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翻译官 第74节
王砚辞静了片刻,才低低「嗯」了声,有些听不出情绪。
他脑子里却想起另一件事。那线人提供的人分明与狮子国使臣符合,可最终却不是他。今日他回程路上,他的人来报,那线人放走归乡后,半路却不见了踪影。
眼下虽已经着人去寻,可也不知能否查到下落。究竟是那人自己怕再招惹上他跑了,还是被人抓走了?
王砚辞不由有些出神。
查到今日,他手上拥有的线索看起来变多,可实际上能用上的却不多。可不知为何,这次刺杀之事,牵扯出罗刹国后,他却隐隐有一种预感,觉得有无形的手似乎在背地里做些什么。
柳桑宁见他面色有些凝重,伸手在他嘴角戳了戳,安抚道:“没关系的,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不论结果如何,我总归会与你站在一起。”
不论幕后之人是不是还想继续要我们的性命,我也会陪着你。
王砚辞愣了下,随即伸手将柳桑宁抱得更紧了些。
等到次日,柳桑宁与王砚辞一同前往鸿胪寺。
只不过刚进鸿胪寺工房不久,王砚辞就被皇帝传召进宫,也不知何事如此着急。
等王砚辞一走,工房里便显得格外冷清起来。柳桑宁将桌上堆积的公文整理完毕后,将需要王砚辞处理的部分放到了他的书案,一扭头,目光就落在了画轴上。
她的心突突猛地跳了两下,等她反应过来时,她已经站在了画轴前。
眼前的空白画轴像是有一种妖力,在勾引着她一探究竟。柳桑宁脑子里不断回响着摩罗大师所说的有关于王孟然的事,鬼使神差的,柳桑宁手中已经拿了打湿了的抹布。
她抬手,像是被妖怪附身一般,一点点沾湿了空白的画轴。
很快,空白之处立即显出字来,几乎填满了画轴。柳桑宁不由退后两步,有些发怔地盯着画轴上显现出来的内容。
这是一幅于某人寿辰之时,送给此人的书法作品。可上面的内容却更像是劝诫此人要向善,要读书,要明事理,要居安思危,要心系百姓……
一字一句更像是谆谆教诲,长辈教导晚辈道理。
字迹强劲有力却又收敛锋芒,从字迹力度来看,应是出自男子之手。
虽因画轴大小致使篇幅有限,可一字一句可以看出此人对所送之人的真心关怀。等柳桑宁回过神来时,画轴上的字迹已经开始消失。天气颇为炎热,画轴即便沾湿也干得很快。
她这才发现自己眼角竟然渗出泪来。
这竟然有些像自己小时候想要的父亲,她也曾渴望过柳青行能这样教导自己。只可惜,自己的渴望终究只是奢望。
落款「王孟然」三个字,今日看得更清楚了。
柳桑宁不由想:这幅书法是这位王孟然送给王砚辞的吗?若是,他们究竟是何关系?
第134章 请你帮忙
坐在工房里,等到了午膳时,柳桑宁脑子里还在回想着方才看的那幅画轴上的字。虽只看了一会儿,但上面的内容却好像一字一句都印在了脑海中。
此刻她仔细回想,忽地又想起先前没有太在意之事。
那上头写着「贺昀儿六岁生辰」。也就是说,这幅字是送给一位叫做「昀儿」的六岁小孩儿的。从寄语来看,应当还是个小男孩儿。
只是这昀儿与王砚辞可也有关系?柳桑宁细细想过,从未听闻王砚辞有什么名字与昀有关。
更何况,王砚辞乃是世家王家嫡系一脉族长嫡子。若是旁人在他生辰时送字写寄予,应当也不会用如此如同乳名一般的名字,会正式一些才对。
上头那语句,分明就像是年长的长辈对亲近的小辈,甚至可以说是对至亲晚辈。王孟然也姓王,难不成是王砚辞的亲戚?
柳桑宁脑子里乱得很,但一切她也没个定论。
“柳大人,不去用午膳吗?”有同僚走到院门口,却瞥见柳桑宁还呆坐在工房内,于是好心问了句。
柳桑宁回过神来,为免旁人瞧出她神色不对,立马笑着道:“正准备译完公文就去呢。”
同僚立即懂了,方才发呆只怕是遇上难翻译的公文,这才陷入了思索。
“那我先去了。”
同僚一走,柳桑宁松了口气。为防止别人猜测,她很快也起了身,行尸走肉般地往膳房方向走。
人还没到膳房,就见膳房门口徐尽欢正与一女子似乎在说些什么,那小娘子围着徐尽欢打转,徐尽欢瞧着颇有些头疼。
再定睛看去,那小娘子分明是叶轻雨。
“轻雨,自乐兄,你们这是在做甚?”待走近了些,柳桑宁出声问道。
听到柳桑宁的声音,两人齐齐朝着她的方向看去。徐尽欢露出见到救星的模样,叶轻雨则是像找到了能替自己撑腰之人。
还未等徐尽欢开口,叶轻雨抢先一步到了柳桑宁身边,挽着柳桑宁的胳膊撒娇:“阿姊,你替我评评理,明日自乐哥哥休沐,又无他事,我想让他陪我一道去番坊玩,这是很过分的要求吗?我还说了,若是需要吃喝玩乐,一应费用全都算在我头上,他都不肯答应我!”
叶轻雨的世界里俨然是没有她提出请求旁人拒绝的道理。柳桑宁也早就发现叶轻雨此人,若是将你当成自己人,那便是如亲人一般,想做什么想说什么,都只会随心,不会考虑其他。
若不是她无坏心,又生得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长成这副性子,难免会叫人觉得是位任性跋扈的高门千金。
徐尽欢见叶轻雨还跟柳桑宁告状,更加头痛了。他慌忙解释:“我不是不肯陪她去番坊,而是明日我原本打算去一趟景贤书院,去与夫子探讨孔孟之道。”
叶轻雨嘴一撅:“那我叫你带我去景贤书院,你又不乐意。”
徐尽欢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景贤书院不许女子进入,我也不能坏了人家规矩不是?”
“哼,我看你就是找借口,就是不想陪我去玩罢了!”叶轻雨撅起嘴,双手环抱在胸前,俨然是生气了。
徐尽欢这下更是不知所措,看着叶轻雨想要哄她,可又不知从何哄起。柳桑宁在一旁看得有些哭笑不得,同时也有几分惊讶,她都不知这两人何时竟这般熟稔了。
可总不能叫他们一直僵在此处,于是柳桑宁道:“轻雨妹妹,王大人说过,不许你随意进鸿胪寺,你可是忘了?若是叫他知晓你今日这般闯入鸿胪寺来,还纠缠着徐大人,那可就……”
叶轻雨立即做了个「嘘」地手势,小声说道:“可千万不要告诉谨行哥,不然下回该不理我了。我很快就会走的,我就是想要自乐哥哥答应我。”
柳桑宁伸手摸了摸叶轻雨的脑袋,声音温柔:“有些事是不能强人所难的,自乐兄难得沐休有自己的事想去做,你若横插一脚,岂不是叫他遗憾?”
叶轻雨见柳桑宁也不站在她那边说话,不免有些落寞。就像是讨糖吃失败的小孩儿似的,叫人瞧着都生出几分不忍来。
徐尽欢见她露出可怜巴巴的表情,有些不落忍,差点就开口答应,放弃去景贤书院了。但这时柳桑宁道:“如今因着使臣入长安,为方便使臣们和番民玩乐,宵禁往后推了三个时辰。你若想去番坊玩耍,大可等自乐兄去玩景贤书院后再去,不就两全其美了?”
说完这句,柳桑宁还冲徐尽欢使了个眼色。
徐尽欢与叶轻雨都是一愣,两人方才掰扯半天,竟是谁也没想到这茬。
这会儿叶轻雨高兴起来,眼睛亮亮地看着徐尽欢。徐尽欢瞥了柳桑宁一眼,在叶轻雨期盼的目光下点下头来。
叶轻雨顿时笑起来:“那我明日便在景贤书院外头等着自乐哥哥。”
说完这话,叶轻雨也不敢多做逗留,怕真被王砚辞知晓真惹恼了他。于是同两人告别,赶紧离开的鸿胪寺。
看着叶轻雨匆匆离去的背影,柳桑宁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徐尽欢则是颇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轻声道:“真不知叶相那般严肃威严之人,是如何养出叶小娘子这般性子的闺女的。”
“或许就是因为给了无限宠爱,又吃穿不愁,才能如此吧。”柳桑宁说这话时,语气里有些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羡慕。
等两人端了饭菜在饭桌前坐下,柳桑宁吃到一半开口道:“自乐兄,我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徐尽欢连忙咽下嘴里的饭菜,问道:“何事?你说。”
“上次你替我在甲库寻到的那本庚子年的年志,我想再看一次。”柳桑宁压低声音说道,“但那屋子我进不去,可否请你再去一次,替我拿出来瞧一瞧?”
徐尽欢答应得很快,这种小事他自然是愿意帮忙的。
只是他不解:“为何又要借?”
柳桑宁没有直说,只道:“上次没好好看,想再看看。”
徐尽欢也没有想太多,不再往下问。柳桑宁却又道:“用完膳就去,可好?”
“这般着急?”徐尽欢这下放下了筷子,“阿宁,你可是遇上了旁的事?”
实话柳桑宁自是不敢说,王孟然一事当年朝廷让所有人三缄其口,自是兹事体大。徐尽欢自小长在边疆,更是不清楚这其中要害,没必要将他拉扯其中。
于是柳桑宁只道:“不是,只是我这人性子急,想着什么事就想立刻去做。”
徐尽欢想了想,觉得这的确也很符合柳桑宁的性子。于是吃过午膳,两人便乘坐马车,出发前往甲库。
第135章 年志
徐尽欢因近期一直在帮徐大将军借阅书册,身上一直带着徐将军的令牌。他进入甲库的暗房十分顺利,不一会儿就将庚子年的年志找给了柳桑宁。
柳桑宁接过后,只装模作样的翻了几页,随后笑着道:“自乐兄,多谢你,我回去后抓紧时间看完,赶紧还了它。”
“不打紧,时间充裕。”徐尽欢说道,瞧着并没有觉得柳桑宁想借此书奇怪,“你可还有旁的书册想借阅?”
柳桑宁摇摇头:“暂时没了,如若以后有旁的再请你帮我。”
等两人出了甲库,又一路风风火火往鸿胪寺赶。在马车上,柳桑宁有些好奇问:“你与轻雨妹妹何时如此熟稔了?我瞧着这些日子她都没来找过谨……王大人,是不是都去找你了?”
提到叶轻雨,徐尽欢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他又恢复成平日的模样。
他道:“叶娘子心性纯良,只是好玩了些,对人对事也好奇了些。这些日子你与王大人忙着公务,她不好打搅,便来寻了我几次。”
柳桑宁忍不住打量了徐尽欢一会儿,嘴角笑意有些压不住,她压低声音道:“自乐兄,我瞧着轻雨妹妹似乎很喜欢你。”
此话说得颇有深意,徐尽欢初始还没明白,不一会儿他就回过味儿来。这一下他的脸就跟熟透了的柿子似的,通红。
开口都有些磕巴起来:“阿宁,你、你可别瞎说。我与叶小娘子乃是君子之交,她年纪小,我视她如妹妹。”
柳桑宁忍不住调侃:“自乐兄怎么还急了?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况且我也没说什么呀……好了,不逗你了。我知你乃君子,也知轻雨妹妹不是轻浮之人。”
听到柳桑宁这么说,徐尽欢这才松口气。可随即,却又听柳桑宁道:“不过你们俩才子佳人,倒也般配。若真有缘,我也会很高兴的。”
“柳大人!”徐尽欢脸再一次通红,甚至声音都拔高了不少。
柳桑宁哈哈笑了几声,连连摆手求饶,说自己错了。
等回到工房里,午休时辰还未过,王砚辞也还未从宫里回来。
柳桑宁看了眼四周,便从怀中拿出了那本庚子年的年志。
当初借阅之时,她便觉得庚子年的年志似乎比另外两本年志要厚上些许,等打开一看,发现庚子年因使臣进贡一事,的确花了不少笔墨。
柳桑宁单刀直入,直接就翻到了使臣进贡的时期。
“庚子年十月,各番国俯首称臣,于中旬陆续抵都。边疆事外交之宜子臣亦随之返都,其中以像胥王孟然为首,其官至四品,于边疆各事宜有卓然贡献。其携妻子久居边疆,此行亦携儿女同行,归都领赏。”
柳桑宁一边看一边小声呢喃出声。
“一双儿女,女时年十六岁,子时年六岁……”
看到这里,柳桑宁心脏忽地有一瞬间仿佛停止了跳动。很快,又扑通扑通加速起来。柳桑宁将这话来回看了三遍,看到「子时年六岁」处,不知为何连手都有些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