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昼夜摇滚
调教美利坚 作者:笨宅猫
nbsp; 进入五十年代之后,g公司产出的影片逐年下降,拍摄电影资金越来越少。ap;lt;冰火中文 可是从提高片酬来看,他们是很希望艾力克斯参演的。只是大制片厂有自己的规则,艾力克斯想对抗这种规则,还是不太行的。
“那就拒绝掉,我不会出演这部片子的。”艾力克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为什么?你是觉得对方给的报酬太低了么?”
“不是,我只是对出演坏小子这样的角sè没有兴趣。再说了,我又不是主角。”
迪尔想了一下,也就没有继续说什么,他知道艾力克斯一旦决定了某件事情,就很难改变。
艾力克斯认为,《黑板丛林》的剧本里面,只是简单的将白人坏学生和黑人好学生脸谱化,并没有突出角sè应有的深度。他要求修改剧本,就是希望对这个角sè深挖掘,增加戏份。可惜的是,g公司没有答应这个要求,那他也就不再想参与进去。
这部片子艾力克斯没有出演,不过还是使用了那首《昼夜摇滚》的曲子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这是摇滚乐首次出现在电影上,标志了新时代次文化已成为好莱坞迎合年轻观众的利器。
《黑板丛林》上映的时候艾力克斯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他想看看这部自己错过的电影拍得如何。电影的海报很是惊悚的样子,是一个女教师惊骇地握拳在嘴边的样子,在她的面前有一个黑sè的男人剪影。
看到这张海报的人,肯定会想,那个女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究竟怎么回事。其实这只是电影公司的一个噱头,想要通过这种手法将人们吸引到电影院。
此次到电影院看电影,艾力克斯是经过jg心打扮之后才出来的。他头顶戴了鸭舌帽,穿着一身旧衣服,然后独自出门。等他走到街上,夹在人群当中时,心里忽然有点后悔。
“我应当带保镖出来的,这样做太危险了。”
确实是很危险,这个时代的美国,急速发展之时,还伴随着混乱。公共安全秩序被破坏,到处都有犯罪事件发生。
刚刚就有一辆飞车从艾力克斯身边经过,那是一辆敞篷车,车上的几个家伙明显就是一些流氓团伙。他们一路大肆嚷嚷,横冲直撞,将停放在路边的汽车都撞翻倒地。
那辆被撞飞的车就在艾力克斯面前翻滚,然后起火烧成一团漆黑的。当时他只要走快几步,就会让飞来横祸给砸到。幸好没有人受伤,否则还真是死了都不知找谁报仇。
在纽约市繁华的下面,掩盖着无数的罪恶。一到夜里,各种黑帮分子就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即使是在大白天,人们也只敢走在大街上,不敢穿过一些幽暗的小巷。在那种地方,就是抢劫、凶杀、强暴等等案件发生最多的地点。
“下次一定要带保镖出来,一定要带!”
艾力克斯买好票之后,他惊魂未定地坐到座位上,开始用心看这部名为《黑板丛林》的电影。g公司的电影片头还是一头咆哮的狮子,只不过跟记忆中的那头狮子有很大的差距。这头狮子看起来没有后世的那头威猛雄壮,貌似是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一样。
在影片开始前,银幕上滚动着大段的字幕,上面声称这部影片的目的是“关心青少年犯罪,它的起因以及影响等等。”
影片一开始,出现在一个中学校园门口,学生教师鱼贯而入。背景音乐是比尔·哈利唱的《昼夜摇滚》!这是一首快节奏的音乐,让这部片子拥有了时代的气息。
这首歌是艾力克斯拿过来给比尔·哈利用的,作词作曲人也就变成了他自己。
1955年7月,《昼夜摇滚》在波普排行榜上获得第一名,标志着摇滚时代的到来。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个摇滚乐偶像。从此,摇滚乐开始风靡全国。
这首歌占据了排行榜第一名好长时间,许多青少年观众就是因为这首歌,才被吸引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现在电影公司越来越注重青少年观众这些用户,有人研究分析说:“真正买票看电影的观众是由更年轻的人所组成的。
电影是依赖于10岁到19岁的孩子们而生存的,他们总是自动地、习惯xg地溜去看电影。
一半岁数超过30岁的人,平均每月看不到1部影片,而超过50岁以上的当中有一半的人g本就不看电影。”
主人公达迪是一名从军队退伍的士兵,他来到一所中学面试,想要在战后转为职业教师。他有一名已经怀孕的未婚妻,这个未婚妻长得漂亮可爱,敏感而多疑。
当艾力克斯看到达迪的未婚妻时,觉得看起来很眼熟,那服装、发型和化妆等等,好像在哪里见过。稍微使用了“追溯”能力,立即在记忆当中找到了答案,原来他觉得眼熟的原因,是因为那女人的打扮,跟美剧《广告狂人》里面唐的妻子贝蒂一模一样。
艾力克斯笑着摇了摇头,说:“应该是几乎像是同一个人,真是太像了。”
也许是贝蒂的造型借鉴了这部电影的角sè形象,也许是这样的女人形象是五十年代的时尚。
影片里面,达迪进入到学校之后,很快发现学校对学生很难约束,就连正常的上课秩序都难以维持。特别是班上有个白人坏学生,一直跟他作对。刚开始时,他还能心平气和,以理服人。
在办公室里,达迪还跟其他老师展开争论,他指责其他老师没有真正进到老师的义务。通过这些场景片段,导演想要突出达迪的那种执着,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责任心。从这几个镜头,看得出导演对于场面调度的手法很是熟练。
这个段落是由一个连续了将近两分钟的单一镜头构成,其他老师都坐在桌子旁,达迪站着绕着他们边说边走。唯一跟达迪针锋相对的是默多克,他一直处于画面最中心。两个人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中,不是所有老师都像默多克这种老油条圆滑世故,以消极态度来对待生xg恶劣的学生。一个数学老师给学生播放爵士乐,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跟学生沟通,结果却被学生们将这些唱片砸烂。
在这些学生的眼里,爵士乐已经是过时的音乐,他们喜欢的是摇滚乐。导演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来暗喻成年人与青少年之间有着很深的代沟问题。
影片把孩子们如此顽劣的原因归结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亲正在战场上,而他们的母亲则忙于工作,于是他们缺乏家庭生活,只能在街头瞎混。
这个时期的好莱坞拍摄了很多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不约而同的将青少年变坏的原因指向战争引起的家庭残缺,以致孩子们生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不过在1954年,g据魏特汉博士所作的调查报告所述,引发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主因应该是超级英雄漫画和好莱坞电影。
这份调查报告直接引起漫画行业大整顿,美国漫画公司遭受到了重创,几乎90的漫画公司都因此而倒闭关门。眼看这把火还要烧到电影行业来,这当然是好莱坞所绝不能同意的。
这部影片在很多场景都采用了大卫·波德维尔提出的“后退式场面调度”,以此激活电影片段的景深。
比如在学生们砸毁了数学老师的唱片后,达迪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
这个段落导演采用了一个固定机位的单一镜头来呈现,并将学生中的两个小头目,黑人米勒和爱尔兰人韦斯特都置于中心前景处,以便让观众细致地对比和考察两人的不同反应,而将这个场景里的运动中心达迪老师放在后景处。
爱尔兰人韦斯特就是g想要艾力克斯饰演的那个角sè,影片上的这个演员,将这个角sè演得桀骜不驯、生xg恶劣的样子。可惜的是,没有深挖掘为什么这个角sè会变成这般让人可恶。
黑人好学生和白人坏学生就好像影片里面的一对正反面,他们有很多时候,都会同时出现在银幕。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两个就像一y一阳,总能紧紧的抓住观众的视线。
艾力克斯看了过半电影之后,总觉得男主角达迪好像在其他影片里也出现过。他再一次使用“追溯”能力,果然找到了这个男主角的其他影片。
扮演达迪的演员名叫格伦·福特,他还在1978年的电影《超人》里面扮演了克拉克·肯特的父亲。有趣的是,在《超人》这部片子里面,还出现了《昼夜摇滚》这部曲子。
《黑板丛林》这部影片跟其他电影一样,结局总是那么俗套,坏人最终得到了惩罚,好人们终于可以开心愉快地过ri子。这部影片反应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却没有深究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影片上映之后,引起很多青少年观众的注意,纷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在没有艾力克斯这样的人气明星加入情况下,竟然还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收入。
这部片在上映期间,还造成了不少的sāo动混乱。许多电影院里面,青少年看到学生们砸坏老师唱片时,纷纷兴奋的直跺脚。
当老师与学生正面冲突时,正在电影里的青年们都感同身受一般,挥舞着手臂大声嚷嚷。特别是其中的一个镜头里,达迪老师与白人坏学生的jg彩交锋。
老师说:“我说把作业拿过来。”
学生说:“我说‘为什么?’”
看到如此紧张的气氛片段,让很多电影院里的青少年站起来,往银幕上的老师扔矿泉水瓶子。还有些人干脆在电影院里造反,引起很大的sāo乱。
最后这部电影被禁止上映,不仅美国,就连英国很多城市都禁止这部会引起麻烦的电影上映。原本就已经很火的摇滚歌星比利·哈利,在这部片上映之后,更是火得不得了。
整个世界的青少年都因为这首电影c曲而疯狂,并创造出一个新的名词“rodroll”。
其实以艾力克斯的眼光来看这个年代的摇滚,总觉得编曲简陋,歌词内容肤浅,但人们就是喜欢这样的歌曲。卡朋特兄弟的歌曲也很火,但却没有达到让人疯狂的地步。
猫王埃尔维斯、比利·哈利、查克等人却有这样的能力,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让摇滚乐在这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人喜欢这种新的音乐形式。
比利是个奇特的摇滚歌星,他不像其他歌手那样有着出众的相貌和华丽的装扮。比利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看起来跟艾力克斯记忆中的话梅超人一个模样。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走在大街上,你绝对不会相信他是一名歌星。更不会有人认为他是唱摇滚乐的明星,可是他偏偏就是唱摇滚乐的明星。
在遇到艾力克斯之后,哈利就成为了摇滚乐界最耀眼的明星。
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连续获得了12首热门歌曲,包括《点上那支蜡烛》(buthatdle)、《再会鳄鱼》(seeyator)、《摇—滚》(r-o-c-k)、《热狗巴迪巴迪》(hotdogbuddybuddy)和《鲁迪的摇摆》(rudy‘srock)等等。
从排行榜的角度来看,哈里显然在英国比在美国更受欢迎。毕竟美国拥有了太多的摇滚歌手,除了摇滚乐之外,还有爵士乐、乡村音乐的歌手争夺市场。
在英国,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在他的家乡,只有五首歌曲进入了排行榜前20名。
一直到1957年3月,哈里通过brunswick公司在英国推出的每一张唱片都登上了排行榜前20位。1957年2月,哈里一到英国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从南安普敦到伦敦,哈里乘坐的是由每ri镜报提供的哈里专列。在滑铁卢,他受到了几千名歌迷热烈的欢迎,其中很多人在那里等侯了一天。
这一场面被某些人称作“第二次滑铁卢战役”。可见当时对英国歌坛有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