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07

      个封得严实的书筒:“这是今日才到的,您过目。”

    桓澈三两下打开书筒,抽出书信浏览一番,面上神色阴晦不明。

    拏云见殿下手里的书筒几乎被他捏碎,下意识后撤一步,暗暗揣测上面到底写了甚。

    第一百零五章

    其实拏云觉着,于自家殿下而言,那几个不安分的兄弟根本算不上什么麻烦,殿下最大的麻烦应当是宗承才对。

    宗承这人滑不留手,心智又与殿下不相上下,对付起来着实不易。他一个旁观的想想都替殿下发愁。

    桓澈往寝殿折返的路上,捏着那个书筒慢转心事。

    册立东宫大典前一日,他收到的宗承那封来信,是对他的提醒,提醒他留意皇帝身边的人。今日这封,却是要好处来了。

    宗承承认山东那拨海寇是因他插手之故临时改了说辞,并表示他为了摆平这群海寇,花了好大一笔银子,这笔钱他若是不想还,就作速开了海禁。

    重提开海禁之事倒也没什么,但他还提起了他当初在杨村的农舍里写下的那封言海禁开闭之利弊书。这本身也没甚,横竖他当初也是胡乱写的。但他提起这一茬,就让他忍不住想起当初他把顾云容诓走的那档子事。

    那件事,他至今想起都恼得很。种种迹象表明,当初宗承应当是动过邪念的,只是后来不知怎的,居然放任顾云容留在杨村,而没有将她带回倭国。

    而且,若非宗承的挑拨,顾云容又岂会一怒之下在临封妃前遁走?

    他敢肯定,宗承这厮是故意在信中提起他先前写的那篇书翰的,为的就是在言海禁事之外,让他想起当年之事,气他一气。

    这封信还是掐着时间送来的。从倭国递信过来少说也要两月光景,所以他至少两月之前就开始筹谋眼下这桩事了。

    岷王出城之后,与自己手下人马汇合,又躲过了几拨阻击,这才跟梁王碰头。

    梁王问了他路上状况,沉着脸道:“我总觉着,太子这是故意的。不然他若果真想捉拿我们,阵仗应当更大才是。”

    岷王觉得梁王就是麻烦,未作理会,只与他计议逃亡路线。

    两人正说着话,沈碧音过来添茶。岷王抬头瞥她一眼,问梁王怎把她也带上了。

    梁王冷冷道:“不是将她带来,是她自己偏要跟来。我出来得匆忙,也没带个婢女,她跟着倒是正好。”

    沈碧音举动一顿。

    王爷这话虽则也没错,但她听了还是有些不舒服,合着王爷只是将她当婢女使唤。

    她又暗地里看了王爷一眼。不知是否她的错觉,她总觉着王爷如今变得越发阴冷,脾性也愈加暴躁易怒。

    她心里安慰自己,王爷不过是因着谋事不顺而已。

    岷王与梁王最终打算先往南去。然而他们才出了京师地界,就听说了一桩事。

    皇太子殿下将吴王等人捉拿之后,连夜审讯,方知原来京军哗变是早有预谋的,幕后主使打算借着诸藩之势为自己谋利,顺道构陷太子,毁损其名誉。

    而这幕后主使就是梁王与岷王两个。

    皇太子殿下痛心疾首,不肯相信自己的两个兄长会做出这等事,于是下令四寻二王,欲将兄长请回去问个仔细。

    只是因几寻不见,皇太子殿下已经贴出二王的画像,并许诺,凡有将两位兄长送还回朝的,重重有赏。

    这类似于寻人启事的布告,一夜之间贴满大街小巷,岷王与梁王显然已成了通缉要犯。

    二王震惊之余,带领亲卫逃往流民群聚的荆襄,并联络旧部,发下檄文,声讨太子毒害皇帝、凌虐叔父族兄并构陷兄弟等诸般罪名,号召其余藩王一道讨逆。

    岷王与梁王这些年来也养了不少私兵,两厢加起,又兼收纳荆襄附近流民与亡命徒,人数也有七八万之众,声势不小。

    太子终于得知兄长下落,调于思贤前去荆襄将二王送回京师。于思贤不辱使命,率兵十万,只用了一月工夫,就直捣其老巢。

    至此,二王之乱平息。

    只是,于思贤来晚一步,只擒到了岷王,没能寻见梁王的踪影。

    沈碧音与沈兴在奔逃途中被俘。沈碧音至今仍觉是在做梦,她原本规划得好好的,甚至两天前还在憧憬着将来翻身入后宫,如今竟眼睁睁看着二王事败。

    梁王先前预备的那些后手呢?她听她爹说,梁王应当是筹谋多年的,在海外也培植了势力,但为何眼下败得这样快?

    莫说沈碧音,连梁王自己都觉着这一切恍如梦境。

    他听得于思贤一路势如破竹疾攻而来时,预感不妙,为自己留了后路,暗中潜逃,在线人的接应下,自沿海船埠逃亡海外。

    国朝四周蕞尔小国林立,绝大多数都是附属国,他逃往附属国跟滞留国土之内区别不大。算来算去,也只有与国朝若即若离的倭国可供奔逃。

    谋定去处之后,他却又开始懊恼。

    他在海外经营多年,尤其是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