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靖安侯 第173节

      说罢,他提着考篮,扭头朝着考场走去。
    大丫鬟青儿紧紧的盯着沈毅,看起来似乎比沈毅这个正主还要紧张。
    她对着沈毅招手,大声呼唤。
    “公子,按时吃饭,注意休息!”
    第二百七十一章 考学与选妃
    所谓会试考场,还有个正经的名字,叫做贡院。
    会试算是科考最高层级的考试之一,而且是全国各地的举子进京赶考,自然会比乡试的规模隆重许多,沈毅在醴泉楼里曾经看到过一本记述会试的书册,数据虽然不准确,但是也有个大概。
    南渡以前,陈国还是大一统王朝的时候,每一届会试的举人人数,应该在三千人左右,最多的一次有近四千人。
    而南渡之后,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只剩下了半个,相应的举人人数也就少了不少,六十年来一共有二十多次会试,最开始只剩下不到两千举人参考,而前一次的会试参考的举人人数,也重新回到了三千人。
    不过录取率始终不是很高,大约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左右,最多的一次也就录取了一成而已。
    要知道,这些考生每一个都是举人老爷,都是从一层层科考里杀出来的举人老爷,在举人老爷里尚且不能十取其一,可见这会试的残酷程度!
    今年的会试,考试人数也达到了三千人以上,贡院门口排起了漫长的队伍,分成好几排,然后分批进入贡院里,接受衙差的搜身。
    虽然这会儿参考的考生,都是有身份的举人老爷了,但是在礼部的衙差面前,依然没有什么面子,衙差还是会粗暴的搜身,有时候还会要求考生脱衣服。
    不过为了会试,为了殿试金榜题名,大家还是捏着鼻子忍了。
    沈毅因为来的早,排在了队伍中段,从天不亮开始排队,一直到天光大亮,等到了他与前后的两个考生都混熟了的时候,才终于排到了他。
    沈毅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科考经验,他很是平静的接受了衙差的搜身,验明身份之后,从衙差那里领到了自己的考牌。
    考牌上写着他的房间号。
    黄字二十七号。
    沈毅拿着自己的号牌,在贡院里找了好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考房,走进考房放下考篮之后,沈毅还是一如从前那样,简单收拾了一下考房里的卫生。
    贡院的考房,与乡试考房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两块板子,不睡觉的时候一块板子用来当桌子,另一块板子用来当椅子,睡觉的时候把两块板子铺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小床。
    依旧是要蜷缩着腿才能睡得下的小床,按照贡院的说法,这玩意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会试的考试流程,与乡试基本上类同。
    都是考三场,三天一场,一共是九天时间。
    甚至考试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分别,都是第一场帖经墨义或者试帖诗等等,第二场杂文,第三场策论。
    毕竟文科考试,题目出来出去也就是这些而已,不会再有更多花样了。
    只不过乡试的时候,与沈毅竞争的只是京畿的秀才们,而现在与沈毅竞争的,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举人老爷,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学术精英”们!
    这些学术精英,大多数都比沈毅年纪大,而且大多数都是自小读书,也就是说他们读的书只会比沈毅多,不会比沈毅少。
    想要在这些“学术精英”里脱颖而出,那么就不能仅仅是会做题,更要做题做的出彩。
    譬如说同样翻译解释一句圣人语录,想要进入两位主考官和十六位同考官的眼里,就必须要翻译的出彩,解释的合理,最好能够鹤立鸡群,推陈出新。
    至于杂文策论之类的,就更是见仁见智了,作文嘛,每个人心中判断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沈毅把考房打扫了一遍之后,看了一眼贡院门口,这会儿考生还没有全部进入贡院,沈毅心里明白,这考试一时半会开始不了,便打了个哈欠,铺好床板之后,躺在床板上补觉了。
    养精蓄锐,才能马到功成。
    等到沈毅睁开眼睛的时候,却是他考房门口的衙差敲锣把他震醒的,这礼部的衙差弄醒沈毅之后,上下打量了沈毅一眼,笑道:“看了好几次春闱了,还是第一次有人在春闱上睡得如此香甜。”
    沈毅擦了擦嘴角的口水,隔着窗户从衙差手里接过考题考卷以及稿纸,道了声谢。
    他挤出了一个笑容。
    “困的厉害,该睡就要睡。”
    之所以从窗户拿考卷,而不是开门出去拿,是因为考房的门已经上锁了。
    三天之内,沈毅没有交卷之前,是出不去的。
    这衙差发完考卷之后,对着沈毅呵呵一笑。
    “祝小老爷高中,金榜题名。”
    沈毅放好稿纸,道了声谢。
    “多谢差大哥吉言……”
    ……
    就在沈老爷被锁在贡院里参加考试的时候,宫里那位与沈毅同年的皇帝陛下,也在经历他人生中的一次考试。
    这会儿,这位皇帝陛下,正在坤德宫礼,老老实实的垂手坐在自家母亲面前,面色恭谨,完全没有九五之尊的模样。
    因为在他面前坐着的,正是他的嫡母兼亲母孙太后!
    孙太后坐在软榻上,把手中已经喝了一杯的茶水放回了手边,然后她静静的看着小皇帝,开口道:“皇儿,去岁年节之前,你应承过母后,说今年一定选妃立后。”
    太后娘娘微微有些生气:“现在都要进三月了,哀家给你找的姑娘没有十个也有二十个了,便一个都不向你的心?”
    小皇帝尴尬一笑,开口道:“娘,孩儿最近有不少事情要做,实在是没功夫去弄选妃大婚的事情,这样罢,等孩儿忙过了这阵,下半年再择贤立后如何?”
    孙太后皱眉,问道:“皇儿在忙什么?”
    提起这个话题,小皇帝立刻话多了起来,他开口道:“回母后,今年年初儿臣辞了两个宰相,以至于现在中书省每天送到德庆殿的文书更多,比起从前之多了近三成,儿子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说到这里,皇帝苦笑了一声,开口道:“再有,今天就是会试春闱的日子,儿臣即将有亲政之后的第一批进士了……”
    “这些事情,怎么样也要下半年才能做完,而且……”
    小皇帝四下看了一眼,坤德宫的宫人立刻会意,都躬身退下了。
    小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且母后,近来北边越来越不安分了,一个弄不好,两淮就要再起战事,儿臣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朝堂上……”
    “你说的这些事……”
    孙太后微微低眉道:“哪有一件比得上立后选妃?”
    “你是咱们李家皇帝!”
    孙太后教导到:“你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大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延续李家血脉,以保证我大陈江山永固!”
    孙太后年轻的面孔上,充满了坚定。
    “你尽快娶妻,给朝廷,给咱们李家生一个国本出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亲亲!
    很多人会对皇帝这个职业的“职责”产生一些误会,以为皇帝的职责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是让朝廷安定和谐,是让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其实都不是。
    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绝大多数皇帝的目的,最大的职责就是维护自身统治延续,让自家的国祚尽可能久的传承下去。
    之所以治国育民,之所以戡乱救灾,都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毕竟老百姓不能活不下去,活不下去了,这个统治也就结束了。
    这一点,与后世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因此,在孙太后看来,不管是朝廷里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李家传宗接代,都没有小皇帝给她生个孙子来的重要。
    对于孙太后,皇帝心里还是畏惧的。
    毕竟他十岁登基以来,名义上虽然是皇帝,但是朝廷里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这位孙太后。
    中书一些需要皇帝才能拿主意的大事情,都是递到坤德宫交给太后娘娘做主的。
    因此听到了老娘的话之后,皇帝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道:“母后,既然您坚持,那立后立妃的事情,您就多费费心,到时候儿臣配合您就是了。”
    见儿子服软,孙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那个北齐赵家的女儿……”
    她看了小皇帝一眼,问道:“你准备如何处理?”
    小皇帝有些无奈,开口道:“都依母后的意思。”
    孙太后眉目舒展,缓缓的说道:“按哀家的意思,这个赵家女子可以进宫来封个贵妃,毕竟咱们李家的公主,也有不少在燕都,我儿娶一个赵家女,也不算吃亏,而且还能免除一场兵祸……”
    “这样罢,明天娘派人把她请到宫里来,见她一见,人家毕竟在建康这么久了,一直晾着她不见也不好。”
    “旁的事情,等见了她之后再说。”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默默说道:“母后,纳她进宫自然可以,但是……”
    母子连心,他只说了半句话,孙太后就已经会意,这位大陈目前地位最高的女子,面色平静,低眉道:“我儿放心,她不会有子嗣的。”
    后宫里什么药都缺,就是不缺让人生不出孩子的药。
    孙太后作为上一届后宫大乱斗的最终“冠军”,这些手段可以说是手拿把掐了。
    小皇帝默默点头,起身对着母亲低头行礼,然后告辞离开了坤德宫。
    离开了坤德宫之后,他坐上自己的辇驾,一路回到了书房甘露殿。
    在甘露殿里闭目休息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睁开眼睛,低眉道:“高明,今天贡院春闱,没有出问题罢?”
    高太监低着头,开口道:“回陛下,贡院那里有好几个衙门的人手看着,这会儿已经开考了,不会有什么问题。”
    “嗯……”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他扭头看向高太监,突然问道:“高明,你说朕应当娶个什么样的皇后?”
    高太监吓得跪在了地上,叩首道:“陛下,奴婢焉敢议主……”
    “叫你说你就说。”
    小皇帝吐出了一口浊气,开口道:“朕自小在东宫的时候,你便在东宫陪着朕了,咱们主仆之间,什么话都说得。”
    高太监依旧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奴婢觉得,陛下应当娶一个中正仁德,可以执掌后宫的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