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4章

      赵叶青想了想,“按理来说是不用了,上面的塑料布可以撤下来了,用来盖刚清理出去的粪肥,就是有些担心,最近老是结霜,怕会弄湿发霉。”
    “要不在上面盖一些秸秆?”
    赵叶青点头,“这倒是可以,新的粪肥也能盖一些秸秆之后再盖塑料布,有利于发热腐熟。”
    要不是这么大的雪,加上家里的物资匮乏,这秸秆在收割完青稞后,在地里时就应该烧了。
    可惜家里的物资不多,冬天得在羊圈牛圈里面铺上秸秆给它们保暖。
    这一个冬天下来,秸秆用的所剩无几。
    两人走进干草间,赵叶青抓起一根秸秆在手指上缠绕着玩,“今年收割后,秸秆咱们就只留一些,剩下的还是烧了好。”
    不然总担心这地里有虫子。
    收割后的秸秆铺在地里焚烧,又能杀虫又能肥田还能减少杂草生长,让土壤松散不板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以前大家都是会在收割后把秸秆放在地里燃烧,后来有专家说烧秸秆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山火就不让烧了。
    可丘陵地带的农田周围光秃秃的,根本引不起火也还是不让烧。
    赵叶青撇撇嘴,农民钱赚不到两个,福一点没享,空气污染还得背锅。
    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这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本来就是会吸收二氧化碳,在焚烧后产生的碳排放也是固定的。
    算下来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为零。
    只要不在同一天大量燃烧,导致瞬时的碳排放超标,就不会破坏环境。
    穆奚抱起一捆秸秆,嘴角扯起了一点弧度,语气微嘲,“能促进肥料农药业发展,怎么不算好事呢?”
    赵叶青轻叹了口气,但是有一说一,到时候烧秸秆,还是得控制好了,免得引起山火。
    穆奚把秸秆抱出去,分别盖在了两个肥堆上。
    赵叶青眼见太阳要下山了,到院子里把小麦和油菜的种子收起来。
    又去屋子里拿出了大蒜种,绕到了院子后头,院子后面的围墙留了一个后门,从后门出去就是大菜园。
    没几天时间,之前才种下的土豆的嫩芽已经破土而出了,赵叶青把蒜种插在土豆旁边的地里。
    大蒜抢夺的养分不多,和土豆同时种下影响也不大,还能防止小虫子。
    这两天气温回升,倒春寒估计也快结束了。
    赵叶青看着还空了一大片的菜园,心道,明天这叶菜也差不多可以安排种上,能吃上菜的日子就不远了。
    第195章 养鱼
    地里现在除了土豆,就只有之前移栽的莴笋。
    她在上个月就已经在计划要种蔬菜,原本是想着种胡萝卜、芹菜、韭菜还有小白菜,这几种蔬菜耐寒,早春也不担心因为温差而被冻死。
    赵叶青把种子拿出来,打算明天太阳出来了再种上。
    虽说耐寒,但还是尽量选在温暖一些的时间段播种,能提高发芽率。
    晚饭后,穆奚手里捏着晒了几天的小麦种子,
    “小麦估计还得晒几天,油菜明天再晒一天,后天应该就差不多了,小麦地和油菜地都处理好了,明天只要把菜种上就行。”
    赵叶青听他这话就知道他有想法,“你明天是有什么安排嘛?”
    穆奚冲着院子外头抬了抬下巴,“鱼塘里这不还空着呢。”
    赵叶青懂他的意思了,这是想去捉鱼。
    鱼春秋两季产卵,现在正是时候。
    可他们这小鱼塘,也不知道能不能行,虽说都是山上的水,可毕竟换了环境,不一定能活。
    穆奚道,“湖里有鲤鱼草鱼鲫鱼,不是什么精贵的品种,试试看,不行的话就吃了。”
    他前几天砍回来的竹子,正好编织两个竹笼子。
    穆奚起了个大早,在出发之前把竹笼子编织好,一个是鱼笼一个是虾笼。
    这季节产卵的不只是鱼,还有湖虾。
    还没入冬的时候,就在芦苇边的湖水里看见了虾的踪迹,当时没有专门编织虾笼去捕捞,捕鱼用的都只是赵叶青拿藤条或是草竿随手编织的笼子。
    那笼子缝隙大,湖虾不像海虾,一般掰直了虾身子能有手指长短那都算是大的了。
    大多都还没有小拇指大。
    虾笼有里外两层,用竹子劈成竹篾编织,不是紧密的编织起来的,竹篾之间也有孔洞,孔洞大小调整好,能漏掉一些小虾米,大虾就会留在笼子里。
    等赵叶青起床,两人提上工具牵着马出门。
    除了捕鱼之外,今天也是最后一次来草甸上巡视情况。
    草甸上的积雪已经完全消融,不似秋天的青黄不接,也不像夏天的满目青翠。
    被积雪掩埋了几个月的草甸,原先长着的草都已经被压坏,腐烂在了地里。
    现在的草甸能看到黄黑色的土地露在面上,上面星星点点的坠着嫩绿的草芽。
    草甸上的植物在死亡之前,在土地里小心翼翼藏了一个冬天的种子,终于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一路上,两人仔细的检查周围的情况,还特意走到了松树林附近,到处都没有见到可疑的痕迹。
    倒是之前见到的鹿群,现在好似还在草甸上徘徊。
    一路上不少鹿的粪便。
    两人走到湖边,果不其然的看见了鹿群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