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父可敌国 第164节

      “听明白了吗?”朱元璋目光平静的看着胡惟庸。
    “明白了。”胡惟庸点头。
    “而且咱心知肚明,绝不止这三百六十七个衙门。”朱元璋波澜不惊道;“跟他们一样用空印账纸,进京来现场做账的,没有一千个衙门,也有八百个,对不对啊李泰?”
    户部尚书李泰深吸口气,出列跪地道:“回陛下,是有地方官府,为图便利,使用空印账册,但绝对没那么多。”
    “这么说,你是知道的?”朱元璋声音转冷。
    “臣确实有所耳闻。”李泰额头见汗。
    他不能说不知道。因为他是户部尚书,不管知不知情,最后都要负总责的。
    他要是说不知道,那别人嘴里供出什么,他都得兜着。要是碰上个没深没浅的,供出什么要老命的事儿来,就不光是他一个人没命,而是全家都没命了。
    所以还是自己来,自己给自己辩护的好。
    “好,有担当。”朱元璋赞一声道:“你既然知道这等内外勾结的之事,一直以来为何既不处置,也不禀报呢?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摆设,还是他们的靠山啊?”
    后面的话,就开始诛心了。李泰擦擦汗,叩首道:“皇上容禀,臣之所以没有坚决禁止,是因为据臣所知,那空印账纸上是有骑缝印的,并非一印一纸,所以不会造成皇上担心的伪造文书之事。”
    “放屁!”朱元璋骂道:“骑缝章就不是正印官给盖的了吗?只要正印官和进京报税的官员串通一气,一印一纸与一印两纸有何区别?”
    “皇上说的没错,你等放纵他们用空印纸,都会让户部无法监督地方账目的!”胡惟庸也严厉批评一句,顺便与户部划清了界限。
    “皇上和胡相放心,户部对各省钱粮册书的审核要求很高,具体数额,必须要到部才能最后确定,所以地方上没机会舞弊的。”李泰顿一下又道:
    “也正因为部里要求严格,每年解送的钱谷的数目,府一定要对合省,行省一定要对合户部,才能过关。但税粮在运输途中,难免会造成损耗。损耗原因多种多样,损耗的程度轻重不一,所以必须要入了国库才能定下来。
    “地方官不得已,只能携带空印纸进京,在南京得到实际入库的数目后,重新填写账册。这样户部才能消除不符合实际的差额,让地方上与朝廷平账。”
    “李尚书,咱也是管过军需的,你蒙谁也蒙不了咱。”朱元璋冷冷一笑问道:
    “户部用的是四柱奏销册吧?”
    “是。”李泰心中咯噔一声。
    “那只要开除掉耗米数就可以了啊?有必要用空印纸重新做账吗?”朱元璋质问道。
    “是,皇上说的是……”李泰额头汗如浆下,一时哑口无言。
    “陛下容禀,”他身后的户部侍郎吴秉衷忙出班接力道:“李尚书初来乍到,对部里的情形还不太清楚。实际上没那么复杂,就是对账时难免有对不起来的地方,如果是部里错了,这好办,改了就是。
    “可要是地方上的计算错误或者统计错误,按说就得发回地方修改后再送回京城对账。可是皇上,我大明幅员辽阔,各省城、府城距离南京,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要是发回去修改的话,往返非一年不可,那就严重逾期了。
    “可要是报税的官员,带几张空印纸进京,就可以当场修改,方便许多。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但由来已经很长久了,地方官也只是因循而已,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性。”吴秉衷接着沉痛道:
    “当然现在臣等都知道了,还请皇上宽恕一次,下不为例。”
    “好,吴侍郎的水平高于李尚书。”朱元璋又点了个赞,问胡惟庸道:“胡相怎么看?”
    “回皇上,空印之举,肯定是不对的。虽然两位解释的都有些道理,但的的确确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而且臣也坚信,以目前官员的操守,一定有大量弄虚作假的情况存在。”胡惟庸先顺着朱老板说两句,然后话锋一转道:
    “但是臣却找不到合适的罪名给他们定罪,回想开国以后颁布的所有律条,竟都没有‘空纸用印’这一罪名。
    “这是臣等和法司的疏忽,但国家立法,必须先把法条公诸于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然后才用来惩治明知故犯的人。
    “但自立国至今,不曾有禁止空印的法律。各衙门也互相默许空印之举,所以官员们实在不知这是犯罪。有道是不知者不为罪,不教而诛为虐也。”胡惟庸抬起头道:
    “臣斗胆请皇上这次从轻发落,若有再犯者,可严惩不贷!当然,造成这个难看的局面,皆因臣这个丞相失职,臣引咎辞职,请皇上处分!”
    说着,摘下乌纱,重重叩首。
    第二五三章 反杀
    奉天殿中。
    胡惟庸跪地请辞,求皇帝放空印案的犯官一马。
    朱元璋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胡惟庸的表演。
    太子还没修炼到家,他强压怒火瞪着胡惟庸,但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那日父皇在武英殿召见此獠时,太子也是在场的。
    堂堂胡丞相在父皇面前,那卑微如蝼蚁的丑态,他可以亲眼目睹的。
    对了,那日胡惟庸也曾跪地请辞过,但两次性质完全不同。
    上一次,是乞求;这一回,是威胁。
    朱标忽然又想到,就连这次的空印案,其实也是他供出来的。是胡惟庸跟父皇透露地方衙门每年会跟李善长讲数,父皇这才把他们都弄到京里来,然后抓住罪证,想要一网打尽的。
    结果父皇真集中精力对付韩国公一伙了,他居然敢当场反水?!
    真是脸面三刀,胆大包天啊!
    这还没完,接下来,还有更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
    见胡丞相跪地请辞后,他身后的中书省官员,居然也跟着跪地。
    这可是中书省啊,占了朝堂上文官的四分之三。
    剩下御史台、大理寺等处的一小撮,看到大伙儿都跪了,自己站着也不是个事儿,便也跟着跪地。
    “求皇上从轻发落!”整个朝堂左半边齐声道。
    右半边的勋贵武将们虽然没跟上,却一个个两眼放光,大有幸灾乐祸之意。只是不知他们幸的是谁的灾,乐的是哪边的祸。
    ……
    面对着形同逼宫的丞相和百官,朱元璋冷冷一笑,刚要开大。
    “父皇,儿臣有话要讲!”却听立在金台下的晋王朱木冈,忽然高声抱拳道。
    “讲。”朱元璋压住火气,微微颔首。
    “儿臣以为胡相所言差矣,若非见识极短,便是居心不良。无论哪种可能,都说明他不适合再当这个宰相了。”朱木冈深吸口气,指着胡惟庸道:
    “儿臣请父皇成全胡相,罢掉他的中书省右丞相!”
    “……”百官抬头,怒视着老三。要不是他亲王的身份,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开喷了。
    “哦?”朱元璋神情一动,假意呵斥道:“怎么能这么跟丞相说话?”
    “皇上,无妨,为臣本就是要请辞的。”那边胡惟庸先忍不住质问道:“只是不知晋王殿下从哪儿看出,为臣是见识极短、居心不良来的?”
    “就凭你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晋王冷笑一声道:
    “你们说之所以有空印陋习,是因为路途太远,来回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到部。但实际情况是,你有文书走官驿的话,最慢一个月就能从大明最偏远的州县,抵达南京城,哪用的着那么长时间?
    “而且此次被逮捕的三百多名犯官,七成来自江浙湖广山东,最多十天半个月的路程,他们为什么也带着空头印制?肯定不是怕来不及吧?
    “殿下还年轻,没接触过具体政务,不知道朝廷和地方的账目极其繁杂,互相矛盾,根本不存在完全吻合的可能,很多时候修改一两次都不行,需要反复修改啊。”户部侍郎吴秉衷赶紧解释。
    “那还有好多来自南京周边,一来一回最多几天时间,就是反复修改也没问题吧。”老三却锲而不舍的追问道。
    “晋王殿下容禀,周边府县的官员确实来得及,只是大家都这样干,他们为了省事儿,也就因循陋习了。”吴秉衷再次解释道,他不信自己辩不过个毛头小子。
    “因循陋习,真的是为了省事儿吗的?”老三却嗤之以鼻道:“这话你自己信吗?你们这点小九九,连本王都骗不了,更别说骗父皇了!
    “你们户部,还有地方上专管税收账目的官员,一年到头就忙这点事儿,结果年底一对账,居然连账都对不上来。你们是一群饭桶吗?
    “账对不上来,不追究你们责任,让你们回去改,就够给你们脸了。你们居然还敢直接拿着空印纸来京城,当面锣、对面鼓的商量着做账。
    “这种因需赋形的糊涂账,还有什么对的意义?你们到底是把父皇当傻子,还是自己傻到连假账都不会做?”
    “抑或是无法无天到,懒得挖空心思做假账?”晋王殿下目光如电,逼视着对方。
    “这……”吴秉衷没想到晋王殿下年纪轻轻,就这样牙尖嘴利,而且把案件看得极其透彻,说出的话句句命中要害,让他一时没法强词夺理。
    “吴侍郎,闭嘴吧。”见吴秉衷不中了,胡惟庸严厉的瞪他一眼。“错了就是错了,不要再狡辩了。”
    “是……”吴秉衷怏怏低下头。
    “殿下,他们确实有错,但谈不上有罪。”然后胡惟庸又朝晋王拱手道:“正如臣方才所言,自立国至今,未尝有空印之律。皇上以法度治天下,不能不教而诛啊。”
    “这就是本王要骂你的地方。”谁知晋王越战越勇,又把矛头指向他道:
    “堂堂宰相,公私不分,混淆视听,真是糊涂至极!难道你不知道,国法对百姓和官府是不同的吗?对百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对官府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法无授权即禁止?”胡惟庸一愣,快速开动脑筋,可他才疏学浅,死活想不起这是哪位先贤的名言。
    ‘法无授权即禁止?’朱老板和太子却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光,显然都受到了老三启迪。
    “没错。官府掌握着百姓生死,可以轻易让人倾家荡产,所以必须要严格按照国法用权,只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力,而不能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就自行其是。
    “我大明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立法也很不完善,有太多太多空白疏漏之处。官员发现漏洞,应该帮朝廷完善它,而不是专门利用漏洞钻空子。
    “如果这次父皇宽恕了这些明显心怀恶意,串通一气,侵吞国帑的贪官污吏,日后肯定会有别的官员,一门心思研究法律的漏洞,专门钻空子作恶!反正只要法律不禁止,捅破天也不会受到惩罚!
    “长此以往,必将吏治败坏,民不聊生,重蹈前朝覆辙!”晋王说完朝父皇抱拳,高声道:
    “所以儿臣请严惩不贷一干空印案犯官,这样才能震慑宵小,以儆效尤!让天下官员再不敢钻朝廷的空子!”
    第二五四章 杀杀杀!
    奉天殿中。
    听了晋王的凿凿之言,朱元璋紧绷的神情,终于生动起来,他沉声道:
    “晋王这番话虽然偏激了点儿,但有一点说的极好——对官府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咱没说过你们可以干的,你们就不能干!”
    “是……”皇帝这一句话,对官府权力的限制极大,但胡惟庸只能硬着头皮应下道:“但这次,不是不知道么……”
    “这次可以从轻发落,下不为例。”朱元璋缓缓道。
    “谢皇上宽宏。”胡惟庸忙叩首,李泰和吴秉衷也赶紧磕头,文官们亦跟着叩首。
    朱元璋便揶揄一笑,缓慢而坚定的宣布道:
    “传朕旨意,空印大案、欺君罔上,罪大恶极。凡主印官及署字有名者,皆逮捕进京。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钦此!”
    “啊……”跪地听旨的官员,闻言纷纷抬起头。纷纷瞠目结舌道:“这,这还叫从轻发落?”
    “皇上啊,人才并非如韭菜一样,割去一茬又能长出一茬。朝廷寻求贤士,设置众官,得到一名优秀人才是很难的。将其培养成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更是需要数十年才能成就的。”胡惟庸含泪劝谏道:
    “这三百多名正印官中,大半都是通情达理、清廉明察的好官啊。陛下不能以不足定罪的罪名,而将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处死啊!那非但是大明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会导致地方大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