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22节
“要是他们不能胜任,就换能胜任的人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胜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国里虽然有勋贵的采邑,但勋贵并不效忠于藩王,而是与藩王一样,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于皇帝,听从朝廷的调遣。如此,藩王,勋贵互相牵制,也不会尾大不掉。则西南永安矣!”朱桢最后总结道。
听完老六的长篇大论,朱元璋的态度终于有些松动,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为大明,为父皇,为我老朱家考虑。”朱标不假思索道:
“作为大哥,听到弟弟这样为我考虑,说实话,儿臣感动无比又惭愧无比。”
“嗯……”见太子表态赞同,朱元璋终于松口道:
“那就在麓川试点一下吧,当然你们得先把麓川打下来……”
“父皇瞧好吧,儿臣回去便灭此朝食!”朱桢登时笑逐颜开。
他此生事业的最大障碍,终于搬开了……
第一零八八章 摇滚大明,即将狂野演奏
不得不承认,朱桢选的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好了。
给老贼当了这么多年儿子,他很清楚朱老板创业之后,守业为重的保守心理。
所以他很早就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缔造一个不断扩张的狂野摇滚版大明,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朱老板的态度。
朱元璋不同意,万事皆休。
怎么能让朱老板的国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唯有让他相信,这法子能解决目前无解的问题才行。
而将藩王与勋贵封在三江之外,就是解决西南叛乱频仍,朝廷不得不被迫用兵西南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终明之世,都一直在为朱老板当初的西南政策埋单。洪武,永乐、宣德,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一直到万历……大明几乎每朝皇帝都因为自己的藩属或者土司被侵略,不得不被迫用兵,有的还用兵好几次。
累积下来,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埋葬了多少忠骨,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什么都没得到……
当然,这是朱桢从事后诸葛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过以朱老板的政治智慧,只要有人提醒,也不难想通此中的道理——
好比道上大哥,整天给别人帮场子,好处都是别人的,自己只会落一身伤。等老了病了打不动了,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别人是不会感念你昔日恩德,帮你对付你的敌人的。
所以要战就得为自己而战。那么当然就要把外云南,真正变成自己的了。
于是,在不增加朝廷开支的前提下,朱桢的法子便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
……
但父子今日的对话只在第一层。
其实还有第二层,谁都没说,却谁都明白,这一层才是最关键的——
那就是平定云南之后,朱老板那无敌天下的数百万精兵强将,陷入了几乎无仗可打的境地。
虽然还有北元王廷这颗最后的胜果没有摘取,但一群都不敢靠近大明的丧家之犬,又需要动用多少兵力呢?
所以这最后一场灭北元之战,只是意义重大,但规模不会太大。对经过二十年发展壮大,空前强盛的明军官兵来说,真是不够塞牙缝的。
正如朱老板在给李善长的信中说的那样:
‘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日投石超距……’
这看似幸福的苦恼,却是朱老板真正的心腹大患。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终究要面对历代开国皇帝都要面对的千古难题了——如何处置为自己创业的战功集团。
朱老板当年就反复说过,自己不愿学汉高祖杀功臣,希望跟淮西老兄弟们善始善终。
殊不知,汉高祖当年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基于人类美德的朴素愿望,总是会在现实的利害冲突面前,被轻易的磨灭……
哪个正经的开国皇帝不想留个正经的生前身后名?可以史为鉴,除了顶着金刀刘身份,二次创业成功的刘秀外,但凡没废掉军功集团的,都没得好下场。
什么,唐太宗是例外?拜托,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而李世民,正是唐朝开国军功集团的领袖……
以朱元璋这种防微杜渐到甚至有被害妄想症的性格,不把军功集团解决掉,他怎么睡得着觉?
幸亏太子成器,也能压得住那些勋贵,朱元璋才忍到现在没动手……毕竟,他当年没当皇帝的时候,画了那么多共富贵的饼。当上皇帝以后,又反复公开宣称,自己不学汉高祖。
朱老板也算是作茧自缚,太难跟老兄弟们翻这个脸了。
如今马上就是洪武十八年了,他也才处死了廖永忠和朱亮祖两个勋贵而已。而且还是扭扭捏捏,点到即止。都既不抄家,也不影响其后代袭爵。跟他对普通文官的杀伐果断,形成鲜明对比。
但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把难题留给儿孙的。对勋贵集团的清洗,一定会到来,而时间最晚也就是在消灭北元之后了……因为到那时,他再也没有借口拖延了。
可一想到,到时候自己之前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将变成最犀利的嘲讽,让世人彻底看清自己的虚伪和无情,朱元璋就惆怅至极。
但凡还有别的可能,他是真不想走这一步啊。
而朱桢,便为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把勋贵远远封到三江之外的西南域外去,来个眼不见为净。
这样勋贵集团对皇位传承的威胁,也就瞬间消失了。
他们也能拥有封地和人口了,自己绝对对得起他们了。
而且上面还有藩王镇着,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有异心。
正如老六分析的那样,天子雄踞神州,坐拥人口兆亿、雄师百万,还能让个偏居一隅的小小封臣翻了天不成?
反正朱老板是想不出,他的继承者们怎么能输掉?
退一万步说,继任皇帝要真是那么抽象也不怕,朱老板分封藩王,让他们统兵问政,就是为了分散风险,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这大明,依然是他老朱家的天下。
双重保险之下,朱老板终于打消了对封邑功臣的顾虑。
加之本来就要打麓川了,拿麓川做试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
至于太子的态度更不用担心。
朱标跟老六早就深谈过无数次,甚至老六‘封邑勋贵’的提议,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身为大明下一任皇帝,他不得不为子孙后代的江山着想。
勋贵的问题朱老板不解决,他就必须解决。但让他对看着自己长大的叔叔伯伯们动手,到时候就更难看了。
更别说还有更棘手的藩王问题……
所以在听了朱桢让亲王就藩海外的建议后,他便提出让勋贵也加入进去……
明摆着的,大明要想长治久安,想让儿孙坐稳江山,就必须要解决藩王和勋贵问题。而朱桢的法子,可以一举解决这两大难题,让他如何不支持?
……
父子三人这边议论的热火朝天,那边马皇后派人来催了两遍了。
“算了,先说到这儿吧,改天再继续。”朱老板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人道:“去见你娘吧,她俩是整天念叨你……”
第一零八九章 朱孟煵
从武英殿出来,朱桢立马交代下去,给沐英发八百里加急,通知他父皇已经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看着邓铎快步离去,朱桢这才长长松了口气道:“紧赶慢赶,总算是不辱使命,剩下的就看他们的了。”
“你就不着急回去了吧?”太子笑问道。
“嗯。”朱桢点点头道:“文英哥的意思是,我这边搞定父皇后,先不要回云南,这样能给思伦发造成一种,我军正处在换帅混乱期的错觉,他才会更倾向于铤而走险。”
顿一下道:“当然,前提是,得守住定边城。”
“是啊。”太子赞同的点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定边确实不容有失。对了,守将是谁?”
“……”朱桢迟疑一下道:“我大舅……”
“武昌伯?”朱标吃了一惊,无语道:“你这不胡闹吗?多危险啊……”
“我大舅非要去,我拦也拦不住。”朱桢苦笑道:“再说他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怎么讲?”
“洪都保卫战时,他是堂兄麾下守将。”朱桢轻声道。
“这样啊……”太子点点头表示理解,快到坤宁宫时提醒他了:“这事儿别跟你母妃说。”
“嗯。”朱桢点头道:“我本就打算瞒着她的……”
“好,进去吧。”太子便与他相携进了宫中。
坤宁殿中,马皇后和胡贵妃早就翘首以待了。滇王妃王润儿也在,怀里还抱着个白白胖胖的大娃娃。
“母后母妃,儿臣回来啦!”
朱桢一进去,便激动的给两位母亲磕头。
马皇后也十分高兴,朝他招手连连道:
“好好,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我儿盼回来了。快起来,先看看你自己的儿子吧!”
“就是,还以为臭小子忘了自个已经当爹了呢!”胡贵妃喜气洋洋的笑骂道。
朱桢其实一进来就看见那大胖小子了,不过男人头一次当爹,大都还没进入状态,所以他倒也没激动的失态。
借着接过大胖小子的机会,他先握了握王润儿的手,跟她小声道:“可想死我了……”
王润儿羞红了脸,当着两位婆婆的面,她哪好意思回应王爷的情话?只能用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痴痴望着老六……
两口子眉来眼去,倒把孩子晾在了一边。也不知孩子是觉得受了冷落,还是认生,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孟煵不哭,咱不挨着你这不着调的爹!”胡贵妃赶紧抱过孩子,一边哄一边埋怨老六:“有你这么抱孩子的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抱了个烧红的炉子呢!”
“这不头一回么……”朱桢一边讪讪赔着笑,一边打量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只见其最醒目的,是老朱家标志性的圆脸盘子,那真是面似银盆一身的肉,跟四哥家老大都快有一拼了。
当然更醒目的是这娃的名字,按照朱老板的规定,老六这一房后代的辈分诗是: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所以他儿子名字的第二个字,就是辈分字‘孟’。
此外,朱老板又规定,朱家儿孙名字的第三个字,要以‘木、火、土、金、水’循环使用作为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