王李怀仁。
    李建成没理会韦挺,低声道:“罗艺遣派心腹,陆续潜伏于乡梓云阳县,距离长安并不远,随时可以调入京中。”
    “多少人?”
    “至少有五百人。”
    裴世矩心里一松,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还亏自己这些年考虑如何逼太子起兵……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
    徐师谟突然道:“若要扑杀秦王,陛下这边……”
    “尽可放心,孤有准备。”李建成冷哼了声,父亲你也别怪儿子,你不仁,我也只能不义了!
    王珪看了眼裴世矩,低声道:“殿下,裴公,若是河东、灵州有变……”
    河东那边的李道宗还好办,不一定会如何,但淮阳王李道玄是秦王的铁杆,而且当年因为史万宝一事与东宫势不两立,更何况代地与李善之间的关系也太深。
    灵州的张仲坚是魏嗣王李怀仁亲卫出身,而且麾下还有侯君集、侯洪涛、郭孝恪、唐俭等。
    李建成显然有所考量,“刘世让、李世绩被孤立朔州,只怕难以幸免,淮阳王孤木难支,可使玄真公疾驰绛州、晋州,劝降各地。”
    所谓的玄真公指的是裴寂,虽然自从仁智宫事变后,裴寂刻意与东宫拉远了距离,李建成前几日还特地与裴世矩商议要不要将裴寂拉下水,但裴世矩否决了……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李建成,我与李善有仇,所以只能站在殿下这边,但裴寂就不一定了。
    不过李建成相信,如果真的能得手,裴寂是不会拒绝的。
    “至于灵州,张仲坚晋爵国公,调燕郡王率天节军拱卫长安,再调宁州刺史韦云起驻守泾州。”
    一方面加恩张仲坚,另一方面让韦云起驻守泾州,卡住原州刺史张士贵迅速南下的途径。
    李建成相信,只要能扑杀李世民,一切都能迎刃而解……难不成那些忠于秦王的大将会为其复仇而举兵谋反?
    就算自己没有登基称帝,父亲也不会允许张士贵、郭孝恪、侯君集乱来的。
    将方方面面都在心里过了一遍,李建成看向裴世矩,“关键还是时机。”
    裴世矩微微点头,“秦王有入主东宫之像,老臣预料,若是秦王能收复并州,应该就会回京了。”
    “那就等他回京!”李建成目露凶光,“此事暂不外泄,想想桥公山那厮……二弟也不知道在东宫埋了多少钉子,待得事变之前,再告知各人。”
    所谓的各人,李建成与裴世矩私下整理出了一份名单,除了长林军的将校之外,还有江夏郡公李高迁、襄邑王李神符、留在京中的秀荣县伯尔朱义琛、驸马都尉纪国公段伦,以及几个月前晋职为太子左卫率的尔朱焕。
    王珪在心里盘算,成功的几率实在不大,但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李渊的选择
    河东战局急转直下,秦王自请出征,这迅速平定了长安民心,坊间都开始传唱《秦王破阵乐》了,显然对李世民充满了信心。
    但朝中的气氛却有些诡异,在天台山一战之后,天策府属官大都陆续入朝,而这一战,李世民抽调了几乎所有的麾下英杰,算得上位高的只有宇文士及、薛元超还坐镇皇城,这使得朝局短暂的回到了平衡期。
    李渊在临湖殿内笑着对觐见的平阳公主说:“二郎有心了。”
    平阳公主在送走李善之后就入宫觐见,向李渊强调了北衙禁军之重……显然意有所指。
    几年前,北衙禁军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制约天策府,甚至李渊都不放心,默许了东宫组建长林军,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实在让当时的李渊如芒在背。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李渊与李世民再无间隙,堪称父慈子孝……呃,比之前与李建成的关系更加贴近,这个……是有原因的。
    李渊被梁师都戴了绿帽子,薛婕妤被送回的时候都怀孕了,李世民也被封伦戴了绿帽子,那位刀妙琏在武德五年同样怀孕,只不过流产了。
    同病相怜啊!
    所以,后来北衙禁军更重要的任务在于护卫皇城,在于护卫李渊、李世民……等到仁智宫事变之后,李世民迁居金城坊,北衙禁军更是成了制约东宫的最重要的一股兵力。
    李世民在率兵出征之前,调走了左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张琮,但留下了王君廓,显然就是针对东宫,护卫宫城的。
    对此,李渊有些欣慰。
    顿了顿,李渊又道:“怀仁也有心了。”
    平阳公主没吭声,还低下头,掩饰着脸上的神色,她当然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李世民调曲鸿入北衙禁军,一方面是在向李渊表明心迹,毕竟明面上李善是李渊的嫡系,另一方面也是在显示自己有包容之量。
    李世民应该是那天晚上与李善共议,才选择了曲鸿这个李善亲身出身,同时也曾经在北衙禁军任职的人选。
    按照常理而言,李善这种在前一任皇帝在位期间就已经战功显赫封无可封的大将,后一任皇帝是不可能不忌惮的。
    平阳公主心想,父亲还在担忧二弟肯不肯接纳怀仁呢,这也实在是……也不知道等实情大白天下之后,父亲会怎么想。
    恼怒、愤慨应该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怀仁为国屡立功勋,而且也有不得不隐瞒的理由,毕竟裴世矩、李德武依附东宫嘛……父亲在大怒之后应该能谅解的。
    呃,这些想法是柴绍告知妻子的,但柴绍自己可不是这么想的,完全是在糊弄平阳公主。
    欺瞒君主,哪里是那么容易被谅解的,最重要的是,秦王与魏嗣王始终隐瞒两者之间的隐秘联系,很容易让陛下想到一些其他方面。
    秦王本就军功盖世,在军中威望不作二人之想,而魏嗣王数年间一跃而起,屡败突厥,在军中也颇多旧部,身边除了苏定方这样的名将,还有执掌灵州军的张仲坚。
    可以说,如今天下,若论名将,秦王排在首位,其次就应该是李善与李靖并列了。
    如果没有天台山一战、仁智宫事变的话,秦王最终被东宫逼的走投无路,会干什么?
    到那时候,深得陛下信任,而且还一度与苏定方轮番执掌宫禁,节制北衙禁军的李怀仁会什么都不做吗?
    即使有两次救驾的大功,这种事也必然会成为扎在李渊内心深处的一根刺。
    柴绍私下揣测,这件事,自己能想得到,知道实情后的李渊也能想得到,李世民、李善也不可能想不到。
    不到万一,李世民、李善是不会让这段关系大白于世间的,顶多是解释为天台山一战之后,见太子不仁,方才投效。
    “不过,二郎与怀仁也多心了。”
    平阳公主被李渊的话打乱了思绪,“父亲?”
    李渊收敛脸上的笑容,“大郎不孝,令为父心伤,三胡如今又被废为庶人,朕有意易储。”
    先用为父,后用朕,显示了李渊的伤感,也显示了这位大唐开国帝王的决心。
    “父亲做主就是。”平阳公主顿了顿,没忍住低声道:“去岁仁寿宫一事,东宫拖延出兵,心思狠毒,不仅不堪为君主,更不堪为人子!”
    李渊长叹了声,“不到危局,不见真心。”
    历史上仁智宫事变时候,李建成为洗脱自身才会去请罪,而这一世的仁寿宫是被梁军偷袭,李建成选择了坐视,盼着老子弟弟一起升天。
    关键时刻,长子次子不同的选择让李渊做出了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是一个拐点。
    “嗣昌节制北衙禁军,拱卫皇城,但长林军……”平阳公主有些担忧。
    “尚有千余。”李渊哼了声,“暂时留着吧,若是强令裁撤,只怕东宫难忍。”
    看女儿有些懵懂,李渊不得不解释道:“如今二郎领军在外,手掌兵权,只要不刺激东宫,大郎当不敢妄动,待得二郎回京,大事可定。”
    平阳公主还是有些懵懂,但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可靠,等到二弟回京,东宫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不得不说,李渊的决定并没有错,他判定太子不敢动手,原因也很简单,李世民入军,就算长林军攻破太极宫,弑君称帝,那也没用……李世民回军一击,难道李建成有回手之力吗?
    只怕长安城的城门都会被打开,放秦王大军入城呢。
    平心而论,李渊不觉得长子会起兵谋逆,不是因为没这份心性,也不是因为没有这个胆量,而是实力对比悬殊……不说柴绍坐镇皇城,还有即将领三千精锐回京的尉迟恭。
    但如果在秦王尚未回京之前,自己强令裁撤长林军,那就有可能让东宫有鱼死网破的搏命之举,一个不好,那就是玉石俱焚……所以,李渊选择了隐忍,已经是十月份了,突厥这个月就应该会北返草原,自己只需要等着二郎回京就行。
    这个道理,平阳公主想不到,但柴绍想得到,当妻子将今日临湖殿内诸事告知之后,柴绍苦笑了声,陛下这么想无可厚非,但却忽略裴世矩……也是,陛下不知道这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