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作者:风雨琉璃
“怎么,弟弟应该看的起?”
李泰茫然了,自己说什么了?怎么大哥一脸你怎么这样的表情?应该没错啊!这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了?那是李承乾又一次想到了阿玉的话而已:
上次是怎么说起这个的?对了,是说儒家的时候,是说起科举的时候,李承乾记得很清楚,阿玉说起儒家,那表情很复杂,说起科举,也十分的为难。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有些不知道怎么说的样子,可即使不知道怎么说,那零零星星说出的话也让李承乾很是震撼:
阿玉说儒家的人虽然不乏真正的君子,可更多的却是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伪君子,他们自私自利,用华丽的语言,断章取义的所谓正义,包裹了自己,让自己随时处在正义的一方,将对手陷入死地。
阿玉说儒家谋算长远隐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没能占据优势,到了秦国靠着耕战统一了天下,利用法家和墨家终结了数百年的乱世,强势的将帝国融合在了一起,而对于不事生产,只会口舌鼓舞人心,挑动叛乱的儒家弃之如敝履,那个时候儒家损失巨大,只能靠着方士和朝堂献媚残存。所以他们在汉朝痛定思痛,不断地修改儒家的经意,最终以迎合帝王为代价,终于达到了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目标。这前后历经多少年,多少艰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从这个角度看,儒家很了不起。
甚至在这不断地修正中,一代代的努力,让儒家已经自我造神成功,完全建立起了一个可以可君权对抗的庞大群体,那就是文官系统。帝王亲手打造的这个体系已经成熟,所以才有了那句俗话:没有千年的王朝,却又千年的世家。东西两晋的历史,足可说明这一切。
阿玉让李承乾自己去史书里找,看看每一代帝王怎么平衡朝堂。李承乾去找了,找到的答案让他浑身冷汗,因为他发现,果然如阿玉所说,子独尊儒术之后,如何平衡文官的权利,又成了每一代王朝新的问题,甚至比百家争鸣时更艰难,因为对手实力太大,以至于本来势均力敌的比如军方、阉宦,也逐步退缩,只能成不同的时期维护着帝王的尊严的一把刀。
阿玉说科举是好事儿,让寒门有了往上爬的机会,让这朝堂不至于成为世家的摇篮,不至于让整个国家成为一潭死水,可与此同时却也变相的在帮着儒家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若是有一天,这天下所有的有才干的人都去读书,没人当兵,没人做工,没人种田,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阿玉说没有什么人是可以独立生存的,独有儒家?那衣服从哪里来?饭食从哪里来?屋子,家具,一草一木哪一样没有工匠的心血结晶,那不断改良的器物,一点点便利的生活,哪一样是儒家创造的?若是只靠儒家,如今的人只怕还在茹毛饮血,兽皮裹身呢。长安的繁华壮丽,大唐的威震天下,从来不是一家学说能办到的。
这样深刻的话,李承乾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一直以来他的父皇给他安排的老师都是饱学大儒,哪里能听到这样的道理?可你要说阿玉说的不对?一开始有些生气的李承乾在冷静之后,学着阿玉说的那样,将自己身边的东西一样样的细分了出处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阿玉说的确实没错。单靠儒家,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没有……
甚至李承乾还特意将细分的法子用到了朝堂的那些官员身上,用心琢磨了一遍,他这才发现,其实朝堂的那些大人们,真说起来也并不能说是单纯的儒家,比如唐俭,像个纵横家更多与儒家,阎立本兄弟,也更像是个墨家等等。甚至他还有个惊人的发现,这朝堂真正做事的,有能力的,似乎都有其他学派的影子,都不能算是最纯正的儒家,而真正的儒家:孔家和颜家,孟家,五姓七家……虽然有汗牛充栋般的书籍,有名声在外的大儒,但是更多的确实数不清的农田,隐匿不知多少人数的奴仆佃农,这真的是讲究仁爱,讲究不与民争利的儒家?
逐渐开始看透本质的李承乾惊醒了,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看到了这帝国背后的阴影,看到了未来君权旁落的危机,看到了这朝堂博弈的根本……李承乾开始慢慢的向更合格的储君转变。而这样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已经让阿玉影响了,他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察觉到了提拔其他学派,削弱儒家的必要性,从而也让阿玉引到的,对将作监等部门,有了更多的重视,而在这时候突然听到李泰这样鄙视的话,你说他是个什么反应?
他很想将阿玉说给他的告诉弟弟们,也很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可他更知道,这样的话流传出去会是如何的惊世骇俗,阿玉信任自己才说给他听,他怎么能害了阿玉?倒是父皇那里……李承乾觉得,或许他该和自家耶耶好好的说说,希望自家天可汗的父亲,能为自己解惑,让他看的更清楚些。
“以后别说这样的话了,阎大人是国之重臣,不可或缺,别的不说,若是没有了他们,父皇的帝陵让谁督办能放心?那些御史嘛?若是给他们,只怕百年都未必建的起来。”
虽然李承乾没说别的,可李恪和李泰多机灵啊,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这里头只怕还有他们不知道的理