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39 章

      第19章 帛

    沈二在提到这八只羊脂玉盒的时候,我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十分微妙。

    那是一种对遥不可及的宝物馋涎yu滴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情。

    这厮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古玩虽无爱好却也略有研究,我当时就在好奇,连他这样没心没肺,毫无追求的人也能在提到一样东西的时候露出这种耐人寻味的表情,可见那样东西非比寻常。

    我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想来也许就和沈二当时的神情如出一辙。不,应该说我的神情一定比他夸张许多。

    因为那样东西如今就在我眼前。

    八只羊脂玉盒摆放在一起,的确令人有种难以形容的赏心悦目之感,不过我是个不识货的外行人,无论它们多么精美绝lun,多么巧夺天工,我对这几只玉盒本身的兴趣远远没有它们背后所隐藏的那个谜团来得大。

    现在,我极其渴望知道的是一个答案。

    有七只玉盒已经被打开,只剩下尺寸最小的那只还没有开启。我深呼吸一口气,使自己镇定下来,把最后一只羊脂玉盒打开。

    打开后,我哭笑不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玉盒中有什么?

    我原以为我能看到王爷当年给沈千九看的东西,我就是为这个目的才想打开这些玉盒的。

    但是想必大家看到这里也已经想到了一点。

    在沈二说的故事中,八只羊脂玉盒全部打开后,王爷最后取出了一只紫檀木匣。

    而那只紫檀木匣正是西装男他们手里的那只,也是把我卷入这次倒斗件事中的源头。

    所以,我眼前的玉盒中,自然是什么也没有。

    我惆怅地靠在棺椁一侧,呆呆看着这些玉盒,心里头一下子空dàngdàng的,胃犹如被搅过一样难受。

    难道它们的秘密就永难被世人所知?

    焚香炉问我:“怎么了?”

    我耸耸肩,无奈地摇摇头,也不知该说什么。

    然而就在此时,我盯着最小的那只玉盒,忽然有种不协调的感觉。

    这只玉盒的底部似乎比其它七只都来得厚一点。

    我心里灵光一闪,拿起玉盒把底部的垫布扯下来。果然,下面居然隐藏了一块压石!我把压石抠出来,如我所料,下面是一个暗层,暗层里放着一张黄帛。

    玉盒里的紫檀木匣虽被人拿走了,但没想到取而代之的竟是一张帛书。

    帛书是古人在绢帛上用来记录重要而隐秘事件的东西,既然这份帛书被放在与主人休戚相关的玉盒中,随衣冠冢一起下葬,我想帛书上说不定记录的就是关于那位王爷的生平。

    我的心情忽然间又死灰复燃,亢奋的情绪油然而生。

    由于待在棺椁里实在不太舒服,我爬出棺椁,对焚香炉道:“把手电借我用下。”

    焚香炉不声不响,把手电丢过来,我接住后,忙照着看帛书上的内容。

    幸好那位王爷是明朝的人,那时候使用的小篆体我们现代人虽然阅读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我因为写盗墓小说的缘故,曾经也研究过一些篆体,帛书上的文字大致能看懂。这还要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大功劳。

    古人写书用词造句精简,帛书上字数不多,却涵盖了大量的信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也记录在上面。而从这些事情中看出,这个王爷确实是个极其古怪的人。

    这里我只能大致概述一下比较重要的部分,那些琐碎的日常小事即便叙述出来,我想大家也会看得不耐烦。

    这个王爷生平没有正式的封号,当时的史官得到皇帝谕旨,不可将此人的任何事迹录入史册,因而帛书上才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了他生前的大小事情。但是帛书上同时又说,他的名号如果提出来,众人皆知,只是圣旨难违,记录的人不敢冒抗旨的风险,只能用一个代称来取代王爷原本的名字。

    帛书上将这位王爷代称为“齐王”,不过在后文却多处漏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让我觉得这个齐王也许就是历史上那位倒霉的明朝皇帝,朱允炆。

    我迫不及待地想求证自己的猜测,便对焚香炉说:“你有没有看过这份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