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孙娴心看着等在正院的儿子,还以为儿子是来接媳妇的。没想到武承安一张嘴就把他娘气了个倒仰,“娘,我想让老三去国子监读书,府里还有个荫监的名额,给了他吧。”
“你这没头没脑的怎么就想起这一茬来了,是谁跟你说什么了?府里拢共就这么一个监生的名额,你怎么又打起这个主意来了。”
孙娴心从宫里回来刚坐下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被亲生儿子敲了一闷棍。刚做了回万一儿子封侯拜相,自己也能得个诰命做个老封君的梦,没想到这么快就醒了,这让孙娴心着实有些受不住。
孟半烟进屋之后就在武承安身边坐下了,她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又不好插嘴,只能伸手在他掌心不轻不重捏了两下,提醒他别一时意气。
却不想武承安是真早就想好了,他先说了今天谢家撺掇武承定来找自己要国子监监生的事,又说了武承宪想要从戎的打算。
“娘,再过两个月我就要二十五了,国子监过了二十八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功名都要从国子监退出来,即便我明天就去读书,就我这个身子骨,三年又能读出个什么来。”
“老二想去,我不愿意。况且他也只小我几个月,去了也是白去。老三今年才十五,送他去读正合适。
老实在里头待上几年,学得成最好,学不成也能多识些人。等日后成了家不管是留在京城还是投军从戎,也多些本事傍身。
母亲放心,儿子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被老二同谢家刺激了非要那这事恶心他们。”
武承安明白,只要这件事办成了,武承宪就会被绑到自己身边来,往后不管他愿或不愿,都只能站在大房这一边。
“送老三去国子监,儿子几年前就想过了,只是那时候老三还小,我这身子又不争气,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又怎好胡乱给人承诺。”
现在成了家有了孟半烟,武承安原本积在心底的那些心思愿景又慢慢涌上心头。他总要替自己替府里做些什么,才不枉活过这么一趟。
“那你自己呢,今天你姨母还问起你的事,问我有没有想过要你出仕的打算。”
“娘且放心,儿子如今先把身子养好才是要紧的事,往后的路该怎么走儿子心里有数。这次的事,您就依了儿子的吧。”
第58章
有些事既说定了,就自然越快定下越好。国子监每年过了清明进一批学生,出一批学生。
有的是考中进士候官做官去了,有的是走了其他路子谋了差事外任去了。也有些世家子纨绔纯纯是年龄到了,快三十的人了总不能还让国子监白养着,被一概清退出来。
现在把武承宪送进去其实晚了点儿,但总好过再等一年,一年时间太长,谁也说不好武承定和谢家为了这个名额,还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被儿子说服的孙娴心,吃过晚饭就把这事跟武靖说了,刚说起国子监的事,武靖还以为妻子是想要长子去,顿时眉头就皱起来一半。
毕竟他是正经读书科举出来的,他比谁都清楚长子熬不住读书的苦。谁知孙娴心是替武承宪要这个监生,武靖听完都怔住了。
“老三在汤先生手里读书都还吊儿郎当,整天舞枪弄棒地猴儿一样,怎么想起送他去国子监。”
“就是猴儿一样,才更要送去管一管。这些年我把心思都放在长安身上,作为母亲对老三顶天只算得上没亏待,要说管教却是不够。现在长安身边多了孟氏,我也能腾出空来想想府里其他孩子。”
有些话半真半假,但越说又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连带语气神情也多了几分真挚,即便是在朝堂里阅人无数的武侍郎也看不出半分虚情假意。
“要说这事也巧,今天进宫去娘娘问长安以后的打算,家里谢姨娘见了娘家人,老二带着他舅舅去了长安院子里,也说想要去国子监的事,盼着长安这个当兄长的能愿意。”
“他?他整天在外面结交那些狐朋狗友,都多久没摸过书了他心里没数。他进去还能待几年,还不如等僮奴大了送他去还好些。”
僮奴是武承定和柳娟儿生的儿子,还未满三岁连大名都没取。就因为家里有武承安这么个病病殃殃生怕留不住的孩子,武靖对这个长孙所有的期盼都是能平安长大就好。取了这么个乳名,就是想他得个贱名好养活。
“是了,正是老爷说的这个道理。”孙娴心对僮奴这孩子一直还算不错,平日有空也会叫奶娘抱来正院看看。这会儿听武靖原是起了把去国子监的机会留给他的心,也只是轻蹙眉头,一瞬就散了。
“长安体弱,即便他自己要去我也是不肯的。老二……那性子我这当母亲的不说,老爷也该知道。况且他跟长安同年的,即便去了又还能待多久,学也学不出个名堂来。”
“倒是承宪那孩子,人虽是跳脱些却也听话。每日里往我这里来请安,我要是哪天啰嗦他两句好好读书别淘气,那几日就真能老实一点。”
“把这孩子送去国子监,说不定又跟在家里读书不一样。再说还有我哥哥呢,进去了不怕他不服管教。”
听孙娴心说起孙为羡,武靖原本还有些皱着的眉头也彻底舒展了。武承宪对于他来说,更像是养了一只逗趣儿的小玩意儿。
毕竟方姨娘于他一算不得荣辱与共的妻子,二算不得喜欢宠爱的妾室,这么一来放在他们母子身上的心思,自然就少了。
小儿子养在家里调皮些无所谓,只要不闯大祸就行。现在要正经替他谋算将来,武靖确实还没个头绪。但难得孙娴心愿意,他自然也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你是他母亲,既你愿意我这个做父亲的自是没有不肯的道理。只这事得你说,得让这府里上下都知道,咱们夫人这心胸气量,比朝廷里的宰相还宽还广。”
“老爷何必打趣我,我这么做也是想府里越来越好。承宪要是能在国子监读出个名堂来,日后老爷也能多一个臂膀,长安也能多一个能倚仗的弟弟,这样的事情我是稳赚不赔的。”
孙娴心越是这么说,武靖就越觉得她好,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诚,当夜不光是把替武承宪求国子监监生的奏章写好,又把前院几个管事叫来,仔仔细细把东跨院修葺的事宜问了一遍,催促他们加快工期。
要送武承宪去国子监的消息是第二天传开的,来正院请安的方姨娘听说这事之后,头一回失了淡定跪倒在地一个劲冲孙娴心磕头,全然顾不得坐在另一侧脸色黢黑的谢姨娘和面如土色的武承定。
回到西跨院自己和武承宪的小院子,更是忙不迭的张罗丫鬟们开了箱子,把近两年自己得来的赏赐都翻捡出来。
“剪雪你快看看有什么时兴的布料,挑一个鲜亮的一个持重些的,颜色别太闷,别让夫人看了不喜欢。”
“银心你去厨房打声招呼,就说中午我借用一个灶做两个菜。”
“连翘玉屏你们俩别傻乐了,赶紧去给阿宪收拾东西,去了国子监读书可不是说能回来就能回来的。”
方姨娘在知道儿子能去国子监读书之后就慌了手脚,转着圈地在屋里来回忙,拿了这个又漏了那个,衣柜衣箱全被她打开来,又没个头绪。还是后一步回来的武承宪拦住她,才勉强挨着椅子坐下来。
“儿啊,你爹留你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就是给了儿子两个书僮让到时候跟着一起去国子监。还有就是给了些银票和书,银票我带回来了,书老爷说等他整理好了再让管事送来。”
“好好好,那你跟老爷说什么了?”
“我也没说什么,就说大哥答应了我进了国子监以学习兵法武艺为主,旁的我尽力而为,要是实在学不好那也是没法子。”
方姨娘被儿子几句话说的心绪起伏,一起一落差点没背过气去。缓过口劲儿来,伸手就拉过武承宪在他背上狠狠拍了几巴掌。
“你这混账,府里拢共就这么一个去国子监的机会,你大哥给你了你,你还好挑三拣四说这些。去了里头就给我好好读书,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学好,要是学不好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方姨娘很少在人前显露这般争强好胜的一面,武承宪也收起脸上那一点吊儿郎当,不敢再玩笑嬉笑。
武承宪半跪在自己亲娘跟前:“我跟老爷说这些只不过是为了表明儿子的态度,儿子得记住入国子监的机会是谁给我的。姨娘放心,入了国子监儿子一定好好读书,日后给姨娘也争个诰命回来。”
武承宪生在侍郎府里,又怎么可能真是一个缺心眼只知道舞枪弄棒地傻小子。只不过是府里大哥孱弱二哥跋扈,自己和姨娘这等没根基没宠爱的,只能不高不低得混着,才能在夹缝中得以喘息罢了。
现在好不容易长兄愿意扶持自己一把,武承宪怎么会白白放过,“只是儿子这么一走,姨娘一个人在府里,就更孤单了。”
“胡说,府里这么多人我孤单什么。再说你走了,你大哥又是个身子不好的,看这样子等大房搬去东跨院,大奶奶就该把家里大小事情也管起来了。到时候夫人跟前总要人伺候吧,我这时候不过去还什么时候过去。”
方姨娘想好了,武承安给了自己儿子这么大的恩惠,总不能就这么口头说一说恩典就罢了。等武承宪从国子监里读出来少说也要好几年,这几年难不成就干坐着?没这个道理的。
即便知道只要自己开始日日去夫人跟前伺候,母子二人就算是明摆着站到夫人那一边去,彻底得罪谢姨娘和武承定,方姨娘也顾不得了。
武承宪要去国子监读书,这几天难得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收拾东西。只要荫监的奏章过了,就可以往国子监去了。
方姨娘也没闲着,跟院子的几个丫鬟婆子把布料全找出来,挑了几个花色布料最好的,给孙娴心和孟半烟一人做了一件衣裳,又打了好些络子做了几个荷包,一起送来松云院。
方姨娘到松云院的时候,武承安正跟孟半烟在花房里歇息。从去年就开始修葺的东跨院大致已经完成,现在已经开始往里面移栽花草树木,空上一个夏天一个秋天,等味道散尽花木生根,两人就可以搬过去了。
“你要不要在外书房也准备两间屋子,以后酒坊的生意做起来,总不能只有阿柒到府里来。到时候你还有招新的掌柜,他们进内院不方便,不如弄两间书房在前头,到时候有什么事你也方便些。”
“行啊,那我要西厢那几间。也别弄成书房,就我肚子里那点儿墨水,做一个书房右一个书房的,还不够人笑话的。”
自从身边多了孟半烟,武承安就让人从库房把那张双人榻搬了出来。以前武承安嫌这张榻做工过于古朴笨拙,摆在哪里都不够好看,现在却爱这张榻够宽敞,容得下两人厮混。
孟半烟还在双人榻两头都摆了样式精巧的匣子,帕子扇子、用得顺手的小物件,甚至不大的食盒都能放。最底下那一层还藏了些不好见人的东西,都是武承安非要放进去的。
两人得了闲就歪在榻上,或看书或说话做什么都行。躺得累了自己起身去别处,被单留下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要是都困倦了便一起睡一觉,也没人说闲话。
“那跟这边一样,也弄个暖阁花房出来?”
“不要,有这里尽够了,再弄个差不多的出来也不如这边。还是弄个茶斋吧,就仿着潭州你外祖那个茶斋,从厢房后面开一堵墙正好对着小花圃,弄个露台出来。”
孟半烟一直记着当初第一次见武承安时,在他那里见到的茶斋。对于那时候时刻紧绷着思绪不敢惫懒半分的孟半烟来说,那样的公子那样的屋子,都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现如今自己闯进了武承安的生活里,即便知道那样的茶斋就算有了也算不得什么,可她还是想要一个。
“好,就按你说的办。明天我让张头儿过来一趟,到时候让他把舆图先画出来,确定好怎么改就让他们动工。”
孟半烟嫁过来这些日子,看似强势又适应得极好,但其实提出要求的时候并不多。
现在难得主动张嘴要个茶斋,武承安高兴得立马从榻上坐起来,说着明天让人过来嘴上却已经喊秋禾去把安福找来,愣是一下子都等不得了。
正好碰上丫鬟进来传话说方姨娘来了,武承安便指了指里头,“把姨娘请过来,我正好去前边一趟。”
第59章
方姨娘很少来松云院,数得出的几次过来都是因为武承安病重,大夫也不知道他熬不熬得过去,才把一家子都叫到一起守着。
那几次的气氛都凝重得吓人,方姨娘每次都是低着头来再低着头走,既不去管孙娴心的焦急如焚,也不去看谢姨娘的暗自偷喜。
这几天于她而言算得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才有心情分出几分注意力仔细看一看松云院。不过行动之间还是一贯的小心谨慎,跟在秋禾后面进了抱厦花房,连脚步声都轻轻的。
“姨娘如何自己过来,有什么事唤丫鬟过来说一声,我就过去了。”
“大奶奶这是哪里话,我这两天得空做了件衣裳,夫人的早上请安的时候送过去了,得了空才把大奶奶的这件送过来。”
方姨娘不是个嘴很巧的人,被孟半烟拉着坐下也说不出什么客气话。就只好把做好的衣裳和荷包帕子一起拿给孟半烟,讲明自己的来意。
“姨娘好巧的手艺。”竹青色妆花缎算是上等的布料,更好的还是这滚边暗纹针脚细密的手艺,从武承宪得了去国子监的名额到现在才几天,能做出这么好的衣裳,肯定得日夜赶工才行。
“你喜欢就好,我这人没别的本事,在府里这么多年只晓得守着我那个小院过日子。承宪的前途我虽挂心可也无能为力,我两个兄弟都是府里的管事,让他们干活当差还行,叫他们替老三谋划那不是胡来嘛。”
方姨娘原先是安宁伯府的家生子,她跟了武靖之后,分家的时候方家也就跟着来了侍郎府,现如今就只有方家祖母还留在伯府伺候老太太。
“这次承宪能去国子监,都是他大哥心里惦记着他,我没什么别的能为,要是这手艺大奶奶看得上,等天气热了我再做两件换着穿。”
“姨娘的心意这次我领了,下一回可不能再这么着了。”孟半烟喜欢绿色,平时穿的衣裳也多以蓝绿为主,难为方姨娘连这个都注意到了。
有时候接受一个人的谢意是很要紧的事,不好全往外推。但孟半烟也不能由着方姨娘这么来,“姨娘是长辈,我一个年轻刚过门的媳妇,哪能要姨娘总给我做衣裳。”
“这……”
“承宪年纪还小,大爷是做长兄的,他不替承宪打算又替谁打算呢。”
孟半烟让萱草把衣服拿进屋里收好,自己把腰间的荷包解下来,换上方姨娘新做的,又让人把自己刚配好夏天驱蚊避虫的药包拿出来,分了些出来给她。
“姨娘放心,过些日子三弟去了国子监,听大爷说国子监里不光要读书,君子六艺样样都要学,到时候姨娘害怕没衣裳做?”
“是呢,那孩子从小就皮,什么好衣料子做的衣裳给他穿,过不了几天就要换。”
孟半烟把温热的掌心搭在方姨娘因为紧张而不自觉绞着帕子的手背上,安抚着摩挲了几下。
孟半烟很擅长主导话题,方姨娘很快就被她引着转了注意力,不再纠结还要做多少件衣裙给她才行。
另一边的武承安却运气不如她,从花房出来本想去找张头儿说要添个茶斋的事情,没想到刚出院门就正好碰上一脸郁色的武承定。
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眼生的年轻人,都做书生打扮,想来又是他在外面结识的那些个‘才子’们。
“大哥好精神,这个时辰不在屋里养着怎么出来了。看来外面都传大嫂有秘方养好了大哥的身子,原来不假。”
“你有心拿外面那些捕风捉影的闲话到我跟前来说,不如好生想想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我的身子假不假的,不劳二弟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