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照嫁不误(加更章)
戏?
她看了看紧闭的门窗,知道他见着了晗月公主和莫提准还不甘心,想要再套点情报。可是莫提准安抚晗月公主时,不可能不把结界或者阵法撑起。这样一来,云崕还能窃听到两人对话吗?
云崕敲了敲桌子,即有一只肚皮瘪瘪的蜘蛛爬到桌面上。
冯妙君吃了一惊,见这蜘蛛有人拳头大小,色作赤红,背上天然长着个鬼脸图案。六肢长而纤细,足上布满了细而密的刚毛。她越看越眼熟,突然想起这不就是云崕养在方寸瓶暗室中的鬼面巢蛛?
之所以叫作巢蛛,不是它喜欢窝在巢里不出来,而是它看起来格外累赘的腹部其实是中空的,方便将幼仔一个不剩全装进去——它本身就是个移动的巢穴,甚至卵袋也不产在外头,而是直接关在肚皮里孵化。
它一次能产下百来头小蜘蛛,冯妙君见过这些小东西,那可比蚂蚁大不了多少,生长速度还格外缓慢。不过现在它肚皮是瘪的,幼蛛哪里去了?
这东西她平时也要负责喂养照看的,因此对它的习性也有所了解,这会儿见到母蛛露面,心里就有些恍然:云崕莫不是想?
果然,这母蛛擦了擦自己的大眼睛,突然口吐人言:
“我不信,父王一向疼我,绝不会命我强嫁!”
母蛛发生的声音当然与人声完全不同,听起来就像震动了空气,有奇怪的机械音。可是冯妙君明白,这是它在模拟晗月公主。
鬼面巢蛛浑身有数千个传感器,是世上对振动最敏感的几种虫类之一。它可以探查到最安静的移动和气流的变化,甚至可以“听”见声音的传播。
声音,也不过是一种振动。
不过莫提准在房间里布下了结界,声音是传不出来的,鬼面巢蛛怎么能听见?
“王上的御笔,你可认得?王上的私章,你可认得?”这应该是莫提准的话了,“从崖山逃出,公主恳求我暂不通知峣国,先求王上定夺,我做到了;这一路行来,你也听见四下议论纷纷,都在讨论两国结盟。如今王命批复,公主又欲何为?”
听这几句,云崕和冯妙君都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莫提准带着晗月公主逃离崖山的时间明明比云崕二人早上许多,后面却闹失踪,峣国怎么也得不到晗月公主的消息。原来,晗月公主生了悔婚的念头!
冯妙君一早就知道她不愿外嫁峣国,只是碍于王命不得不为。可是有崖山变故作幌子,她可以诈死在火山喷发中,只要后面不再正大光明露面,谁也只当世上没有了晗月公主,峣晋两国的联姻也只能到此为止。
这样,晗月公主也就自由了。
莫提准大概也想到这些,所以暂时带着她匿在民间,同意发讯请晋王定夺。可是晗月公主没料到,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来的,却是父亲决绝的命令:
照嫁不误!
冯妙君忍不住叹了口气。远嫁千里几乎是任何一个女子的噩梦,晗月公主也不能例外。可她若是就此悔婚,代价就是后半生都不能再堂而皇之出现在晋国王宫里,不能光天化日之下再喊晋王一声“父王”。
她将像冯妙君那样隐姓埋名渡过一生,因为世间已经没有了晗月,就如“长乐公主”很早就死在了安夏王宫当中。
以她出身之尊贵,不能名正言顺地嫁给权势勋贵,难道不也是莫大损失?
冯妙君想到的,莫提准也能想得到,他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晗月公主却道:“崖山通道已毁,晋国的援军过不来了,峣国恐要陷入战乱。我知道父王都不看好峣国,不认为它能打赢魏国,却还执意要我去做一个亡国王妃吗?”
原本她虽不愿外嫁,心中却揣着崇高的使命感,知道自己的婚事会令两国关系更加巩固,会令晋国得到强大的盟友;可是崖山火山喷发之后,时局立变。晋国和峣国之间的最短通道被摧毁,这种情况下,她嫁过去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只不过是峣国王子多了一个王妃而已,峣晋的往来纵然可以更密切,可是军事上的互相守望都变得奢侈。
峣国不再是晋国最理想的盟友了,她还需要作出这样的牺牲吗?
对于晗月公主的愤怒质问,莫提准只问了她一句话:“公主可是要抗命不遵?”
晗月公主久久不能言语。
“我王对公主来说是君父。君父者,先是君,才是父。”莫提准顿了一顿,接着道,“倘若公主抗旨不遵,我只能以术法将你定住,直至大婚结束了。”
晗月公主绝望呜咽:“父王为何这般对我!”自幼及今,她都是王子王女中最受宠爱的一个,晋王对她的呵护绝无假意,她想不通他为何变得如此狠心!
莫提准也知道这回必须扯去那些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利害全部剖开给晗月公主看清,以免她再闹出什么事端:“晋国和峣国,可以不为友,却不可以为敌!公主,你的姻缘依旧意义重大,能令峣国安心,能令魏国死心。”
“可是……”
“再说,就算没了崖山地宫,峣晋两国未必就不能再联手抗敌。”
此话一出,莫说晗月公主猛地抬头,安坐这一边静室的云崕也微睁双眼,有神光如电。
莫提准犹豫一下才道:“崖山通道确是最短,但从晋到峣并不仅止一条路能走。”
晗月公主失望了:“可是,取道南部的白象平原也要多走两月有余……”
“不!”莫提准打断她,“还有一条路可走:绕过白象山脉北端,行经赤嵌森林再进入峣国地界!”
晗月公主呆怔好一会儿,似在脑海中摸索这几个地理位置,好半天才奇道:“赤嵌森林,那里原是安夏国的地盘,现在好似已经在、在魏国境内?”
莫提准没回话,冯妙君猜测他是点了点头,因为晗月公主又接下去道:“咱们大军要是从那里走,一旦被魏国发现,岂非变作宣战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