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57、057章:

      黛玉离开荣国府南下回乡后, 荣国府似乎也忽然暗淡了几分。
    缺少了林妹妹的红楼十二钗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琳琅亦不知道。
    别人倒还罢了,唯有宝玉整日怏怏不乐,打不起精神来, 便是袭人晴雯等人百般逗他玩乐,他亦不理, 只在心里盘算着过些日子便叫祖母再去接黛玉回来。
    香菱扶着琳琅上车,放下帘子, 忽道:“人人都说宝玉是不能结交的, 果然也有道理。”
    琳琅不解,问道:“怎么如此说?”
    香菱道:“他只顾着自己的心思,却从来没想过别人如何。就好比林姑娘, 宝玉只道这里是好的, 却不知江南之于林姑娘那才是家,那才是好的。林姑娘回去, 有家有业, 有父亲兄弟,不必受人闲言碎语,何等逍遥自在?偏就他看不透!”
    琳琅看着她美丽晶莹的脸庞,忽然笑道:“他不过是喜聚不喜散罢了。你不必羡慕林姑娘能与亲人团聚。依我看,你十之八九便是甄家的英莲姑娘。”
    香菱身形一顿, 随即苦笑道:“虽说我满心期盼,可仍旧难以置信有这等好事。我又怕消息传来,我竟不是, 又或者我是,但老母已经不在,岂非空欢喜一场?”
    琳琅摇头道:“怎会是空欢喜一场?纵是不在了,你也知道你是有名有姓的。”
    香菱想了想,含泪点头称是。
    过了一会子,琳琅问道:“你在我兄弟那里如何?”
    香菱脸上流露出三分温柔四分感激五分美丽的神色,笑道:“大爷是极和气的人,从不随意打骂我,还许我进出书房打扫看书,我平时除了做些针线鞋袜荷包衣裳,便跟赵婶烧火做饭,我从小也是常干活的,并不生疏,大爷还说我做的好吃呢!”
    说到这里,不免感恩戴德,道:“若不是遇到奶奶,我哪里有这样平静的日子?虽说薛家有百万之富,吃穿都比一般官宦人家还好,待我也和气,可哪有这样自在?”
    琳琅含笑道:“既这么着,我也放心了。”
    她携着黛玉所增之书籍笔墨回家后,略逗留了几日,采买各色丝线绣花针,又将素日在娘家穿戴的衣裳收拾出来,七八成都要带回去,又留了一些给香菱。一切收拾妥当,方踏雪来跟贾母和王夫人辞行,这一回,怕是一年半载再难回来了。
    王夫人倒很不舍,叹道:“虽然去了西山大营回来不易,可若得闲了,也记得回来。”
    琳琅点头应下。
    一时凤姐来回说去探视秦氏,王夫人问道:“小蓉媳妇还没见起色?”
    凤姐叹道:“看她的光景,虽未甚添病,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怕是不好,一应后事都预备起来,冲一冲便好了也未可知。”
    秦可卿一向行事温柔和平,形容又袅娜纤巧,最是第一流人物,贾母素来钟爱,一听如此,不觉落下泪来,握着胸口道:“我老天拔地的还活着,这些小孩子家如何就不珍重呢?要命也该要了我去!”一会又嚷着胸口疼。
    众人忙上前捶肩抚胸,拿了帖子去请太医,忙活了一阵子,开了方子吃了药才好些。
    在众人忙碌太医进来时,琳琅自当避开,同姑娘们皆在碧纱橱后。
    蓦然回首,忽见惜春嘴角掠过一丝冷嘲。
    琳琅微微一怔,犹未回神,惜春已经低头去把玩腕上缠着的沉香珠了。
    琳琅也曾见过秦可卿,鲜艳妩媚,纤巧袅娜,身兼宝钗黛玉之所长,但因为年纪较长,身形早成,更显得风情万种。虽说她只是秦业的养女,来历不明,但她天然一段风流,先天一抹秀色,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竟无人能及。
    可惜,如此绝色女子,竟受贾珍这般作践,如春天的碧桃花儿,早早凋零。
    这些丑事她亦有所风闻,只是装作不知罢了。
    看来惜春是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有上回黛玉回乡时发出的冷笑无情之语。
    也难怪她虽是宁国府的嫡长女,却从来不回宁国府,跟贾珍尤氏夫妻也十分疏远。
    只有宝玉听了秦氏命在旦夕,心口一震,蓦地从沉思中惊醒,禁不住痛哭失声,唬得众人争相劝慰,贾母原已躺下歇息了,又挣扎着坐起,将宝玉搂在怀里,想到秦氏重病,黛玉返乡,宝玉闷闷不乐,贾母也忍不住几度落泪。
    王夫人和凤姐见了,忙劝道:“宝玉快别惹老太太伤心了!”
    宝玉不理,愈发哭得伤心,连带屋里人都不禁跟着眼红掉泪,好容易哭了一场,宝玉心里倒痛快了,伏在贾母怀里睡着了。
    众人见了,忙命袭人晴雯茜雪等人服侍宝玉在贾母房里的暖炕上睡下。
    琳琅看诸事皆毕,便出来告辞,王夫人忙在头上,也未挽留。
    出了贾府,又零星下起雪花来,在空中犹若坠落的琼花,十分好看。
    杨家一行人在京城又逗留一日,方带着两家下人返家,才到家两日,就有敕命文书颁下来,杨家忙摆香案接了。正如蒋玉菡所言,杨奶奶为六品太安人,琳琅为六品安人,并有诰命冠服和俸禄,俸禄一如杨海,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如此算来,杨家一月的俸禄便有三十石,折银十五两。
    杨奶奶笑对琳琅道:“我只记得大海的俸禄,倒将咱们该得的俸禄忘记了。”
    琳琅递上荷包给来人,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了出去,回来后方道:“如此岂不是甚好,奶奶也不必担忧家里的钱不够用了。”
    杨奶奶点头感叹,又将琳琅的举动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一叹。
    杨海将敕命文书交给琳琅,以备搬家定居后供奉起来。
    少时,牛冲和姜云便带着十几个士兵,拉着几辆大车过来,个个身形矫健,笑道:“大哥,嫂子,我们来帮你们运东西。”
    琳琅忙福身道谢,唬得他们连连避让自称不敢。
    姜云笑道:“嫂子,大哥为人极好,想当初我们去剿匪,得的那些东西,大哥从来都是先由着我们挑,等我们把贵重的能卖钱的珠宝物件都挑走了,剩下的他才拿,不过就是一些笔墨纸砚字画等不值钱的东西。”
    琳琅这才明白,为何当初杨海送她的东西里并没有珠宝金银,原来如此。
    她抿嘴一笑,道:“珠宝物件我们也不缺,笔墨纸砚书籍字画便是极好的了。”也是那些人不懂名家真迹的珍贵,便是有再多的珠宝金银,也极难买到那样的书画真迹。
    牛冲憨厚道:“嫂子,你人真好,还不嫌弃大哥。孙千总上回分到几个花瓶拿家去。不想把他媳妇气得不得了,当时就摔碎了,后来就只要珠宝物件了。”
    杨海道:“快别贫嘴了,东西早就收拾好了,搬上去。”
    琳琅的衣物首饰针线古董书画笔墨书籍都已装箱,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下剩杨奶奶和杨海的衣裳都不甚多,两口箱子便装满了,又有几件小家具和摆设都装箱上车。好容易收拾妥当,杨海便将钥匙递给来送行的蒋玉菡,请他偶尔打发人来收拾打扫一番。
    蒋玉菡笑着应了。
    琳琅又拉着他,递给他一个小匣子,低声道:“我想着过一二年京城里木头砖瓦怪石帘栊摆设等物十分好卖,怕要翻几倍的价,我的压箱钱也用不到,你拿去叫人拣好的采买回来存放着,只管拣建造亭台楼阁花园子能用的东西买,等价钱涨后再卖出去。”
    秦氏将死,元妃封妃,是年隆恩省亲。
    几个妃嫔娘家悉数竭尽所能建造省亲别墅,那些木料砖瓦的价钱自然水涨船高。
    琳琅却不好提醒王夫人,只能自己发一点子小财罢了。
    蒋玉菡手里沉甸甸的,不打开也知道压箱钱差不多都在这里了,一共百多两金子,只诧异道:“姐姐是听谁说的?买那些劳什子做什么?”
    琳琅胸有成竹,笑道:“你只管去,这些东西能存放,亏不了,便是亏了,也亏不了几个钱。”
    蒋玉菡素来听话,只得答应。
    他才将匣子贴身收好,忽然问道:“姐姐把压箱钱都拿给我,自己怎么办?”
    琳琅微笑道:“日后我月月有俸禄,况且手里还有二百多两散碎银子没动,竟是花不了几个钱。明年佃户送佃租时,你也用那钱买这些东西存放着。”
    蒋玉菡满腔狐疑,仍旧答应了。
    琳琅方放心地和杨海上路,与杨奶奶同车,余者两家下人一家一辆车,杨海骑马相伴。
    山路崎岖,马车十分颠簸,琳琅也只得忍着。
    及至到了目的地,琳琅下车一看,只见西山大营在西山深处,有一处极大的校场,许多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映衬着满山白雪,飘荡着练兵声,竟是分外美丽。
    数十个士兵呼啸一声,簇拥而至,他们只知道杨海娶了亲,但却不知他媳妇竟如此美貌,言谈举止自有一股高贵气度,忙抱拳笑道:“这位必是大嫂了罢?杨奶奶好,见过大嫂!”
    琳琅还礼道:“诸位不必如此多礼。”
    众人个个称奇,均十分艳羡杨海的福气。
    见到阔别已久的兄弟,杨海眼底闪过淡淡的喜色,大声道:“把东西都给我搬进去!”
    众人齐齐应是,利落地忙活起来。
    不过一趟,便把东西都搬进杨海的院子里了。
    这所院子十分阔朗,约有十三间半房舍,前厅后舍俱全。
    杨奶奶住在正面三间,苗翠儿和毛二妞两个住在杨奶奶的外间,给她端茶倒水说话解闷,大件家具是早就运过来摆好的,不过苗青家的和毛大家的打扫一遍,添上小件家具和铺盖妆奁等物,片刻功夫便收拾妥当了。
    西面三间给杨海和琳琅居住,琳琅的嫁妆都放在那边,因东西实在是太多,一间做卧室,一间做中堂,一间做书房,又有几件桌椅家具放在客厅里,故整理的时间便长一些。
    东边三间空着做客房。
    南边四间半的一间做厨房,半间放杂物,三间做下人房,由苗青、毛大两家居住。
    周围均是西山大营兵士的家眷,虽不是出身富贵,却也家道殷实,更多的兵士家眷都是出身乡村贫困之家,在这里依靠兵饷俸禄也不过勉强糊口温饱。
    这日一大早,她们正聚在一起说话,忽听有人道:“杨千总家的老太太和媳妇来了。”
    众人闻言忙出去,不觉一怔。
    她们只远远地看到一口又一口的箱子搬进去,那些箱子不是螺钿红木的,便是描金红木的,还有樟木箱子,打造得极为精致,光看箱子就知道价值不菲了,也不知道里面都装了什么东西,更有一口箱子沉重得须得三四个人才抬起进去。
    有人粗粗数了一下,道:“杨千总的太太倒富贵,怎么没听说过,单之前送来的家具就了不得了。如今这些,一件件竟丝毫不差,是一样的红木。”
    一个容长脸儿的妇人对一个身穿半旧猩猩毡斗篷的妇人说道:“孙嫂子,你看如何?”
    被唤作孙嫂子的陈氏是另一位千总孙大全的媳妇,她家境在这群媳妇中最好,是个大财主家的小姐,陪嫁甚多,但她看了半日,却道:“杨千总家的陪嫁比我多,单是这些家具就胜过我了,我那些家具也不过只有三五件是红木的,且是素面红漆。”
    随即有人纳罕道:“竟比孙嫂子的还多?难道竟是极富贵人家的千金?都说杨千总娶不上媳妇,两三年前不知为何忽然定了亲,一走就是两年半,今年才回来,请假完婚。若不是看着那么多贴着红双喜字的家具抬进来,咱们还不知杨千总已经娶媳妇了。”
    这时,杨海偕同一个披着大红羽缎斗篷的小媳妇送那些兵士出来。
    容长脸儿的妇人道:“她就是杨千总的媳妇?”
    众人闻言,忙极目眺望,一时看不清楚,相顾一眼,便走了过去。近前一看,众人不禁暗暗吃惊,只见她穿着水红蟒缎银狐短袄,底下系着一条盘锦彩绣棉裙,束着一条青金闪绿如意绦,头上凤钗嘴里衔着一串珍珠,在风中摇曳生姿,越发显得风流标致。
    连陈氏尚且自忖不及,更别提别人了,都怔怔出神不语。
    杨海看到她们,忙拱手道:“见过孙嫂子,见过各位嫂子。”
    指着琳琅笑道:“这是我媳妇。”
    琳琅笑盈盈地福了福身子,道:“杨门蒋氏见过各位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