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121、068章:

      探春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 阖府皆喜, 不免洋洋喜气盈腮,丫头们都说家里从前出个贵妃,现今又出个郡主, 将来又是藩王的王妃,可不是应了那句花签里必得贵婿的谶?
    南安太妃本想带探春立即回府, 探春却道:“但求母妃恩典,让女儿与素日姐妹们一别。”
    听了这话, 南安太妃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叹道:“既这么着,过些日子再来接你罢,横竖还有许多东西得预备呢, 好好给你过个生日。”
    说罢, 便对贾母和邢王夫人道:“就有劳府上照料探春几日了。”
    贾母心若黄连,苦涩不已, 忙笑道:“不敢当太妃这话, 我们照料探春郡主是应该的。”
    南安太妃又嘱咐探春一些话,方含笑离去。
    待她一走,探春便跌坐在座,半日起不来身,眼泪便似断了线的珍珠, 颗颗滚下。
    贾母送南安太妃回来,见状不由得搂着她痛哭,道:“都是我想得不周, 带累了我的三丫头!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
    邢王夫人忙劝慰道:“老太太快别哭了,南安太妃认她做女儿,也是一件喜事。”
    贾母立刻啐了一口,道:“你们只道是喜事,却哪里知道南安太妃这是想叫三丫头替他们家的郡主和亲,好换南安郡王回来呢!郡主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主儿,难道我们家的姑娘便是路边的草儿由着风吹雨打?这千里迢迢的,叫我如何舍得?”
    邢王夫人登时不敢言语。
    探春含泪道:“都是孙女儿命苦,老太太白疼我了!”
    想到探春即将迎来的命运,祖孙两个不由得抱头痛哭,满屋众人都陪着落泪。
    宝玉忽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一叠声地问道:“南安太妃来做什么?老祖宗和三妹妹哭什么?我听说南安太妃要认个义女和亲,是不是认了三妹妹?”
    众人缓缓点了点头,宝玉不由得放声大哭。
    王夫人斥道:“宝玉,老太太哭得这样,哪里还禁得起你在这里掉泪?”
    宝玉忙忙地止住了眼泪,贾母也停住了,看着王夫人道:“宝玉也是一份赤子之心,他是在担忧他亲妹妹的命运呢,怎么就不能伤心了?”又拉着宝玉在怀里,问道:“你搬出大观园后,住得可好?吃得可香?若不好,我就命你老爷让你搬回去。”
    宝玉苦笑道:“园子里哪里还有人?二姐姐早早嫁出去了,少了多少清白人。宝姐姐也搬走了,我也挪了出来,原说还剩三妹妹和四妹妹,还有栊翠庵里的妙玉,也能为园子添些光彩,谁承想,连这最后的人都保不住!”
    随即又咬牙切齿地道:“都是男儿无用,才叫清净洁白的女儿去和亲,真真是天下之耻!”
    贾母忙按住他的嘴,哭道:“我的心肝儿肉,可不许说这话!在家里也罢了,倘或传出去,可怎么得了?都是三丫头的命,若早早听了琳琅的意思给她寻亲,何至于此?”
    探春泣道:“既是孙女的命,老太太也别为孙女伤悲了。孙女在园子里再过十天半个月,也就没福分住了。好歹这几日,过个清净罢!我也想见见姐妹们,也想见见琳琅姐姐,大家说说话,只怕一生,也没机会再见面了。”
    贾母听完,不由得泪如雨下。
    王夫人虽待探春淡淡的,此时也不禁红了眼眶儿。
    李纨和凤姐得了消息过来,都听住了,暗暗为探春忧心,虽然南安太妃并没有明说,可意思却很明白,探春是和亲定了的。
    邢夫人道:“也该叫他们姐妹见见了,将来,将来怕见不得了。”
    贾母只得打发人分别去定南侯府请迎春,去史家请湘云,去薛家请宝钗,去杨家请琳琅,本想叫鸳鸯的,可想到鸳鸯才生了个女儿,正坐月子,便没叫人告诉她。
    琳琅此时也听说了败仗的消息,幸而她知道得比外人更详细些,才略略放心。
    只要杨海平安无事,她一时也管不得许多了。
    原来杨海等人跋山涉水几个月抵达了西海沿子时,南安郡王已经兵败被俘,杨海等将士不敢贪功冒进,也并没有出战,只先休整,养精蓄锐,然后再派人打探清楚敌军底细,双方战况,如此个把月,一鼓作气,势如猛虎,竟大败敌军!
    本来大败敌军也是捷报,只是虽然败了敌方,也收回了从南安郡王手里丢的失地,但南安郡王却还在敌军手里,并没有救出来。
    敌方被杨海他们大军打怕了,便以南安郡王性命要挟议和,请公主下嫁。
    当今登基至今,较之上皇,当今性子颇为严苛,名声素来不好,近半年来罢免了不少官员,抄没了不少人家,倘若不应议和,收回南安郡王手里兵权时,少不得要背负骂名,因此便应了番王和亲的要求,但番王每年还得进贡无数。
    几位公主年纪尚小,况且圣人也不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便圈定了南安郡王的妹妹。
    在这时琳琅便有所预料,南安太妃自然不舍亲女,所以认一个义女来和亲势在必得,因此见到贾母打发来的人时,已经不觉得诧异了。
    迎春逃过了嫁给中山狼的命运,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敏探春终究没有逃过和亲!
    因此众人见到探春,都不由得暗暗落泪。
    探春也跟着哭了一场,随即勉强笑道:“我常说,若我是个男儿,早该出去建功立业了,何必圈在家里无所作为,谁知竟应到这里了!姐妹们也不必为我担心,我这样的性子,到哪里都能过得好,也不会委曲求全。”
    宝钗叹道:“你这一去,必有一番作为,也不枉了你素日心气。”
    探春闻言苦笑。
    琳琅道:“哪有那么好?三姑娘也想得太好了些!先别说风俗不同,语言各异,再说千里迢迢,水土不服也有呢!幸而咱们非战败之国,他们只是俘虏了南安郡王去,却被咱们打败,不然你去那里,也只有受人欺压的份儿!”
    探春听完,双目颇有神采,问道:“败的是他们?”
    琳琅点点头,将得的战报告诉他,嘱咐道:“你去之前,记得先叫人教你那里的风俗和语言,免得到那里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不知道。”
    探春一一谨记在心,道:“姐姐的话,我记着了。”
    环视众人一番,不禁道:“我本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咱们家从外头一时是杀不死的,只能从内里杀起来,才会败落。你们都说甄家抄了,我却说也该咱们家抄了,也应了,可不是抄了园子,也没查出多少贼赃来!我这一走,倒也落了个干净,只是剩下的人呢?也不知道这赫赫扬扬的荣国府,又能支撑到几何!”
    宝钗笑道:“你担心太过了些,哪里就如此了?”
    探春冷笑一声,道:“我如今,也不过是白担心!横竖我走了,眼不见心不烦!只是这里终究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父母兄弟亲人,我如何能放得下心?”
    琳琅叹息一声,道:“三姑娘说得不错,上下爷们竟不如一个姑娘有见识。”
    迎春是不在意这些的,惜春年纪又小,都无言语。
    湘云却滴泪道:“这才几年,姐妹们一个个都散了,三姐姐一走,什么时候能见?”
    探春道:“我怕,我一辈子都不得回来了。”
    说得众人都越发伤感。
    正在这时,赵姨娘大哭大叫地进来,一行哭,一行道:“你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你这一走,既得了郡主的封号,又做了王妃,倒是体面,可丢下我们母子怎么办?”
    琳琅等人都站了起来,宝钗给侍书使了个眼色,叫她让人预备热水。
    探春气得涨红了脸,道:“事已至此,姨娘又来表白什么?”
    赵姨娘扯着嗓子嚎道:“我不许你丢下我和你兄弟!”
    众人连忙相劝,只劝不住。
    探春冷笑道:“我只认老爷太太,况这事也不是我能做主的,太妃已经认下我了,姨娘这么说,不叫我去,竟是不如叫我一头撞死,只是便是死了,也连累一家子老小,覆巢之下无完卵,到时候家里不好,姨娘和环儿就能得好?”
    这话不啻晴天霹雳,赵姨娘一怔,随即又大哭起来。
    众人听得好笑,又伤心,琳琅柔声道:“赵姨奶奶如此哭闹,叫三姑娘怎么做人?岂不是让南安太妃以为三姑娘不愿意了?若是这么着,南安太妃便不喜三姑娘了,即便不喜,仍旧要和亲,到那时,见罪于义母,三姑娘如何自处?”
    探春闻得她说,又是泪落如雨。
    赵姨娘扯着琳琅的衣袖道:“好姑娘,好杨大奶奶,你是最有出息的,你也能见到太后主子娘娘,你给求个情儿,别叫三姑娘和亲去!”
    琳琅苦笑,道:“倘若我有这么大的本事,便不会坐在这里跟三姑娘话别了。”
    探春道:“姐姐别听姨娘胡说!来人,送姨娘先回去。”
    看着赵姨娘愤恨不平的神色,探春又低低地道:“我在家住不了几日了,姨娘这样闹,能有什么好处?也别太难为琳琅姐姐,她也不容易。”
    赵姨娘只得气呼呼地走了。
    她一走,探春涩然一笑,道:“这可怎么好?”
    众人相顾叹息,都不好说赵姨娘的不是,却也没有什么好话安慰她。
    过了良久,探春才道:“我有些话儿问问琳琅姐姐。”
    众人不免有些诧异,倒也各自走开。
    琳琅看着探春,眼里闪过一丝好奇,问道:“三姑娘有什么话问我?倘或问我战报,或者番王的消息,我所知道的已经告诉你了,别的也不知。”
    探春缓缓地摇了摇头,道:“并非此事。”
    琳琅挑眉道:“不是?”
    探春起身,叫侍书拿来收拾好的一个包袱,打开给琳琅看,有两个匣子,每个匣子打开后,都是满满一匣子的金珠簪环,看来探春的首饰大多都在这里了。
    琳琅望着眼前的东西,奇道:“三姑娘这是做什么?”
    探春微微一叹,道:“好姐姐,我是看明白了,上上下下醉生梦死,哪有几个知道即将大难临头?甄家抄了,咱们家又怎么躲得过?不但我们家,怕史家王家薛家也未必能脱得干系!正如先前说的,我走了倒清净,下剩的人怎么办?我素日也没钱,几个月才攒十几吊钱叫宝玉给我买玩意儿,倒是历年来积攒了不少首饰,特特收拾出来托给姐姐,望姐姐在老爷太太姨娘环儿有难的时候援手一二,把这些东西给他们作日后衣食之计。”
    琳琅心中赞叹不已,口内却道:“我哪有这些能为?就怕姑娘所托非人。”
    探春掩上匣子,重新包好,道:“若是姐姐都无能为,别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本家的人,我也只认得姐姐一人,姐姐好歹帮他们一把。”
    琳琅见她情真意切,只得答应着收下。
    探春见她答应,神色间十分喜悦,却叫侍书先把包袱拿下去,事后将东西分送各人时,才和两件瓷器并名家法帖一起,将装着首饰的包袱送给琳琅,别人都没在意。
    琳琅一路叹息,若贾家有主事的人有探春一二见识,哪里还会有抄家之噩?
    过了几日,便听闻南安太妃正式认探春作义女,并请封为文和公主,即日和亲。
    消息传到贾家,贾母和宝玉大放悲声,下剩姐妹们也都涕泪不已,启程的日子定了,贾母只得按着品级大妆,忍痛带着邢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到了船渡口送探春登船。
    这日是三月初三,也是探春的生日,细雨纷纷,仿佛夹杂着她无限的悲伤。
    探春一身公主大妆,更显得面庞丰润,晶莹华彩,宛若神妃仙子。
    跪下磕头,拜别的父母再也不是贾政王夫人,而是南安太妃,她这位南安郡王的妹子,终于要踩着红毡,踏上千里迢迢的不归路。
    贾母等人受她叩拜,再也忍不住眼泪了,簌簌而落。
    探春虽不敢痛哭,也自伤悲,磕毕头,低低地道:“自古离合皆有定数,从此以后,分居两处,各自保重,莫要牵挂。”说完,狠了狠心,转身而去。
    长长的红毡似乎望不到头,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越走越远,登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