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章

      她冲进书房,打开很久没用过的电脑,往他的邮箱里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没什么新意,只是口吻更加凌厉,她说她会穿上结婚时穿的那件大红色礼服,在午夜零点死去。穿着红衣服死去的女人将会变成厉鬼——这当然是迷信,不过也够硌硬人的。
    点击了“发送”键,她在电脑椅上哭成一团,没想到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后一招竟是如此不堪。死就死吧,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麻烦?现在叫她到哪儿去找那件红色大衣去?
    哭了一会儿,门响了,咚咚咚,咚咚咚。
    已经有几百年没有人敲过她的门,会是谁?不管是谁,她都不打算去应门,敲门的人自己会离开的。但是门外那个人却像是猜到了她的心思:“我是六楼的,我知道你在家。”
    卢笙有点同情这位新邻居,他刚搬来楼下就死了个女人,会不会做噩梦?没准他会闻到她腐烂的气味而成为第一个目击证人。为了避免给他造成过于惨烈的视觉刺激,她决定放弃穿红衣服去死的计划。
    门还在响。
    她拍了拍脸,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些,镜子里的眼睛红肿得很明显。幸运的是站在门口的人并没有发现,他似笑非笑地问她:“能不能借我一把刀?”
    “我没有刀。”她回答得很坚决。倒不是因为小气,而是因为她只有一把刀,借给了他就没得用了。
    “那你能不能借我绳子?”那个人又说。
    “绳子?”她有些心虚。绳子和刀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常用的自
    杀工具,难道他瞧出了什么?
    “我屋子里有些东西需要收拾一下,需要刀和绳子,你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以为我想割腕或者上吊,我才没这么傻。”
    卢笙没说话。
    “其实我也可以自己去买,只是做过手术不久,身体有点虚。”
    她只好点点头,假装忽然想起来:“我厨房里好像有把水果刀。”
    “谢谢。我很快就会还你。”那个人道完谢,上了楼。
    卢笙站在门口怔忡,很快有多快?一个小时,一天,还是一个礼拜?男人说话都是这样吗?好像言之凿凿,其实模棱两可。她倒是可以去买一把新刀,但麻烦的是,没准她割腕割到一半,抑或是她还没有死透,男人来还刀,一个急救电话将她硬生生地拽回来。
    财务自由、婚姻自由都实现不了,难道死亡自由也不可得吗?
    她决定上楼把刀要回来,免得再度被他打扰。
    六楼门上的猫眼黑了一下,又亮了起来,开门的那个人对她说:“进来坐坐?”
    “不了,水果刀用好了没有?”为了避免和他对视,卢笙朝他身后看去。屋子里并没有收拾的迹象,家具上蒙着的布还没有拆去,那种多年不见阳光且通风不畅导致的霉味一阵阵地扑过来,让她想要快速逃离。
    他露出恍然的神色,拍了下脑门。转身拿了放在茶几上的水果刀,用一种很别扭的姿势朝她递过去,就像两个人之间隔着宽阔的沟壑,踮着脚弯着腰,胳膊伸得老长。卢笙也只好用同样别扭的姿势去接,两个月前在手腕上留下的那道疤,像条粉色蚯蚓钻出了袖口,暴露在这个陌生男人的眼皮底下。她很快缩了回去,却已经来不及了。那个人的手腕一扭,就把刀藏到了小臂下面。
    “这刀不适合你。”他说。
    “还给我。”她说。
    “这刀只能削苹果,割双眼皮都不行,更不用说割腕了。”男人笑着扼住她的手腕,掌心冰冷。
    “放开我。”
    男人不但没放手,反而把她拽到身前,眼睛不眨地盯着她慌乱的脸看:
    “我要把你这张脸保存下来,等你死后我就可以提醒自己,不管怎么样,活着都比死了好。”
    卢笙一直缺少和人周旋的能力,除了逃跑,她想不出其他办法。她用尽全身力气挣脱,向楼下逃去。
    “我能帮你要回你女儿。”
    男人的声音并不大,却像根细细的绳子拴住了她的脚。她的脚搭在台阶上,看着他说:“你……你怎么知道?”
    “我刚搬进来之前,就听说这个小区里有个女人打麻将把孩子都给弄丢了。”男人幸灾乐祸地笑着,随即又解释,下午在小区门口看到她过斑马线,几十辆车朝她按喇叭都听不见,一副丢了魂的样子,“当时我就看出来你不对劲。”
    “你……你怎么帮?”卢笙过滤掉他的聒噪,直奔主题。
    “我还没想好。”男人说道,“但是总有办法的,相信我。”
    第二十五章
    步行街上有家鸢尾书店,卢笙没想到这个闯进她残生中的男人会在这里工作。
    男人说他做过很多工作,酒吧招待、餐厅服务生、水泥厂工人等等,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书店导购员,因为可以和大量书籍接触,从而可以深入研究很多经典的知识。男人还说自己叫星,冥王星的星。除此之外,他没做更多的自我介绍,卢笙也不关心。事实上她一直都没怎么说话,如果不是星说今天会有小枝的下落,她也根本不会到这里来。
    书店二楼开辟了一爿角落当咖啡馆。星说自己今天正好轮休,正好可以趁着等待消息的时间好好看看书。他在读一本繁体字的台版著作,书名叫《进化、生态和行为原理》,往往翻过两页,目光又转向窗外,显然不算太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