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太保监国
大明海寇 作者:寒风拂剑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八,京师传出了个非常重大的消息,当今圣上崇祯帝下旨首肯了于孝天此次清君侧之举。
五月初九在大理寺以及刑部、都察院三堂会审之后,判定杨嗣昌、高起潜、刘宇亮、薛国观、张其平等共二十六人犯有贪鄙等罪名,并且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为国分忧,还暗中构陷卢象升,导致卢象升之死。
每个人都罗列出了大串的罪名,搜集了大量的他们在位的时候的罪状,在五月初九当日,将他们的罪行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出去,昭告天下,并且崇祯在当日同时下旨,将这二十六人弃市。
弃市当然jiù shì 问斩了,这二十六人当天被宣旨判罪之后,便立即被拖上了囚车,拉往了宣武门之外,正午时分斩首示众。
杨嗣昌等人各个披头散发,被绑在囚车之中,路缓缓从刑部大牢被拉了出来,沿途相当的大明bǎi xìng 都闻讯跑到街上,为他们夹道相送,乱七八糟的尸块土坷垃还有烂菜下雨般的朝着他们丢去。
杨嗣昌满头满脸都是污秽之物,被老bǎi xìng 的投石打的是头破血流,但是他还是强自装出镇定的样子,大声疾呼说他冤枉,并且破口大骂于孝天乃是逆臣贼子。
但是现在他们这帮人早已经被于孝天搞臭了,而且是被搞得臭不可闻,仅仅是通过卢象升这件事,老bǎi xìng 就恨死了这些家伙,哪儿还会有人觉得他们冤枉,都认为他们死万遍也不够。
高起潜zhè gè 时候,早已被吓得成了堆烂泥般,吊在囚车之中,哭的是塌糊涂,而那个张其平,是脸色苍白,两眼呆滞,路走还路喃喃的说:“不是说过不杀我吗?不是说过不杀我吗?为何还要杀我?为何要杀我,我已经降了,我已经降了……”
这二十个人的biǎo xiàn 各自不同,但是却都有个共同点,那jiù shì 他们不甘心,也不愿意死,认为他们很冤枉。
于孝天没有亲自出面去观斩,对于这种事情,他没有点兴趣,虽然这场斗争以他的shèng lì 告终,这些人不过是些牺牲品罢了,要是这时候他还兴冲冲跑去观斩的话,就有点太有点低他的身份了,这些人都是失败者,在失败者面前抖威风,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五月初十,崇祯接着下旨,以于孝天孤师奋战力克建奴入关大军,获得空前的静海大捷,当场斩杀建奴奴酋尔衮,此功不可没,故此下旨擢升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职,以中军都督府为首同时兼领其余四个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
同时加封于孝天为上柱国大将军的勋衔,使之跃成为大明目前武将序列之中的最高级别,正儿八经的正品武官。
而且于孝天还被擢升为太保之职,有监国职责,可于内阁大学士共监国事。
另外京师也传出消息,说当今圣上因为常年劳顿,积劳成疾,身体不佳,暂时不能视事,今后段时间,不再上朝听政,切国事由太保于孝天和内阁大学士自行决断,如遇不能决断之事,可上奏圣上定夺。
这就等于公开承认了于孝天对于朝政的控制权,切大小事务,今后基本上都要于孝天说了算,而原来的内阁,则成了shí jì 的办事机构,虽然有决策权,但是却必须要得到于孝天zhè gè 监国的首肯才行。
朝廷这连串的动作,很快开始传开,各地官民闻之消息,都顿时为之大震,有很官员立即就大骂于孝天是个篡权的逆臣贼子,他个武夫凭什么可以当上监国之职?要是让这么个武夫监国,那么要他们这些文官作甚?
再说了,大明从来没有设立过什么监国之职,而且于孝天只是个武将,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guān xì ,凭什么让他监国?
于是各地官员立即呼呼啦啦的开始上表,力陈此举不妥,并且称于孝天乃是乱臣贼子,必须要将其诛除才行。
但是也有些地方官员,从中嗅出了丝机会,认为这时候正是他们投效于孝天的最佳时机,于孝天此次入京清君侧,并且成功攻入京师,把京城控制起来,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
于孝天要是仅仅只杀掉些大臣,那么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换谁这时候都肯定要夺权的,很显然于孝天这次夺权成功,将当今圣上架空了起来,成了大明实质上的统治者。
对于这件事,就看眼下各地官员怎么看待了,当然他们可以不承认目前于孝天的shí jì 控制权,但是却面临着个问题,于孝天现在已经公开代表了大明朝廷,不听他的,便等于是不再接受朝廷的管制,就等于不再承认朝廷对他们的领导权。
这么来,以后他们为谁当官,为谁做事,就失去了法理上的依据,他们总不能说眼下的朝廷不合法,他们不再听朝廷的圣旨,各自自立为王吧!
所以有些当官的便从中看出,现在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于孝天shí jì 把控朝局都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听也罢,不听也罢,谁也改变不了zhè gè 事实了。
除非现在他们之中有人能出来,纠集支兵马北上,将于孝天逐出京师,否则的话任谁都没法再改变zhè gè 事实了。
可是于家军力克建奴十万大军的消息,zhè gè 时候早已传遍了大明各地,建奴自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到现在已经数十年光景,大明却从未有人获得过如此战绩,可见的于家军的凶猛程度。
可怕的是他们在击败了建奴大军之后,尚有余力再克数路官军,并且路长驱直入攻入京师,这就加可怕了。
天下那些官员武将们,扪心自问下,就算是给他们几万兵力,他们能做到这地步吗?所以就算是给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zhè gè 时候起兵悍然北上再来次清君侧,去以武力手段将于孝天驱逐出京师和朝廷。
所以这些圣旨下,虽然大明朝野顿时对于孝天是骂声片,但是却还真就没有几个人,敢跳出来召集天下兵马北上,再来次清君侧,只是口头上骂声片罢了,但是却并无少地方做出实质上的fǎn yīng 。
而于孝天在领了监国之职以后,立即便开始对大明朝廷的官员做出了密集的调整,整个朝廷官场发生了次大地震,许人被罢免,赶出了朝廷,另外于孝天又提拔了大批官员,充实到了朝廷之中,领各部之事。
这些被拔擢起来的官员,自然是摆明了车马,以后要听于孝天的使唤,为于孝天效力的,其中有相当部分人,以前在官场上都是名不见经传之人,抑或是年纪较轻,但是这次都被于孝天拔擢到了重要的wèi zhì 上来。
于孝天这么大幅度的动朝廷的官场,无疑是在朝廷之中扶植他自己的势力,这种事他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摆在了桌面上做,虽然引起了许旧官的不满,但是现在于孝天要权有权,要兵有兵,天底下他的拳头最大,不服也不行。
仅仅个月zuǒ yòu 的时间,整个京师之中的各大衙门的人员基本上都被于孝天调整了个遍,有些官员被赶走,有些官员被吸纳了进来,同时于孝天将自己这么年来,在福建带培养出来的些文吏也都填入到了这些各大衙门官署之中。
这些隶属于于孝天海狼系统的文吏们,都不是出自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所以在zhè gè 时候如果对他们委以重任,很显然是名不正言不顺,故此只能暂时先给他们安排些不起眼的职务,品阶都比较低,以前都是很不受重视的位子。
但是shí jì 上朝廷之中各大官署衙门的那些官吏们,都很清楚这些新近被于孝天填入到他们衙门之中的这些人员,其实才是他们真正的主事者,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人微言轻,但是他们说的话,却没人敢当做耳旁风。
这些人都是于孝天系的人,最受于孝天信任,其实把他们安插到各大官署衙门之中,jiù shì 让他们充作于孝天的耳目喉舌。
这些人说的话,其实jiù shì 于孝天要说的话,他们要做的事,其实jiù shì 于孝天要做的事情,他们虽然官职卑微,但是却说话分量极重,很事情就算是主事的官员,都不敢擅自决断,必须要先问问这些人的意见之后,才能下决定。
而于孝天直到zhè gè 时候,才发现这当权者确实日子不好过,天天各种海量的问题,都蜂拥而来,堆积在他的面前,把他累的几乎放屁都抽不出空了。
现在他算是彻底理解了为什么历史上会出那么的昏君,想要当个明君,确确实实是要付出非常的精力,这天下的事情实在是太太了,以至于就算是生出三头六臂,也不见得能处理的完。
于是于孝天赶紧招来了林易阳、鲁通等人,命他们成立了个秘书处,专司负责帮着他筛选处理各种事务,小事只需要按照他吩咐的原则处理便是,大事才交给他来亲自过目。如此来,他的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