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五 洗脑

      崇祯七年 作者:竹下梨

    炊烟袅袅,正是黄昏

    昔日荒凉破败的磐石堡周围,现如今已经是人烟密布,阡陌纵横的膏腴之地。

    城北是青锋山,山势险峻,周围则是大片的密林,木高林深,般bǎi xìng 都是不敢进入的。这大片林子直往北延伸十几里,覆盖了磐石堡北边儿的那大片丘陵地形,形成了大片林海,直和安乡墩西边儿的山林接起来。再往北,甚至可以绵延到大青山中。

    而磐石堡东西南三个方向,则都是大片的原野,尤其是南边的洢水河和东边的甘河两岸,靠近大河,水量丰富,适合灌溉,土地肥沃。只要有个强力人物能够带领着bǎi xìng 开挖灌渠,兴修水利,就足以把这大片潜在的水浇地变成晋北的鱼米之乡。别说是董策,zhè gè 差事李贵都足以升任。

    不过现在说起开垦河两岸的土地来,还是为时过早,目前人太少,只有二百九十户人家,甚至连洢水河北和甘河以西的土地都未曾开垦完毕,大约只开垦了这小片地区的三成zuǒ yòu 。

    但到zhè gè 地步,就已经差不到了极限了。由此可见,磐石堡周边土地之广袤肥沃。

    整齐的田垄把地面分成块块的,若是在高空看去,便宛如棋盘上面的格子般,经纬纵横,很是漂亮。只可惜此时乃是隆冬,若是春日,麦苗松绿,到得盛夏,麦浪滚滚,最是片富足景色。

    在这阡陌土地,分布着片片的聚居区,看上去就像是坐落着几个不大的村落般。

    聚居区共分为三块,是按照三个保来划分的。共二百九十户bǎi xìng ,分为三个保二十九个甲,第保百户,第二保百户,第三保九十户。为了方便保长和甲长的惯例,个保jiù shì 个村落,聚在起,而保下面的各甲,这些小的基层单位,则也是住在起的。

    被分到个甲,个保里面的bǎi xìng ,注定guān xì 就比其他人亲近许。他们住在起,不但方便管理,而且容易增进感情,邻里之间相亲互助。按照中国封建制度下农村的发展轨迹,如果不出yì ;的话,他们会直在村子里住下去,十几代,几十代的传承下去,直到他们子孙繁衍,各自都发展成为个大家族。但是他们这些人,这些户,还是会住在起,在个村子里。

    现在是邻居,千百年也会是邻居。

    在这三片聚居地中,最好的聚居地无疑是中间靠东的那片聚居地的最西头儿,因为这里靠着董官渠。

    董官渠两侧都是上好的良田,住的离这里近些,就意味着离自己家里的田地近些,以后干活儿啥的也容易。而且董官渠西边不远处jiù shì 直通向南门的官道,交通方便。

    所以这片,是周边最好的地段儿。不过这也是后来才意识到的,当初流民们刚来的时候,直接安排的让住哪儿就住哪儿,哪里有什么挑选的余地,而且当时也不在乎zhè gè 。后来安稳下来,日子长了,这才感觉到好坏来。

    董官渠东边,是片不大的丘陵地,说是丘陵,其实不过是七八个土包而已,每个大约有三四丈方圆,不过是六七尺高,坡度非常平缓,住的时间长了,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这里,居住着第保第九甲。十户人家,二十七口。

    都是流民出身。

    片房子将这里覆盖,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茅草木头建造的,很是简陋,而且还歪歪斜斜的,看就知道应该是自己动手盖的,而不是请的乡间做这等营生的泥瓦匠。不单单是这时候,直绵延到后世,几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村子里,还是会有这么群人,平时也下地干活儿,却又手盖房子的手艺。农闲时候,就出去赚点儿外快,因着这技能,总比别人活得舒服些。

    行人从南城门的方向向这边走来,绕过畜牧养殖场,来到了自己这片房子前头。这是行二十来人,其中差不是男女各半的样子,从十七八到三十七八的都有,但是鲜少有四十以上的。里面还有五六个半大孩子,基本上都是男孩儿。

    不像是传统的中国农村家庭,磐石堡治下这些昔日流民的家庭人数相对来说较少,基本上在户二三人的居,四个的就很少见了,户人的光棍儿倒是不少。盖因大家子逃难的时候,最后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年男女,而老人和孩子,则很难熬过去。老人是身体不行,至于孩子——国人讲究孝道,自然不能吃父母,反而是崇尚割自己的肉给自己父母吃。若是饿极了,那自然jiù shì 开始吃孩子。吃自己的舍不得,只得互相换着吃,可是说到底,终归是杀了,吃了。男孩儿是要传宗接代的,舍不得吃,女孩儿就没了这顾忌,而且女孩儿相对来说肉细嫩些,好吃。

    所以现在剩下的半大孩子和小孩儿,基本上都是男的。

    至于从十里铺迁过来的那些军户,则是不在此列之中,他们个个都是拖家带口的,大家子人。

    不过流民们的身体是没什么毛病的,相反,但凡能活下来的,都是身体健康,底子好的。有磐石堡这样个安全的避风港,吃得饱,穿的暖,睡的香,日子有指望,在过几年,定然jiù shì 人口翻番。

    这群人几乎都是样的打扮,上面穿着灰黑色的大棉袄,下面穿着灰黑色的棉裤,下面穿着灰黑色的棉鞋,看上去就像是这冬日即将到来的晦暗夜色般。女的则是统的青色调,身上的棉袄臃肿肥大,显不出身段儿来,但是这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却代表了绝对的暖意和活下去的保障。干了天的活儿,他们无论男女身上棉袄都是脏兮兮的,但是每个人的脸上手上,却是绝对的干净,甚至就连直接缝儿里的泥垢都给清理的干干净净。而他们的头发,无论男女,也是颇为的柔顺,显然是经常清洗的。

    在这年头儿,这可不见。

    他们身高有高有矮,却基本上都是面色红润——太黑的除外——身子健壮,面黄肌瘦根本在这里就不存在。

    在这年头儿,这同样不见。

    总之,他们看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

    他们来到座空着的土丘前面定,个三十来岁的壮汉走到众人前面,他往土丘上走了走,让自己比别人高了些。

    他高高扬起右臂,大呼道:“咱们现在的日子,顿顿有白饭,能吃的肚圆儿,日子好不好?”

    众人齐声呼道:“好!”

    “这日子谁赏给咱们的?”

    “董大老爷!”

    “咱们应该怎么感谢董大老爷?”

    “老实纳粮,积极服役,为董大老爷肝脑涂地,报效死力!董大老爷说的话,都铭记心里,董大老爷让做的事,都老实去做不敢偷懒。董大老爷是万家生佛,咱们要家中供奉董大老爷牌位,日日供奉,香火不绝,祝董大老爷武运昌隆,公侯万代!”

    甲长每问出个问题来,众人便齐齐大声喊着回答,他们回答的很快,而且很整齐,也没有什么错字儿,显然,以此时bǎi xìng 的文化水平和纪律性来说,想要达到这点是不怎么容易的。

    可以想见,这种问答对话肯定已经进行了许次,而且他们还有可能被专门训练过。

    而此时,不单单是这里,整个磐石堡治下,所有的居住地,回荡着的,都是这样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大声的颂扬赞美董策,zhè gè 为他们带来的好日子的大恩人,虔诚或是不虔诚。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最终都会变成虔诚。谎话说了千遍自己都会当真,这不是臆测也不是夸张,而是符合人类精神规律的事实,其实不断的重复个谎话,jiù shì 种自我洗脑的过程。迟早有日,他们会对上面说的话深信不疑,视董策如神明般。

    zhè gè 倒不是董策提出来的,不过是有次他偶然提了嘴,结果第二日张寒便写好了个条陈给他,力陈这样做的好处,董策便也采纳了。对话很现实,语言也很通俗,很容易就让人记住理解。

    差不已经开始实施了十天zuǒ yòu ,bǎi xìng 们都是很熟悉了,而各方面fǎn yīng 过来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董策也因此,对张寒看重了几分。“好了,今日jié shù ,各回各家,好生吃饭睡觉。”那壮汉摆手道:“míng rì 卯时中(早晨六点)在此地集合,都莫要岔了时辰。咱们负责的那三间营房已经建好了大半,再有两日就能大好,zhè gè 时候,谁也别拖累了。李贵李老爷可是发了话了,谁那甲负责的最先弄完,每户人家发斤白面,三两猪肉!快过年了,也能吃顿猪肉饺子,要我说,这日子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77%77%77%2e%64%75%30%30%2e%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